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为什么一直涨?终于有答案了!

或许你考虑过房价一直涨的问题。或许你也考虑过生老病死的问题。

可你曾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考虑?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冥冥之中控制它们的“上帝之手”?

《规模》罕见地用数学的语言严谨地表达了一种适用于所有事物生长发展的法则:“规模法则”。从对哺乳动物的研究开始,到公司和城市乃至人类命运,规模法则发现,世间万物皆有命数,决定着所有生物的生死时限,也可以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倾向。

通俗地说,《规模》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命数”。如果你懂得了其中的奥妙,你的视野和思维将不再与其他人一样,你自可以跳出框架,优化自我。

房价为什么一直涨?终于有答案了!

《规模》的作者是一位世界顶级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全球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长,《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被业内奉为“跨学科诺贝奖”的不二人选。物理学家有自己的高傲,尽管他认为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尽管全书都在夸赞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但他心里依然最崇敬牛顿和爱因斯坦。物理学家有自己的执着,他跨界到生物学领域,做了生物学家没有做过的事情,尝试用物理和数学的语言解释生命,用一张张精致的图表展示出了适用于万物的规律。他还是一个老爷爷,现在已经78岁了。他说,越走到生命的尽头,才促成了他的思考。

接下来瓶子将从三个方面解读《规模》:

0、看懂法则的三种思维准备

1、人不能一直活着,是因为网络。

2、房价一直涨,还是因为网络。

3、我们自己如何从法则中受益。

0 思维准备

杰弗里老爷爷有自己的小脾气,虽然希望《规模》成为畅销书,但依然坚持其数学性、逻辑性,按照他自己的意思,这本书时写给“聪明的外行”的看的。所以,谈论规模法则之前,希望你至少有这三种思考的视野,也是本书在思维层面为我带来的启迪。

第一种,粗粒度思考。

不要只着眼于当下、不要只考虑眼前看到的东西、不要想得太细,和经济学里经常提到的“宏观”很像。比如,说起房价,有人谈小区配套,有人谈供需,有人谈土地,有人谈城市,有人谈国家,有人谈人类命运。你还可以再宏观一些,想想太阳和银河系,和房价是否有关系(后文你会看到还真有关系)。

还有时间上的粗粒度思考。人的寿命有限,普通人考虑问题都以年为单位,股票要是一年没涨,就感觉生无可恋;有头脑的人考虑问题,会以10年为单位,这样他会看到大小经济周期,洞悉人类社会;伟人考虑问题,非从百年算起不可,他要管的不只大小三代人类,还有千秋万代;物理学家(正是本书作者)考虑问题,是恨不得从地球起源开始算起。

这就是粗粒度思考。粗粒度的思考方式为“大一统”理论奠定了基础,它精准地抓到了纷繁世界中的几个本质,并对此进行量化,得到了对自然命运的某种解释。

第二种,统一性思考。

《思考,快与慢》专门有一章讲解人的联想和类比思维,说这是目前机器模仿不了的,这种思维方式虽然让人犯了很多心理上的错误,但也通过试错和创新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繁荣。“统一性思考”说的也是如此,只不过这次我们是要粗粒度地来看,不仅要把人和猩猩类比起来,也要把老鼠和鲸鱼、大象和公司、血管和水管类比起来。

有这种统一性思维,可以更容易地找出所有事物的本质。这里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类和动物这样的生命体,也包括了城市和国家,甚至还包括地球和黑洞。

第三种,数学化思考。

我们最不擅长的就是数学化思考,因为脑子就是这样,没有人天生能算出根号2是多少,也很少有人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概念。“量化”永远是一个艰深的研究课题,把所有的现象都用数学解释出来的人,太少了。人的寿命这样显然属于生物学领域的课题,其量化工作还是被物理学家完成了。

说到这里,先复习一个数学名词,“指数”

指数。如果你对指数不熟,那应该听说过“幂”,不好意思,不是杨幂。幂的英文表达是power,幂指的是一个乘方的概念,比如2的3次方,也可以叫做2的3次幂。有基础数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幂的力量是很大的。

有一个例子可以给你很强的观感。地震的时候,地震局都会报震级,我们常常听到7级地震只有一些震感,但8级地震就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为什么呢?其实这里的7、8,指的就是幂。7级地震其实是10的7次幂的强度,而8级地震是10的8次幂的强度,两者其实相差了10倍。

在数学里面,10的8次幂中的8这个数字,就叫做指数。可见,指数一变,结果将大不相同

房价为什么一直涨?终于有答案了!

红线是指数函数,可以看到增长很快

为什么要讲“指数”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指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粗粒度思考。本来你只考虑一个足球大小的事情,指数一变,你的事情可能就有地球那么大了。

第二,作者认为,目前人类社会太多的东西都在进行“指数级增长”。不用他拿数据给你看,相信你也感受的到。

第三,法则中涉及的规律,是建立在指数之比上的。如代谢率:体重=3:4,指的是10的3次方:10的4次方。这样方便我们理解书中的结论。

1、人不能一直活着,是因为“网络”

书中涉及的知识繁多但逻辑缜密,恕瓶子省去前因后果,以倒推的形式给你呈现。

人的寿命有限是因为损伤。损伤是全方位的,包括了器官与组织的损伤(如心脏病)、分子水平的损伤(如癌症)等,最严重的损伤出现在细胞间和细胞内部,包括物理磨损和化学损伤。

而损伤又是必然发生的,每代谢一次,就磨损一次。我们必须代谢,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在不断损耗。根据测算,哺乳动物无论体型大小,在15亿次心跳之后就会死亡,人类比较特殊,会在25亿次心跳后死亡。

