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談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關注“三個新”

——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談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位於太行山區的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用了10多年時間,完成了一個貧困山村的振興與蝶變。作為一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和裴寨村的領路人,全國人大代表、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如何看待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談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新思維新技術新農民”

裴春亮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關注‘三個新’。”第一,需要“新思維”。步入新時代,農村發展呈現出許多新變化、新問題。這就需要鄉村黨員幹部率先垂範,敢於破除以前舊有思維的束縛,鼎新革舊,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農村土地,積極探索新時代振興鄉村的新引擎和新動能。

“第二,需要‘新技術’”。裴春亮說,新時代的新農村,必然會加大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裡收穫更多的糧食,這就需要科學技術的不斷引入。

第三,需要“新農民”。“鄉村振興戰略”必將需要大量的青年農民返鄉創業,積極投身到新時代農村建設的舞臺中去。比如裴寨村發展跨境電商,所有產品外包裝,都是村裡的大學生們自行設計的。他們創作的帶有裴寨印記的水杯、書籤、手機殼等旅遊文創產品,深受到裴寨參觀學習者的喜愛。新時期的新農村,有強大的政策措施,再有人才智力支撐,鄉村才有振興之基。

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談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最關鍵的環節是“人”

“從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召開、中央一號文件的發佈,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再次提出,可以說頂層設計已經非常科學具體。要讓這一美好願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覺得,關鍵在人。”裴春亮表示,他在多年調研中發現,發展比較好的鄉村,“兩委”班子各個頂呱呱,黨員幹部有活力、想幹事、能幹事,老鄉們的精神狀態也比較好;發展差一些的鄉村,黨員幹部精神狀態不佳,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辦法不多、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急需要有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

在裴春亮所處的裴寨村黨支部,始終把“聽黨話跟黨走,同創業共致富”作為共同信念和追求,堅持用黨建凝聚人心、促進發展,對黨員實施設崗定責和聯包幫帶制度,讓黨員人人肩頭有擔子,個個心頭有責任,能及時瞭解群眾所需並解決群眾遇到各種難題。

困難戶裴明軍因身體殘疾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雙強”黨員裴龍翔沒有簡單地給錢給物幫扶,而是拿出5萬元資助大棚種植戶裴清東新建一座大棚,安排裴明軍到裴清東大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除草、澆水工作,每月收入千餘元。如此一來,同時解決了裴清東的發展問題和裴明軍的生存問題,發揮了聯幫聯帶作用。而類似這樣的“幫帶活動”在裴寨比比皆是。

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談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注重因地制宜

“一個村富了不算富,要把周圍村都帶富才算富。”2016年8月,當了解到輝縣市西溝、東寨、平甸、潭頭4個村的453戶1798口人,還零散分居在海拔900多米的太行山中,因山路難行、信息閉塞,村民普遍貧困。裴春亮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實施寶泉花園扶貧搬遷工程,出資8000萬元建設為村民建設配套學校、幼兒園、養老院、超市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居民樓,建成後將極大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目前已建成5棟居民樓,104戶搬遷入住,今年計劃開工建設6棟居民樓和佔地2000平方的幼兒園,社區綠化美化同步進行。

就在寶泉花園附近,裴春亮多方籌資5億元在南太行開發建設的河南寶泉旅遊度假區,因為堅持“契合自然、生態開發”,突出鄉土特色,使文化旅遊與太行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相融合,將旅遊度假區建成了年接待量突破120萬遊客的國家4A級景區。

“藉助寶泉景區的輻射能力,我們優先安排搬遷村民在景區就業,帶動村民從事旅遊服務業,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裴春亮說,搬遷扶貧為貧困山區奠定了鄉村振興的基礎。目前寶泉景區周邊有千餘名村民在家門口經營超市、飯莊、農家賓館、土特產等旅遊服務業,僅圪針莊村就有90%的農戶從事旅遊服務,經營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80%以上。與兩年前沉寂貧困相比,如今在寶泉旅遊度假區的帶動下,這片土地開始悄然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