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焦慮的騰訊,活躍的抖音和火爆的小程序

焦慮的騰訊,活躍的抖音和火爆的小程序

今天聊聊最近發生的幾件事,分別是:焦慮的騰訊,活躍的抖音和火爆的小程序。大家可以開放式的一起討論和交流一下對這些事的看法。通過交流和探討開闊一下思路,擴展一下自己的思維和認知。

一、騰訊又焦慮了

昨天在脈脈裡面看見一自稱騰訊內部員工爆料,pony 哥給內部高管開了會,說微視已經輸給了西瓜抖音,新聞客戶端也輸給了頭條,QQ 直接輸給了直播平臺,佈局不如阿里之類的。搞得大家焦慮症都犯了。

焦慮的騰訊,活躍的抖音和火爆的小程序

還是我上次說的,頭騰之戰的焦點在於爭奪用戶時間。現在網絡平臺之間,已經由 “爭奪用戶量” 轉移到 “爭奪用戶時間量” 的戰場上來了。也就是說互聯網巨頭的們的征戰重心將進入 “時間戰場”。

其實也沒有那麼焦慮吧?用戶是逃脫不了騰訊的 QQ ,微信 和遊戲的。我今天看吳曉波採訪新浪董事長曹國偉的視頻,說到新浪微博和頭條系的競爭,人家曹國偉就很開放的說:只不過是在爭奪用戶的碎片化時間罷了,又不是微博的替代品。確實是,現在什麼大事的發生之地,一般都是最先出現在微博中的。頭條系再厲害,也不過是讓用戶上癮多佔據點時間,又替代不了微信, QQ ,遊戲。(據說:今天今日頭條新聞客戶端出現了遊戲,估計頭騰大戰不會偃旗息鼓,會持續很久。)

但是,有競爭總是好的,畢竟競爭對於用戶來說,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的好處。一家獨大容易霸權。

二、抖音月活 1.5 億

焦慮的騰訊,活躍的抖音和火爆的小程序

6 月 12 日,抖音對外公佈,其國內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 1.5 億,而月活躍用戶則超過了 3 億。尤其是今年春節期間,抖音的每日活躍用戶數經歷了一輪 “暴漲”,由不到 4000 萬上升到了接近 7000 萬。目前,抖音主力用戶群體,已經從早期的 18 到 24 歲,上升到了 24 到 30 歲用戶,該年齡段用戶佔比目前已經超過 40%,這意味著更強大的消費能力。

最近有兩件事:快手收購 A 站,將二次元作為內容擴張的突破口;微視一度登上了 App Store 榜首,雖然可能與當時 QQ 空間的一段色情信息有關,但這足以說明 QQ 空間對微視的強大導流作用。或許,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相比 19 歲的 QQ,9 歲的微博,7 歲的微信,6 歲的今日頭條和快手,不到兩歲的抖音雖然實在有點年輕,但是年輕的有點讓人害怕,就像之前出現的事件來看,過度增長的背後,一定要加強引導和審核機制,否則容易步入內涵段子的後塵。

大戰,才剛剛開始,因為:·就在今天 QQ 開放了微視,快手等短視頻的分享,而頭條系的西瓜視頻,抖音還在被封鎖之列。

三、火爆的小程序

在微信的流量紅利下, 小程序生態發展迅速, 成為開發者們中炙手可熱的新風口。2018 年初, 小程序做到了日活 1.7 億、月活 4.3 億, 參與開發者 100 多萬。

近日, TalkingData 發佈 2018 微信小程序洞察報告——《場景 鏈接, 數據視角下的小程序浪潮》。報告預測, 2018 年小程序數量將突破 250 萬, 數量超越 AppStore 應用總和。

現在移動終端規模增速放緩,用戶對新應用興趣降低。而小程序一季度活躍用戶破 4 億,尤其是遊戲類別最 “受寵”。未來小程序數量將超 AppStore 應用總和用戶規模將破 7 億。

報告還指出, 近半年來, 小程序用戶整體日均使用時長保持在 7.5 分鐘左右, 工具類小程序在小程序類型中平均日均使用時長最短。用戶在使用微信時, 平均有 1/12 的時間在使用小程序。另外, 隨著微信對小程序入口場景的不斷完善, 小程序的用戶訪問流量已從發現類下的小程序主入口、附近小程序列表, 逐漸的向公眾號、使用記錄類別遷移。相比於 1 月份數據, 4 月份附近小程序列表場景訪問流量佔比下降了 19.3%。

報告最後, TalkingData 預測 2018 年微信小程序未來四大發展趨勢: 小程序數量將超越 AppStore 應用總數、小程序用戶規模將突破 7 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出現下降、小程序卡券營銷平臺迎來機會。

雖然我之前寫過文章,對於不懂小程序的一些商家來說,在小程序紅利之下,被一些小程序開發企業忽悠對接小程序,但是由於他們不懂運營,其實沒有什麼效果。但是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的我們,應該從這些當中獲取一些思路,從中可以獲取很多商業思路和模式。

比如:大部分商家對接了小程序,不懂的營銷和運營,那我們為何不成立一個專門幫助他們打理運營小程序的公司呢?在過去的互聯網時代,懂得 SEO 可以賺很多錢,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你不認為懂得 ASO ,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嗎?這微信的紅利下,小程序爆發的前提下,如果你能夠從客戶那裡拿到幫助他們代理運營和打理小程序的代理權,你說不定可以很好的賺一筆。

有時候,機遇就在一瞬間。

非著名程序員

技術,職場,行業觀察,這裡應有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