代谢率可由“生命的第四维”推算出来。无论什么生物,都可以用一样的方法推算代谢率,从而“算命”:算出寿命。这里的四维,瓶子有必要解释一下。

生活中,我们总是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随着规模线性变化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人和孩子的用药剂量,书中提到,直到今天,还有很多药品指导上写着小孩体重增加一倍,药物剂量也就增加一倍。而作者提出,按照规模法则计算,虽然小孩的体重增加了一倍,但是与药效相关的代谢率却只增加了75%,这时候给他一倍剂量的药,反而有害命的可能。

作者怎么知道,体重增加一倍,代谢率只增加了75%?数据主要来源于大量种类的动物。将这个现象用指数的倒数——对数标绘制出来,可以得出一个经典的比率3:4,就是文前提到的代谢率:体重=3:4。此外,作者还发现,动物中很多指标的比例,也服从N:4的分布。

房价为什么一直涨?终于有答案了!

图:代谢率与体重(即生物的规模)的关系

所以,作者认为,分母4,就是生命的第四维。相比于三维,四维显得更神秘,更接近上帝的安排。这里的三维指的也是一种“指数之比”。比如一个立方体,如果边长长了10倍,那么它的体积则变成了10的3次方。这里的3,就是三维,这里的指数之比是1:3。而此前提到的人类和动物的种种“指数之比”,都是N:4,不是N:3,说明动物的组成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出现第四维,因为人体由网络组成,远比立方体复杂。准确地说,是由血管分形得到的网络和细胞组成的。

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是多么努力!从动脉到静脉,到毛细血管,它们要负责把每一份能量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上,不能有一点疏漏。长久以来,它们就进化成为一个最优解,用最少的损耗、最快的速度把能量送到细胞中。这个最优解的数学名称就叫做“分形”,分形我就不多作解释,可以搜索。你只要把自己的血管想象成一颗郁郁葱葱的大树,有主干,有枝干,有枝头和嫩叶,不断地分叉,不断地延伸,供养你的生命。

房价为什么一直涨?终于有答案了!

这些事情,是通过规模法则发现的,当我们不断放大或者缩小动物的体重规模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呈指数之比的量(如代谢率),这一切都与动物自身的规模有关。

所以,由血管和细胞构成的“四维”网络造就了生物体,决定了代谢率,决定了寿命,再强的人工智能,都比不过人体精妙的构造。物理学家给了一个量化的数字,就是4。

2、房价一直涨,还是因为网络

城市和人体是很相似的。人体有血管,有细胞,有资源的输送。城市有水管、电缆、道路等基础设施。城市也是一种“网络”。动物基本都遵循着N:4<1的规律,这是规模经济的体现,动物体重越重,它单位细胞的能耗越少。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的人口规模是0.85,也是一样,城市规模越大,人均需要的道路和电线会变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的网络会死,而我们很少看到城市自己消亡呢?即使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城市,仅仅30年后又繁荣了起来。城市之网,和人体之网,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杰弗里爷爷又开始捣鼓数据了。

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城市之网比人体之网复杂的多。一些社会经济数据,比如工资、财富、专利数量、艾滋病病例、犯罪率、教育机构数量与规模之比却是1.15。1.15意味着,城市的规模越大,人均工资反而会增加,当然,人均的犯罪率也会增加。再结合之前提到的基础设施的0.85,结论就是:城市规模扩大一倍,所有好坏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增加15%,所有基础设施都会节余15%。记住,这里将的数字都是指数。

房价为什么一直涨?终于有答案了!

图:专利数量与人口(即城市的规模)的关系

看到这里,就可以理解城市为什么生生不息,北上广为什么永远受欢迎,人口不断流入的城市为什么房价一直上涨。城市和人类社会永远在“指数级增长”。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类时代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相隔数千年,而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才相隔数十年,我们注定生活在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中。

房价为什么一直涨?终于有答案了!

不过,节奏指数性变快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指数级增长的情况下,很多科学家担心人类社会的发展会面临“奇点”以致崩溃。这时候,需要依靠创新来解决问题,把农业变成工业,把工业又信息化,通过不断地转变消耗能量的方法来得以可持续发展。功臣还是网络。在这个网络里,因为人和人之间的链接迸发了创新,我们也通过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杰弗里老爷爷真正关心的问题。他提出了很多忧虑,甚至希望城市能够像动物一样有天然的约束、会天然的死亡才好。

3、我们如何从法则中受益

规模法则对于我们个人有什么启示?这个启示,2000多年前的庄子就说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第二部分我们探讨了生命天然的局限,这有助于我们意识到“吾生也有涯”。杰弗里爷爷劝我们放弃对人类延寿的研究,反倒可以多多注意如何延长“健康的生命”。

《规模》读完,除了对生命感到倍加珍惜外,更多的则是敬畏。

第三部分我们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无限创新和可能性,意思就是“而知也无涯”。类比到个人发展上来说,连人类社会都一直在尝试突破创新,才能以此为继,你为什么不能呢?

如果一个细胞在罐子里不停地分裂,一分钟分裂一次,30分钟可以填满罐子,1分2,2分4,4分8……你觉得它是在第几分钟的时候填满罐子的一半的?

答案是,第29分钟。是的,第28分钟的时候,可能还看不到细胞的踪迹,但第30分钟的时候,它就填满了罐子。指数级增长,意味着前100代人类都没事,但下一代人类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你也是。今天还没事,明天世界就会变得你不认识,不断地创新、突破自己,才是避免湮灭的唯一出路。

关注“壹瓶青年”,思维 理财 职场,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游手好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