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大佬的酒局

<head>/<head><body>

烏鎮大佬的酒局

為什麼馬雲不在酒局 (單選)
0人
0%
看不上不想參加
0人
0%
這些大佬不邀請他
<button>投票/<button>

掐指一算 一年一度的的互聯網大會的分會之——大佬們的酒會,這個月就要在烏鎮再次隆重上演。

往年的經驗是,誰風光誰曝光。而這一年來來,互聯網企業可謂命運多舛,今年的酒會十有八九會蕭條很多。前四屆酒會中,頻頻曝光的京東系,騰訊系,滴滴系等有關出席人員,可能會因為各自今年出現的問題,或缺席或隱身在今年的酒會之中。

烏鎮大佬的酒局

無酒不成局,酒中窺人,歷來是中國社交,商業活動的必須。一杯酒下肚,哈,嚇,咳咳咳,人的小心機和大氣度,都伴著酒氣噴吐出來。生意成不成,也就看這一杯酒喝得到不到位, 喝酒的人意思傳遞得確不確切了。

可以說,中國傳統的商業文化就是中國餐飲文化其中一個分支的延伸一無酒不成生意,或者說,沒有酒做不成的生意。

烏鎮,又見烏鎮

年年歲歲局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2014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時,丁磊臨起意,邀請田溯寧、張朝陽沈向洋等8位大佬費了個“老男人局”。2015年,"丁福飯局”擴容,李彥宏,馬化騰等1位五聯網大佬都在桌上。2016年,飯局再次擴容到17人。2017年,20多位大佬組成了流水席,4張八仙桌拼起的,是-座超5萬億元市值的“互聯網半壁江山”。

同時,這屆酒局開始擴大化,“丁磊飯局”還沒結束,劉強東和王興那邊,就又組織了-場規模更為宏大的“東興局”。

4年下來,“烏鎮局面”的不斷升級,慢慢成為了烏鎮最有趣的場景。這裡被視為各家互聯網公司業務強弱、彼此關係交好或交惡的晴雨表。

2015年,360 和小米交惡,酒局不見周鴻禕和雷軍。1年後,360從美國退市,周鴻禕把生意逐漸移到B端,做起了安靜的企業家。他和“雷布斯”再次在烏鎮酒局見面,呈45°角坐在了八仙桌的斜對面,舉杯碰盞。

同年,馬化騰和李彥宏又雙雙缺席了酒局。前者是因為業績持續飆升,把公司做成了互聯網帝國,引來不少非議;後者是因為本命年倒黴,從年初被人罵到年尾,造成不少非議。

一一這是一場團結和向 上的酒局。酒)圈就是朋友圈,所以在“丁磊飯局”“東興局”觥籌交錯的光影中,馬雲4年如一日,一個人早早地吃完晚飯,就回到了駐地。

但團結,也不能只團結一些老同志, 所以這個會場,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中國互聯熱力圖的局部呈現。從參會人員年齡來看,一“少壯派”在不斷登場:參加2014年丁磊飯局的盡是60後、70後,到了2017年,酒局上已經有了張一鳴(今日頭條)、程維(滴滴)、周源(知乎)等一大批80後互聯網企業家。

再從酒杯著所在的產業來看,從2015年李彥宏,馬化騰,張朝陽,曹國偉等大佬,到2016年雷軍,餘承東,王興等人加 加入,代表的是互聯網經濟在門戶基礎上,擴充到智能手機、生活消費等領域。2017年,摩拜王曉峰、華為榮耀趙明、快手宿華、程維、周源等人出現在飯局,則代表著消費領域、共享經濟、內容產業的崛起。

馬上,新的烏鎮酒局就要開始了。回頭來看互聯網江湖,又是一年秋風勁。摩拜、快手、滴滴,都深陷各自的困局不能自拔。新的酒局,又將是怎樣一片熱力圖,我們只有拭目以待了。

