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排头兵:政务连接器“慧眼”的方法论逻辑

上一篇,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互联网+真的需要方法论吗?”也有很多用户在后台给我留言,强调了方法论的重要性,那么,今天,我们来思考一个新的问题:

  • 当“互联网+”上升为国家的顶层战略时,任何产品和服务、企业、政府部门都将面临着在“互联网+”时代怎样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投入到这场革命中去。

在此前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就这样被正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中央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又一次充分肯定。我认为,“最多跑一次”在一定的程度上在倒逼政府自我革命,同时也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

互联网+排头兵:政务连接器“慧眼”的方法论逻辑

而作为“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者和推动者,腾讯一直在寻找积极落地“互联网+”战略的措施,在过去4年多的时间里,腾讯正在以“寓大于微的生态战略” 来落地互联网+业务,找出真正满足于最微小的人的需求和服务,而腾讯通过赋能于人,赋能于合作伙伴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互联网+”的革命中来。

回到文章开头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呢?这便是我今天要提到的腾讯“互联网+”体系中的拳头产品,有着“政务连接器”之称的 “慧眼”。

腾讯“互联网+”的战略逻辑

再说慧眼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整个腾讯“互联网+”战略逻辑。

我们都知道, “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国内外对于“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并没有先例可循——也就是说,互联网从虚拟走入实体,传统实体从线下走向线上,掌管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从管治转变为服务……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是社会形态的一种变化,充满了极大的未知和想象力。

因此,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还是线下实体商业、政府部门,“互联网+”都是一个新课题,大家只能“摸石头过河”。

一个值得肯定的事实是,腾讯始终走在“互联网+”落地模式的探索上。过去几年,被外界称之为腾讯“互联网+”布道师的马化腾在多次场合都提到了跟“互联网+”相关的内容和思考。

马化腾说,“互联网+”的思想内涵并非简单的加法,而是去连接一切。

“如果说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技术工具、是一种传输管道,‘互联网+’就是一种能力,而产生这种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马化腾认为,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碰撞中,将会有新的“信息能源”产生出来。

如何让“互联网+”变成一种能力?马化腾对于腾讯在“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说“连接器”,把用户和服务连接起来,而腾讯实现“连接器”的方式则是开放腾讯自身的基础能力,与合作伙伴一起自下而上地释放“互联网+”。

这便是马化腾口中的“连接”与“赋能”,是腾讯“互联网+”战略落地的两个抓手。

政务连接器——慧眼

事实上,早期的腾讯“互联网+”定位的更多的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业务线更多的是扮演渠道的角色。

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腾讯最重要的就是把“互联网+”上的核心能力:云计算、大数据、LBS、AI、支付、安全开放出来。

但在落地中,“互联网+”的BD们发现,如果只是一个渠道,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对于这些BD们来说,面对的是很多合作伙伴,以政务为例,每个委办局的业务场景那么多,面对的需求不一样,所匹配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互联+”需要把原来分散给各个业务线的能力进行再次组合包装,才可以提供给委办局使用。

因此,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们来说,如何通过“场景+能力”的匹配来完成合伙伙伴的业务痛点则成为最为重要的工作。

腾讯互联网+战略总经理张巍向我阐述了“互联网+”产品业务的基本逻辑,当腾讯进入一个新产业时,想到的不是颠覆、不是改变、不是完全的创新、不是与传统模式竞争,而是想如何让腾讯的能力更好服务现在的模式。

在腾讯“互联网+”业务线,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自检清单,怎么放,放给谁,要解决对方什么问题,能为整个社会带来什么价值?这四个经典问题成为自检清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腾讯“互联网+”能力渗透、赋能合作伙伴的一个自我诊断和必解题。

以慧眼为例,直接切入用户与政府交互过程中最痛的流程:“查验身份证”环节,在“互联网+”与政务业务的融合中,怎样证明“我是我”是最为关键环节。而慧眼最核心的能力是在线身份核验,通过在线上完成核验办事人身份,实现身份和场景、老百姓和政务的连接。

互联网+排头兵:政务连接器“慧眼”的方法论逻辑

从一个场景适用范围广、刚需、痛点明显的身份核验业务入手,“慧眼“产品经理陈华山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1、要看这个场景够不够大,“慧眼”的场景适用性更强。

我们可以看到,在包括律师证换领、企业养老保险审批等政务服务、交警、人社局、公积金中心、工商局、税务局、卫计委等众多政务委办局都需要运用到身份核验,除了政务的场景之外,慧眼也将满足绝大多数的生活类场景,可复制性强;

2、发现了一个好的场景,再来看“互联网+”打包的核心能力中,有没有能力去匹配。

“慧眼”实名核身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用户唯一标识,基于领先的证件OCR、活体检测、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可信可靠的实名认证服务体系,能够在政务办理场景中,快速实现身份证与持证人的匹配认证,实现对“证是真的,人是真的,人证合一,场景真实”的核验,具备创新性;

3、如何让产品更快、更轻、更低门槛的接入和复制。

从产品的可复制性来看,慧眼输送的是一套解决方案,通过接口的方式来输送能力,便于政务场景的开发方、运营方可以很“轻”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支持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办事窗口、自助终端设备等不同渠道的需求,同时也支持公有、混合部署,支持多接口、多行业,根据不同的政务服务特点定制实名核身能力。这也意味着,慧眼不需要改变政务部门不需要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和形态,有利于其进一步普及;

4、在产品的落地层面,遵循的原则是:小步快跑,不断发现问题,完善产品,在进行提炼,让产品规范化和不断迭代。

互联网+排头兵:政务连接器“慧眼”的方法论逻辑

如果说觅影是腾讯“互联网+”选择了一个大有可为的“赛道”,那么,“慧眼”在某个程度上充当了“互联网+”业务渗透各行各业的触角,随着人脸识别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应用场景正在呈现出比以往任何技术都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将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慧眼”更像上排头兵,在腾讯“互联网+”能力在场景和领域的渗透扮演先锋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