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當代 當代 今天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不覺間,2018已進入第九個月份,秋天來了。春花秋月從來是詩人們鍾愛的主題,今天,我們來看看他們筆下的九月是什麼樣的。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隻身打馬過草原

1986

海子,原名査海生,出生於1964年3月24日,安徽省懷寧縣人,從小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


九月,某處最後的

懸鈴木葉子

已回到大地。

風清空了多雲的天空。

這裡還剩下什麼?松雞,銀色的鮭魚,

和屋子不遠處被擊倒的松樹。

一棵被雷電擊中的樹。但現在

又開始活過來了。幾點嫩芽

不可思議地出現了。

斯蒂芬·福斯特的“我身邊的麥琪”

在收音機裡響起。

我聽著,兩眼望向遠方

雷蒙德·卡佛,“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小說家”和小說界“簡約主義”的大師,是“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作家”。《倫敦時報》在他去世後稱他為“美國的契訶夫”。 美國文壇上罕見的“艱難時世”的觀察者和表達者,並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


九月,盲人撫摸麥浪前行,蕎麥

發出寓言中的清香

——二十年前的天空

滑過讀書少年的側影

開窗我就望見,樹木佇立

背誦記憶:林中有一塊空地

揉碎的花瓣紛紛散落

在主人的臉上找到了永恆的安息地

一陣催我鞠躬的舊風

九月的雲朵,已變為肥堆

暴風雨到來前的陰暗,在處理天空

用擦淚的手巾遮著

母親低首割草,眾裁縫埋頭工作

我在傍晚讀過的書

再次化為黑沉沉的土地……

1988

多多,本名粟世徵,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1951年出生於北京。1972年開始寫詩,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在20世紀70年代,多多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現代詩歌的探索者之一,其代表作為《瑪格麗和我的旅行》《手藝》《致太陽》等。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在多雨的九月


在多雨的九月 當樹葉長下那黑暗之處

我把前額貼在潮溼的 散發海藻味的沙上

時間到來了 我把選擇推遲了多年

也許是整個生命 蕨 除了生活別無選擇

為了它的倔強 它接受泥土 水 和夜

我們關上門 我對你沒有要求的權利

黃昏來臨 我對你的愛已經足夠了

我們知道我們可以相互獨自生活

野鴨離開群體而漂泊

橡樹在孤獨的山邊獨自發放著葉子

我們之前的男女已完成了這一點

一年一度 我會見到你 你也會見到我的

我們將是兩顆果核 不會被種植

我們停留在房間裡 關上門 滅掉燈

我與你一起流淚 沒有羞愧 也沒有自尊

勃萊是美國六、七十年代“新超現實主義”的主要推動者和代表性詩人。他力圖擺脫理性和學院派傳統的鉗制,通過引進中國古典詩、拉美詩歌和歐洲超現實主義詩歌而給美國詩壇帶來新的活力,被認為是“過去二十五年中美國詩歌的主要力量”之一。一九五八年他創辦《五十年代》雜誌(後來依次改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成為反學院派的一個集合點。他戰後靠詩歌朗誦和翻譯謀生,迄今已出版了十多部詩集,三十多本譯詩集。他在執意地“尋找美國的詩神”。其詩在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深入中別開生面、富有靈性。評論家稱他的詩為“奔流在中西部大平原下層深部的、突然長出來的樹幹和鮮花”。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


我把路修到山上

採果子給你

我摘果子 從那些死了的樹上

一百年前 鮮豔的果子

我把它給你 我的孩子

你的頭髮

一直垂到地上 一直垂著

抬起頭來

對我慢慢微笑

1991年2月

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


為什麼

野鹿的眼睛

在山火裡

痛得黑沉沉的

為什麼一個盲石匠鑿下的夢想

全都閉著自己的眼睛

九月

雨中的城市

快要迎來最後一次潮溼了

駱一禾,男,1961年2月6日出生,北京人。小時隨父母去河南農村淮河平原接受啟蒙教育,1979年9月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與海子、西川並稱“北大三劍客”。1989年5月31日,他死於腦血管大面積出血,年僅28歲。在他死後的第二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長詩《世界的血》。駱一禾是海子詩歌卓越的闡釋者,對於中國詩歌的前景和詩人的任務,他提出了“修遠”的命題,顯示了詩人宏闊的歷史視野與深邃而沉潛的人格品質。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九月,某處最後的懸鈴木葉子已回到大地│賞讀

不再歸還的九月


仙人掌還在屋頂,一河星光還在

詩句裡,你保持著微風裡飄動的衣袖

我們長久地沉默,不過是疼痛不再

每天吃鹽,有的身體病了,有的卻胖了

那匹馬一過河就看不見了

風還在吹,我不知道它多長了

一個墳頭的草黃了三次,火車過去了

我記不清楚給過你些什麼

想討回,沒有證據了

我們說出了同樣的話——

我想過你衰老的樣子

但還是,出乎意料

餘秀華,1976年生於湖北省,詩人。 她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高中畢業後,餘秀華賦閒在家;2009年,餘秀華正式開始寫詩;2014年11月,《詩刊》發表其詩作;2015年1月,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出版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 2016年5月,餘秀華的第三本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出版。 2018年6月,出版散文集《無端歡喜》。截至2015年1月,餘秀華已寫了2000多首詩。詩歌主題多關於愛情、親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人生的疼痛和殘缺成為她創作的心靈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