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演讲|曹国伟:新浪是怎么审查信息的?

最新演讲|曹国伟:新浪是怎么审查信息的?

导读:9月6日,2018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作为中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的专业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智能互联时代的媒体变革与发展”,下文为新浪CEO曹国伟在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后真相”时代的媒体责任。“后真相”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美国《国家》杂志上。它的解释是:“情感对舆论的影响力超过事实”。

“后真相”时代的核心,是指新闻受众的需求正从事实偏好转向价值偏好。2016年,英国《牛津词典》把“后真相”定为了年度词汇。

问题

这跟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机器算法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交媒体的出现,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意义。同样机器推荐算法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性化的媒体时代,极大提升了内容分发和获取的效率。

但与此同时,这样的新技术和新平台也带来了一些所谓“后真相”时代的“舆论乱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内容生产和传播门槛的降低,造成假新闻的泛滥。假新闻并非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生事物,人类自从有了媒介就有了假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后,制造和传播假新闻的专业门槛被打破,假新闻生产的更容易、传播效率也远比传统媒体时代更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各种虚假信息、流言蜚语、轶事绯闻大大增多。

二是由于社交媒体的“部落化、圈子化”,造成非理性舆论现象突出。社交平台看似开放,其实封闭。面对海量的多元化资讯,人们往往倾向于吸收自己喜欢、爱看的信息,与同自己观点相近的人互动,逐渐形成特定的“部落”和“圈子”,进而形成回声效应和过滤气泡效应。他们获得相同的资讯、分享相同的观点、宣泄相同的情绪,久而久之,情绪和偏好便会凌驾于事实之上,使舆论充满了非理性。

三是由于机器算法投用户所好,造成“信息茧房”效应。用户喜欢什么,平台就推送什么。推送的最高标准、唯一标准就是用户喜欢。用户越喜欢,机器推的越多。久而久之,用户应该知道的和必须知道的信息被算法屏蔽,用户就被囚禁在“信息茧房”之中,形成了“罐头思维”,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失去独立判断。

四是由于机器算法替代人工,“把关人”缺失造成内容导向和价值观错误。算法推荐能够判断流量的高低、用户兴趣匹配度,但无法判断真假,更没有价值观。机器会推荐污蔑英烈的内容,因为机器判定这样的信息流量很高;算法会推荐三俗图片和视频,因为算法会迎合人性的“幽暗心理”。因此从新闻内容的把关上,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人工。

五是由于传统媒体行业式微,新闻产量锐减,也由于主流媒体发声不及时不到位,自媒体谣言和假新闻常有可乘之机。现在热点事件发生时候,有时你只能看到自媒体在那里高谈阔论,唯独缺少新闻真相。于是,就有了一句流行语——“事实不够用了”。

治理

当下,如何治理“后真相”时代“舆论乱象”、重拾媒体公信、达成社会共识,已经成为全球媒体行业都必须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使命。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下面,我想与在座各位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思考:

一是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新闻甄别和辟谣机制。网络新媒体平台要从产品设计与运营机制中植入新闻甄别和辟谣的基因,为权威机构提供更多工具,让“假新闻”无藏身之地。微博在2010年推出辟谣机制,通过官方和民间辟谣力量参与的方式打击谣言的传播,同时站方根据传播特点开发了辟谣机制,对谣言内容打标签,对传播过该内容的网友进行回推告知,确保辟谣内容要“跑过”谣言。随着主流媒体和政府类官微账号辟谣的大量参与和发声能力的提高,谣言内容传播空间和时间进一步压缩。进入2018年,微博还将谣言标注工具进一步开放给了政务和媒体账号,加大官方有发声能力的账号的深度参与。

二是不断放大主流媒体的声音。作为互联网新媒体,应该把主流媒体内容作为突破算法本身的机制来推广,打破“信息茧房”的束缚,让主流媒体的新闻可以覆盖更多受众。过去几年时间,微博平台始终把放大主流媒体,尤其是中央媒体的影响力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推进。一方面我们会在微博上大力推广主流媒体账号,提升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推荐算法里提升主流媒体的权重,让主流的有公信力的声音覆盖更多的用户。目前微博上主流媒体账号有3.3万多个,其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粉丝数接近6000万。

三是进一步发挥好运营和监管人员作用。在新技术面前,尽管我们不断在加强系统对有害信息的发现和处置能力,人工审核仍然不可或缺,互联网新媒体运营方要更加重视人工审核作用,加强平台运营和监管人员日常业务知识和新闻观培训,比如微博在过去一直坚持对高粉账号建立一对一的沟通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此外,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对传播达到一定量级的信息进行人工审核,必要时通过媒体合作伙伴或者新浪自己的编辑进行核查,有效地抑制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四是强化社区公约的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平台秩序必须有规则做保障,通过规范网民在互联网平台的言行,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网民网络素养,维护好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这一点上,微博早在2012年就推出社区公约,对微博上常出现的传播谣言、人身攻击、身份冒充、内容抄袭、违法有害信息等进行定义和规范,用户被处理后将自动扣除信用积分,信用积分一旦过低将会被限制一些使用功能权限直到封号,目前该系统一直运行到现在,我们还在不断完善,今年还将加入参与正能量和公益传播等引导机制。

协作

面对“后真相”时代的诸多挑战,除了新媒体平台要提升能力,践行责任,传统媒体也应该发挥更加积极作用,改善“后真相”时代的舆论环境和媒体生态。

首先,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和公信力,及时主动报道新闻真相,澄清虚假信息,抑制情绪化、片面化观点的传播。在复杂嘈杂的舆论环境中起到还原真相,“一锤定音”的作用。

其次,深度推进媒体融合,运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优势扩大传播力。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传播力、用户数等优势可以起到主流媒体内容“分发器”和声音“放大器”的作用。例如,主流媒体通过主持微博话题形式,集中对某件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和吸引网友理性探讨,目前微博上社会时政类话题主要是开放给媒体主持,借此能够提升在热点事件中,官方媒体的引导能力,放大传播效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主流媒体“两微一端”策略在推进对主流声音的传播和放大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内容形式上,视频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好,如何生产更好的视频新闻素材内容,对新闻事件进行随时随地直播,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像人民日报、新京报等非常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视频内容的积极探索,把自己打造成新媒体时代更具影响力的多媒体新闻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