酒裡有乾坤

丁磊4連莊烏鎮酒局,但他卻說自己“不是最能喝,也不是最先倒”的人。此中信息值得嚼味。

仔細推敲一下,如果說第1屆“丁磊飯局”是幾個老友無心插柳的敘舊,那第2、3、4屆酒局,敘舊雖然還是主題,但內容就變得不那麼純潔了。

“丁磊飯局”的長期舉辦地,選在了烏鎮津驛客棧,這裡臨街傍水,只有5個客房,2張餐桌。怎麼著都與馬化騰等一眾百億級大佬的身價不匹配。所以,在菜品和酒水上,丁磊就下了一番功夫。比如,他精心為大佬們準備了陳年黃酒、家鄉寧波的幾樣地道菜。從酒水、菜品、酒具到廚師,丁磊一水地全都從自家廚房和自家電商平臺網易嚴選搬了過去。

如此一經曝光,“互聯網大佬同款酒”“互聯網大佬同款酒具”等,就成了淘寶和百度熱搜詞。索性,丁磊就以“互聯網大會同款”的名義,在網易嚴選上推出了豬肉、酒水和酒具等產品。其中酒水定價68元/瓶(500ml),酒具定價128元/套,供不應求。

也許有感於丁磊的“自賣自誇”,在2017年酒局上,楊元慶為在座的和在門外守候的媒體朋友,每人送了一款聯想最新手機;程維給在座所有人“安利”了滴滴代駕服務。

第2天大會演講中,李彥宏主動爆料了酒局談話的內容:“昨晚一些朋友在一起喝酒,有人說讓我做一個無人車的廣告,大家坐在車裡一起喝酒的場景。因為有了無人駕駛,就不存在酒駕的問題了。”

不言自明。大佬們都敢坐百度的無人車唱著山歌喝著小酒,那百度的無人車,可不是安全、可靠、性能一流嗎?

同樣是酒,俗人喝也就圖個氛圍,大佬喝可能就會喝出幾套營銷、產業或戰略。

比如,烏鎮酒局的這幾年,劉強東與家鄉酒企洋河酒業簽訂了協議,在品牌共建、技術合作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同時宣佈未來5年(2017年)銷售100億元的洋河酒。而在京東網上,2016年京東酒類全年銷量超11萬噸,達到了2013年的5倍水平,2017年11月,京東超市銷售近1 000萬瓶酒,“雙11”期間酒類商品整體銷量夠2萬個菸酒超市銷售1年。

儘管沒有刻意向大眾露出品牌,在2017年的烏鎮“東興局”上,劉強東特意為在座大佬提供了白酒。這款酒十有八九就是洋河的酒了。

2016年飯局中,智能手機成為參會大佬共同關注的話題。當晚餘承東、雷軍、周鴻禕、楊元慶等人使得飯局一度變成了手機專題會,迫使丁磊不得不強行叫停——“能不談手機嗎?”

一年後的飯局中,“新消費”成為了重要話題。丁磊酒後總結說:“新消費關注的是消費者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的變化。以前大家追求怎麼能買得到,現在大家追求怎麼買得更好、更有品位。”

酒局也成了在座各位大佬,對宏觀經濟以及企業戰略的一次集體把脈和審視。

酒外有天地

丁磊的酒局上,雷軍、餘承東、周鴻禕、馬化騰坐到了一起。雷軍還挽著餘承東的脖子,互敬了一杯酒。昔日商場中的冤家,彼此放下恩怨情仇,聚到了一起。丁磊把這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變成了可能。

但楊元慶說:“晚上的烏鎮互聯網峰會,大家品嚐了丁磊自己養的豬肉、螃蟹、紹興黃酒;馬化騰最能喝最能勸酒;張磊和張朝陽大談養生之道;曹國偉揭秘他當年如何錯失雅虎(楊致遠)。”

——這個各懷心事的局,除玩了一下寓意豐富的“我愛你VS不要臉”遊戲,大佬們也註定聊不出更多的東西。

但隨後的“東興局”就不一樣了。這個局雖然是由劉強東和王興一起攛掇,但因為在座皆是騰訊領投或參股的企業,被稱為是“馬化騰和他的朋友們”。

但朋友的朋友未必就是朋友。“東興局”上,劉王二人頗有心思地用在座大佬企業的名字,列了一張“昭明互聯網菜單”。所有企業的菜都有,唯獨沒有滴滴的菜……

於是2018年,滴滴搞起了外賣,美團開始推出打車服務。這2個曾經在座舉杯推盞的朋友,開始了神仙打架。

所謂酒品即人品。很多時候在酒桌上的表現好壞,就會被人放大到工作、領導能力的強弱上。比如在投資圈有一個就差寫到投資人臉上的鐵律,投一個企業,就是投他們的管理團隊。怎麼看團隊行不行,要不要投?酒桌上溜一圈,可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可行的方案之一。

