薄命君王李後主

“作為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宋軍圍困金陵月餘,南唐後主李煜肉袒出降,被封“違命侯”,幽閉於汴京(今開封)深院小樓,至太宗賜毒身亡。

薄命君王李後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徹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據傳,此《虞美人》為李後主絕命詞。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帶給後主的不是賞心悅目,而是極度悲苦。王國維所言“以我觀物,一切皆著我之色彩”。身陷他鄉幽局之地,後主感慨人生的無常,不由的發問“往事知多少?”,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苦心境訴說出他的無限惆悵。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此詞流露的真性情,難怪讓太宗勃然大怒,頓起殺機,如若蜀國後主劉禪“樂不思蜀”那樣,李後主就不僅區區三十餘首詞傳世。
薄命君王李後主​​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相見歡》

夜色沉沉中,李後主內心苦悶,卻無人訴說,又能向何人訴說。孤獨寂寞之中,獨自邁步登上猶如囹圄的西樓。夜漏三更,曉星殘月,孤燈殘影,月夜徘徊。“月如鉤”,令人傷懷,引起他的巨大孤獨、傷感、悔恨之情,心沒有棲息的地方,在哪都是流浪?更何況李煜所經歷的是由人之君主到階下之囚的巨大落差。因此,特殊的時代背景、特殊的境遇,家國情懷,人文背景,使之創造出穿越時代的不朽之作。正如法國作家繆塞所言“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