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关注“三个新”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位于太行山区的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用了10多年时间,完成了一个贫困山村的振兴与蝶变。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和裴寨村的领路人,全国人大代表、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如何看待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新思维新技术新农民”

裴春亮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关注‘三个新’。”第一,需要“新思维”。步入新时代,农村发展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问题。这就需要乡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敢于破除以前旧有思维的束缚,鼎新革旧,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农村土地,积极探索新时代振兴乡村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第二,需要‘新技术’”。裴春亮说,新时代的新农村,必然会加大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如何在有限的耕地里收获更多的粮食,这就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引入。

第三,需要“新农民”。“乡村振兴战略”必将需要大量的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到新时代农村建设的舞台中去。比如裴寨村发展跨境电商,所有产品外包装,都是村里的大学生们自行设计的。他们创作的带有裴寨印记的水杯、书签、手机壳等旅游文创产品,深受到裴寨参观学习者的喜爱。新时期的新农村,有强大的政策措施,再有人才智力支撑,乡村才有振兴之基。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环节是“人”

“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再次提出,可以说顶层设计已经非常科学具体。要让这一美好愿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觉得,关键在人。”裴春亮表示,他在多年调研中发现,发展比较好的乡村,“两委”班子各个顶呱呱,党员干部有活力、想干事、能干事,老乡们的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发展差一些的乡村,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办法不多、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急需要有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在裴春亮所处的裴寨村党支部,始终把“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作为共同信念和追求,坚持用党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对党员实施设岗定责和联包帮带制度,让党员人人肩头有担子,个个心头有责任,能及时了解群众所需并解决群众遇到各种难题。

困难户裴明军因身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双强”党员裴龙翔没有简单地给钱给物帮扶,而是拿出5万元资助大棚种植户裴清东新建一座大棚,安排裴明军到裴清东大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除草、浇水工作,每月收入千余元。如此一来,同时解决了裴清东的发展问题和裴明军的生存问题,发挥了联帮联带作用。而类似这样的“帮带活动”在裴寨比比皆是。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要注重因地制宜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要把周围村都带富才算富。”2016年8月,当了解到辉县市西沟、东寨、平甸、潭头4个村的453户1798口人,还零散分居在海拔900多米的太行山中,因山路难行、信息闭塞,村民普遍贫困。裴春亮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实施宝泉花园扶贫搬迁工程,出资8000万元建设为村民建设配套学校、幼儿园、养老院、超市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居民楼,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目前已建成5栋居民楼,104户搬迁入住,今年计划开工建设6栋居民楼和占地2000平方的幼儿园,社区绿化美化同步进行。

就在宝泉花园附近,裴春亮多方筹资5亿元在南太行开发建设的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因为坚持“契合自然、生态开发”,突出乡土特色,使文化旅游与太行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相融合,将旅游度假区建成了年接待量突破120万游客的国家4A级景区。

“借助宝泉景区的辐射能力,我们优先安排搬迁村民在景区就业,带动村民从事旅游服务业,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裴春亮说,搬迁扶贫为贫困山区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宝泉景区周边有千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经营超市、饭庄、农家宾馆、土特产等旅游服务业,仅圪针庄村就有90%的农户从事旅游服务,经营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80%以上。与两年前沉寂贫困相比,如今在宝泉旅游度假区的带动下,这片土地开始悄然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