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定增市場企穩跡象初顯

全國股轉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企業定增規模大幅下滑,1-8月完成定增次數與金額較去年同期接近腰斬。由於缺乏足夠的增量資金入場,今年新三板定增結構出現明顯分化,資金向優質企業明顯傾斜。同時,不同行業融資數額存在較大差異。

業內人士指出,在資金鍊趨緊的大背景下,新三板定增市場短期難以明顯好轉,但定增市場企穩跡象初步顯現。

發行制度亟待優化

從整體上看,今年1-8月新三板定增市場不甚樂觀。業內人士表示,近期新三板定增市場出現企穩跡象。從全國股轉公司高層近期發言來看,新三板融資制度改革將繼續推進,現有發行制度還有進一步優化空間。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王文翌指出,8月完成定增次數較7月增長32%;8月新三板擬募資總額為59億元,環比增長4%,擬募資金額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杉杉能源、天士營銷、隨銳科技,分別募資20億元、7億元、2.5億元;從定增市盈率情況看,8月新三板定增市盈率中位數為17.3,較7月份的12.4大幅反彈,與6月份的數據17.4大致相當。總體而言,8月新三板定增市場出現企穩跡象。

8月24日,杉杉能源公佈定增計劃,擬以24.19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8267.88萬股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20億元。梳理發現,杉杉能源此次20億元的定增方案為年內新三板非金融類企業融資金額最高。若包含金融類企業,僅次於眾誠保險25.6億元的定增方案。

對於新三板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全國股轉公司高層近來屢屢發聲,一定程度上指明瞭未來新三板發行制度方面改革的方向。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此前指出,融資問題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新三板改革的首要目標是完善市場融資功能,提高投融資對接效率。“新三板既要對現行的小額、快速、靈活的定向發行機制進行更為便捷的個性化安排,也要積極應對優質企業大規模融資需求和新經濟企業的獨特製度需求;此外,要建立靈活多元的持續融資機制。下一步,全國股轉公司將考慮在現行小額融資制度上增加大額融資制度,在股權融資基礎上提供更為豐富的融資品種。”

全國股轉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監黃磊則指出,全國股轉公司將緊密跟蹤市場需求變化,持續改善發行融資、交易等方面的微觀質量和服務,具體舉措包括優化融資制度和融資工具、提升中介機構組織交易的能力、發展多元化投資隊伍等,投資者隊伍涵蓋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

金振東表示,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資金方面。資金鍊不充裕,企業定增很難活躍。在提升融資效率方面,期待監管層進行進一步分層後,針對少數優質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制度。例如,結構化降低投資者門檻、放開定增35人限制等。通過盤活少部分企業形成頭部示範效應,帶動整個市場的活躍程度,從而進一步優化融資制度。

向優質企業集中

在缺乏足夠增量資金入場的情況下,今年以來新三板定增市場結構分化明顯,資金向優質企業傾斜,少數頭部企業募集到了市場多數資金。同時,不同行業募資規模存在較大差異。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共有1032家掛牌公司累計融資446.05億元,平均每家融資約4322萬元。從單家公司情況看,僅150家掛牌公司融資金額在平均數之上,佔完成定增公司總數的14.53%;76家掛牌公司募資規模在1億元以上。其中,開源證券(目前已摘牌)、武侯高新、如皋銀行3家企業募資規模在10億元以上,分別為17.59億元、17.56億元、14.49億元。這76家掛牌公司合計融資200.12億元,佔掛牌企業融資總額的44.86%。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指出,2018年以來,新三板定增資金持續向高市值、高利潤公司集中。相比之下,中小公司融資趨難。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今年以來,新三板定增融資額的80%集中於329家公司。這些公司融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平均市值達10.3億元。而今年以來有過融資的公司整體平均市值為6.5億元。盈利指標方面這部分公司更勝一籌。2017年,前述329家公司平均淨利潤為2567萬元,2018年上半年為2277.5萬元,遠高於同期有過融資的公司整體平均淨利潤。

行業方面,諸海濱指出,截至8月12月,2018年以來新三板定增金額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為計算機軟件、汽車、環保、農業、房地產服務。其中,計算機軟件行業募資總額佔市場融資總額近8%,位居第一。部分熱門行業,如互聯網服務行業、營銷服務等融資額明顯下滑。

對於定增市場出現分化的狀況,金振東表示,“市場化基因是新三板的核心競爭力,監管部門只對掛牌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進行監管,企業的盈利能力交給市場來判斷。”

廣證恆生分析師陸彬彬表示,從業績層面看,成功實施增發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其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多分佈於1000萬元以上區間。這說明淨利潤規模更大的公司相對容易獲得融資。此外,公司治理是否規範,是否受到證監會、全國股轉系統處罰等因素同樣影響著企業的融資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沒有一家掛牌在成功實施定向增發前一年內受到過證監會或全國股轉系統的處罰;2018年以來,成功融資公司一年內受到處罰的企業僅20家,佔比極小。“由此我們認為資金更偏好於投向治理規範的企業。”

定增規模近腰斬

數據顯示,1-8月新三板共計完成1059次定增,相比去年同期的1937次定增下滑45.33%;合計募集資金446.0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50.13億元下滑47.53%。從月度規模看,除3月份外,1-8月新三板單月定增募集資金總額均不足百億元,最近2個月定增總額徘徊在40億元左右。其中,6月份合計募集資金30.52億元,創下2015年2月以來新三板單月募資總額新低。

事實上,自2017以來,新三板定增規模便出現下滑態勢。全國股轉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新三板定增市場火熱,全年共完成2940次定增,募集資金合計1390.89億元。2017年,完成定增2725次,募集資金合計1336.25億元,略低於2016年數據但仍高於2015年的數據。

財達證券投資銀行總部上海部總經理金振東認為,新三板定增規模下滑其實是整個一級市場募資難的縮影。“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市場資金鍊趨緊。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很多投資機構都反映募集資金難。可投資金減少,使得投資機構篩選標的時更加謹慎,看的多投的少,反映到新三板市場便是定增市場規模下滑。”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發佈,明確合格投資者認定標準,並對金融機構產品嵌套、槓桿及負債比例、產品分級進行限制。金振東認為,資管新規出臺後,PE、VC機構募資規模大幅下降。預計未來幾個月新三板定增市場仍難以好轉。

金振東指出,退出渠道不暢通是影響投資者參與新三板企業定增的另一重要因素。其中,以IPO難度提升影響最大。“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公司IPO過會成功率較高,市場對於擬IPO公司存在較強的退出預期,因而這些公司獲得較多的資金。2017年下半年以來,IPO審核收緊,新三板公司過會率下降,市場對於掛牌企業的IPO預期下降,因此投資機構參與定增尤其是擬IPO公司的定增積極性下降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共有33家新三板公司上會。其中,15家獲通過,16家被否,2家暫緩表決,過會率僅為45.45%;另有48家公司終止IPO申請並撤回相關文件。其中,7月共有7家新三板公司上會,2家獲通過,5家被否,過會率低至28.57%。

新三板定增市场企稳迹象初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