而在大佬的酒局上,一個大佬對待酒的態度,往往體現出他治下企業的風格。

2003年底,周鴻禕將3 721作價1.2億美元賣給雅虎後,拉著團隊到三亞搞團建。周鴻禕一時高興,喝醉後掉進游泳池,當場磕掉了2顆門牙。這種拼命三郎的勁頭,隨後施展在了“3Q大戰”上。

也許是酒逢知己,周鴻禕曾大讚劉強東懂酒,並在微博上曬出了劉強東推給他的葡萄酒。而互聯網圈有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劉強東不僅懂酒,而且酒量很大。紅、白、啤來者不拒。曾出言“如果連酒都不會喝,那你能幹什麼!”所以在京東哪怕只有一杯啤酒的量也得敢端起白酒。

每年劉強東去基層調查,經常邀請當地的員工吃飯,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個果凍,喝酒前先把這果凍吃掉,然後留下果凍盒做酒杯。京東人的血性,也被認為是在這種酒文化中,培養了出來:不顧忌後果地做事,先實現目的,再處理後續問題。

流著這種血性,京東在酒水領域也是“攻城略地”,一度將“京東酒業電子商務峰會”開進了糖酒會,推出了全球美酒狂歡盛宴與天貓競爭。

回到“東興局”,馬化騰的朋友們,緊密圍繞在以馬化騰為核心的餐桌上,組成了中國互聯網界的半壁江山。而騰訊的性格,就像馬化騰:自己能喝,卻不多喝;並且還會勸酒,讓在座的各位喝盡興。酒外的天地,才是酒局的真諦。

被做局的人

騰訊系這半壁江山觥籌交錯,阿里系那半壁江山卻紋絲不動。

馬雲說,他從未接到過烏鎮相關酒局的任何邀請。他怎麼會接到呢,相當長的時間內,他都不可能接到邀請。往小了說那是朋友的聚會,往大了說,那是利益的聚會。

參沒參加,參不參加,是一種“姿態正確”,是做局與被做局的身份識別。

但馬雲也沒閒著。除卻早年被女助理擋了27杯白酒的不美好經歷外,這些年來,身為國酒茅臺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他同趙薇等一群圈外好友,投資了不少酒類相關產業:2016年,他們買下了法國波爾多的Chateau de Sours酒莊;此後又以接近1 200萬歐元的價格買下了2座法國葡萄酒莊園。2018年10月18日,又以20多億元成了1919酒類企業的二股東。

烏鎮之外自有烏鎮,酒局之外當然自有酒局。

早年創業期間,馬雲說:“生意一定不是靠應酬做大的,把時間花在客戶體驗上面,把時間花在員工管理上面,讓員工能夠尊敬他們,這才是正道。所有靠兩杯酒拉來的客戶,都是不靠譜的。”2018年他再次去到茅臺鎮,說:“等你到45歲之後,就非常愛喝茅臺。”

粗略算一下,第一代第二代互聯網創業家,就像絕大多數中國傳統企業家一樣,都已經超過了“非常愛喝茅臺”的年齡。

而這些互聯網一代,曾不屑酒場,帶著顛覆中國傳統商業邏輯的狂想,渾身長刺,逮誰懟誰。整個互聯網界沒有朋友,只有敵人。

慢慢的,隨著企業從成長期走向平臺期,創新和技術殊途同歸,又一時很難幹倒對方,於是合縱連橫,希望通過推杯換盞形成革命臨時戰線,就成了這代企業家的當務之急。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局外人最終成了局內人。酒杯碰撞出的,都是互聯網青春之夢破碎的聲音。

歷來,中國的商業運作這個圓桌上,契約精神、合同文化之上,坐著的是人情世故。能用酒解決的,就不會磨嘴皮子。但正像馬雲所說,“所有靠兩杯酒拉來的客戶,都是不靠譜的。” 惶惶之中,新一代互聯網人的加入,讓中國商業酒局文化有了延續和發展。

如此說來,茅臺成了中國經濟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就合乎情理了。

作者 孫峰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