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演講|曹國偉:新浪是怎麼審查信息的?

最新演講|曹國偉:新浪是怎麼審查信息的?

導讀:9月6日,2018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浙江寧波舉行。作為中國網絡媒體界層次最高、權威性最強的專業論壇,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智能互聯時代的媒體變革與發展”,下文為新浪CEO曹國偉在會上的講話。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後真相”時代的媒體責任。“後真相”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92年美國《國家》雜誌上。它的解釋是:“情感對輿論的影響力超過事實”。

“後真相”時代的核心,是指新聞受眾的需求正從事實偏好轉向價值偏好。2016年,英國《牛津詞典》把“後真相”定為了年度詞彙。

問題

這跟社交媒體的普及以及機器算法的盛行有著密切的關係。社交媒體的出現,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信息交互方式,極大地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對於推動社會進步產生了積極意義。同樣機器推薦算法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性化的媒體時代,極大提升了內容分發和獲取的效率。

但與此同時,這樣的新技術和新平臺也帶來了一些所謂“後真相”時代的“輿論亂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於內容生產和傳播門檻的降低,造成假新聞的泛濫。假新聞並非社交媒體時代的新生事物,人類自從有了媒介就有了假新聞的生產和傳播。進入社交媒體時代後,製造和傳播假新聞的專業門檻被打破,假新聞生產的更容易、傳播效率也遠比傳統媒體時代更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各種虛假信息、流言蜚語、軼事緋聞大大增多。

二是由於社交媒體的“部落化、圈子化”,造成非理性輿論現象突出。社交平臺看似開放,其實封閉。面對海量的多元化資訊,人們往往傾向於吸收自己喜歡、愛看的信息,與同自己觀點相近的人互動,逐漸形成特定的“部落”和“圈子”,進而形成回聲效應和過濾氣泡效應。他們獲得相同的資訊、分享相同的觀點、宣洩相同的情緒,久而久之,情緒和偏好便會凌駕於事實之上,使輿論充滿了非理性。

三是由於機器算法投用戶所好,造成“信息繭房”效應。用戶喜歡什麼,平臺就推送什麼。推送的最高標準、唯一標準就是用戶喜歡。用戶越喜歡,機器推的越多。久而久之,用戶應該知道的和必須知道的信息被算法屏蔽,用戶就被囚禁在“信息繭房”之中,形成了“罐頭思維”,面對複雜多變的輿情,失去獨立判斷。

四是由於機器算法替代人工,“把關人”缺失造成內容導向和價值觀錯誤。算法推薦能夠判斷流量的高低、用戶興趣匹配度,但無法判斷真假,更沒有價值觀。機器會推薦汙衊英烈的內容,因為機器判定這樣的信息流量很高;算法會推薦三俗圖片和視頻,因為算法會迎合人性的“幽暗心理”。因此從新聞內容的把關上,機器永遠無法替代人工。

五是由於傳統媒體行業式微,新聞產量銳減,也由於主流媒體發聲不及時不到位,自媒體謠言和假新聞常有可乘之機。現在熱點事件發生時候,有時你只能看到自媒體在那裡高談闊論,唯獨缺少新聞真相。於是,就有了一句流行語——“事實不夠用了”。

治理

當下,如何治理“後真相”時代“輿論亂象”、重拾媒體公信、達成社會共識,已經成為全球媒體行業都必須共同思考和關注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使命。

作為媒體從業者,我們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下面,我想與在座各位分享一下我的幾點思考:

一是必須要建立完善的新聞甄別和闢謠機制。網絡新媒體平臺要從產品設計與運營機制中植入新聞甄別和闢謠的基因,為權威機構提供更多工具,讓“假新聞”無藏身之地。微博在2010年推出闢謠機制,通過官方和民間闢謠力量參與的方式打擊謠言的傳播,同時站方根據傳播特點開發了闢謠機制,對謠言內容打標籤,對傳播過該內容的網友進行回推告知,確保闢謠內容要“跑過”謠言。隨著主流媒體和政府類官微賬號闢謠的大量參與和發聲能力的提高,謠言內容傳播空間和時間進一步壓縮。進入2018年,微博還將謠言標註工具進一步開放給了政務和媒體賬號,加大官方有發聲能力的賬號的深度參與。

二是不斷放大主流媒體的聲音。作為互聯網新媒體,應該把主流媒體內容作為突破算法本身的機制來推廣,打破“信息繭房”的束縛,讓主流媒體的新聞可以覆蓋更多受眾。過去幾年時間,微博平臺始終把放大主流媒體,尤其是中央媒體的影響力作為一個重要任務來推進。一方面我們會在微博上大力推廣主流媒體賬號,提升主流媒體在社交平臺上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另一方面我們在推薦算法裡提升主流媒體的權重,讓主流的有公信力的聲音覆蓋更多的用戶。目前微博上主流媒體賬號有3.3萬多個,其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粉絲數接近6000萬。

三是進一步發揮好運營和監管人員作用。在新技術面前,儘管我們不斷在加強系統對有害信息的發現和處置能力,人工審核仍然不可或缺,互聯網新媒體運營方要更加重視人工審核作用,加強平臺運營和監管人員日常業務知識和新聞觀培訓,比如微博在過去一直堅持對高粉賬號建立一對一的溝通機制

,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很重要的引導作用。此外,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對傳播達到一定量級的信息進行人工審核,必要時通過媒體合作伙伴或者新浪自己的編輯進行核查,有效地抑制了虛假信息的傳播。

四是強化社區公約的機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平臺秩序必須有規則做保障,通過規範網民在互聯網平臺的言行,也可以進一步提升網民網絡素養,維護好互聯網新媒體平臺良好的輿論環境。在這一點上,微博早在2012年就推出社區公約,對微博上常出現的傳播謠言、人身攻擊、身份冒充、內容抄襲、違法有害信息等進行定義和規範,用戶被處理後將自動扣除信用積分,信用積分一旦過低將會被限制一些使用功能權限直到封號,目前該系統一直運行到現在,我們還在不斷完善,今年還將加入參與正能量和公益傳播等引導機制。

協作

面對“後真相”時代的諸多挑戰,除了新媒體平臺要提升能力,踐行責任,傳統媒體也應該發揮更加積極作用,改善“後真相”時代的輿論環境和媒體生態。

首先,傳統媒體應該充分發揮其專業性和公信力,及時主動報道新聞真相,澄清虛假信息,抑制情緒化、片面化觀點的傳播。在複雜嘈雜的輿論環境中起到還原真相,“一錘定音”的作用。

其次,深度推進媒體融合,運用好網絡新媒體平臺優勢擴大傳播力。互聯網新媒體的技術、傳播力、用戶數等優勢可以起到主流媒體內容“分發器”和聲音“放大器”的作用。例如,主流媒體通過主持微博話題形式,集中對某件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報道和吸引網友理性探討,目前微博上社會時政類話題主要是開放給媒體主持,藉此能夠提升在熱點事件中,官方媒體的引導能力,放大傳播效果

在過去的幾年裡,主流媒體“兩微一端”策略在推進對主流聲音的傳播和放大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內容形式上,視頻的傳播效果越來越好,如何生產更好的視頻新聞素材內容,對新聞事件進行隨時隨地直播,對於主流媒體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像人民日報、新京報等非常有影響力的傳統媒體,通過社交媒體平臺上視頻內容的積極探索,把自己打造成新媒體時代更具影響力的多媒體新聞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