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自秦至清,歷朝歷代的更替,天下改姓,除了漢朝和明朝的建立者地位出身卑微點之外(一個是亭長,一個放過牛,討過飯,當過和尚),其他的王朝取代者莫不是貴族、將軍等大權在握者。甚至有的是集家族數代之力,勤勤懇懇,最終把自己曾經的主子曹魏幹掉了,自己來執掌一國。比如說司馬家族取代曹魏家族。司馬懿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無法取代的作用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不久前有一個電視劇叫《軍師聯盟》,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司馬懿,也展現出了一個不一樣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前半部分司馬懿基本沒出過場,後期卻成了最大贏家,把曹操給熬死了,更厲害的是累死了諸葛,最終自己的孫子拿了天下。大多數人感覺《三國演義》的作者有很大的偏見,作者在刻意貶低司馬懿,把司馬懿寫的太蠢,狗屁軍事不通。不過我卻認為司馬懿表現出來的蠢正是他的聰明機智所在,正是他的謀略和套路所在。我們來看看《三國演義》中司馬懿的一場主要戲碼——空城計。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這一章節看起來好像是諸葛亮勇氣與智慧化身的體現,不過如果沒有司馬懿的配合表演,恐怕孔明先生連晚飯都沒得吃了。卻說諸葛先生不知疲倦的又出岐山了,孔明先生一心求穩,不聽魏延的奇襲戰略,而且老先生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他同意了馬謖去守街亭的請求,他忘了劉皇叔臨死前對他說的話(馬謖為人嘴上功夫還行,陪著嘮嗑行,做事就算了,千萬別重用他)。結果馬謖果然不負眾望——把街亭丟了,自己也繼續去找先主嘮嗑去了。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司馬懿帶著兒子帶著兵趁機就勢去奪去西城,爺仨來到城門樓子邊一看:好嘛,這尼瑪諸葛亮在搞什麼東西:兩個老兵掃大街,兩扇城門開著來,兩個道童在聽諸葛亮彈曲兒。書中說司馬懿自覺有詐,帶著兒子帶著兵掉頭跑了。他兒子司馬昭覺得這是天賜良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滅殺諸葛亮的好機會,現在帶著幾十萬人馬來了看一眼啥也沒幹轉頭就走,這也太憋屈了。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司馬昭強烈要求帶兵弄死諸葛亮。司馬懿罵了一句:愚蠢。然後帶兵撤退。走了不遠還被諸葛亮安排的人馬埋伏偷襲了一波。這一仗表面看來諸葛亮贏得險,司馬懿輸的羞。暫且當空城計這一節真正發生了,我覺得這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合演的一出好戲。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首先,前半部分諸葛亮迫於無奈,設下了空城計,自己心裡並不是十分有底。可他看到司馬父子猶疑不前,心裡暗道:這事兒穩了。司馬懿心裡其實明鏡兒似的,諸葛亮不能死,蜀國不能滅,起碼眼下不能滅。司馬懿心裡清楚他和諸葛亮是眼下是一跳繩上的螞蚱,他和諸葛亮有仗打,曹魏集團就需要他來對付諸葛亮。畢竟連諸葛亮都說過,司馬懿善守,能防的住自己的也就這位爺了。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他今日滅了蜀,回去就得被滅。司馬懿深知卸磨殺驢是歷代統治者慣用的招數,畢竟西漢立國者殺的那一批人的哀嚎聲還未消散。眼下魏國的大權還被牢牢掌握在曹氏集團手中,自己打了敗仗不會死,還有點利用價值,要是大勝而歸,那就真的死路一條了。司馬懿看穿了這一點,諸葛亮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兩個聰明人合夥演了一齣戲,這兩個戲精一個倉皇撤退,一個佯追佯打,最後倆人都平安而歸。再一點 ,司馬懿此次“失敗”而歸,頂多被罵一頓罰,然後繼續帶兵打仗,而且還能放鬆曹魏集團的警惕,防止他們對自己下黑手。

空城計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就是兩個戲精,所有人都被他倆忽悠了

當然,諸葛亮死後,蜀國一落千丈,曹氏集團的主要人物也基本死光了,司馬家族掌握大權,司馬懿撕下了“愚蠢”的面具。最後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於讓全天下姓了司馬,天下最終還是統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