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現在的孩子,大概有3分2會在將來從事目前尚未發明出來的工作

01

給大家彙報一事,前幾天千尋小朋友在創意手工課上被老師大大地表揚,高興得回家連吃兩碗飯,結果樂極生悲,撐壞了肚子,這個週末哪兒也沒去成,在家休養生息。

話說我第一眼看她的作品,覺得挺普通,不就兩隻恐龍嘛,做工肉眼可見的毛糙。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但老師說做工不是重點,重點在內涵。

小朋友根據自己想象做恐龍,有人做劍龍,有人做霸王龍,形態各異。不過,大家都只做了一隻恐龍,只有千尋做了一大一小兩隻恐龍。

她跟老師講,大恐龍是爸爸,小恐龍是她,大恐龍在問:“8的好朋友是誰?”小恐龍一時記憶斷檔,沒回答上來。

我聽了老師解讀,再去看她作品,發現真有那麼點意思。

最近不是備戰幼升小嘛,她爸在強化“湊十法”,面對偶爾心思不在線的娃,難免著急,那張大嘴的樣子,別說,還挺神似,哈哈。

老師點評,能把生活裡的場景巧妙融入作品中,很有創造力。

想起去年冬季,知道要去北京玩雪,她花了整整兩週,和機器人學校的老師一起合作做了個樂高鏟雪車,她主打設計,老師提供技術支持。後來,我們把鏟雪車帶到滑雪場玩,驚豔到不少人。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不過,你肯定想象不出,這個對創造充滿興趣的娃,兩年前,連憑空想象都嫌難,甭提創造點什麼東西了。那時候畫畫,她總是遲遲不落筆,老問我該怎麼畫,我說你按你自己的想象,大膽畫就好,她卻說想不出來。

從對創造無感到愛上創造,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我用了差不多兩年來積累。

兩年後,有了一個體會:創造力並不虛無,它是可以教的。而且,孩子的創造力,還真得家長教。

其實外面的機構,多是給有創造力的孩子提供發揮空間,並不擅長從無到有地培養孩子創造力熱情。因為創造力並不是具體的美術、音樂、機器人,而是設計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結合,這種思維和能力,需要從生活點滴中積累。

接著,你肯定會問我,平時該怎麼教呢?我有一個思路分享給大家,這個思路源自麻省理工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克提出的4P學習法。

米切爾·雷斯尼克是創造力領域的大咖,樂高大家都熟悉,在全世界小孩乃至成人心中,它是創造力的代名詞,尤其是樂高機器人的出現,實現了積木與科技相連的奇蹟,創造這個奇蹟的關鍵人物,就是雷斯尼克。

這位大個子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開辦了“終身幼兒園”項目,專門研究兒童的創造力培養。4P學習法就是他在這個項目中總結而成的。

4P分別指的是:

遊戲(Play)

項目(Project)

熱情(Passion)

同伴(Peers)

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我最有感的第二點:項目(Project)。

兩年來,我一直將它作為培養千尋創造力的主要思路,在日常中反覆踐行,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如果大家讀完文章,對整個4P法感興趣,可以給我留言,我再單獨成篇細掰,今天咱們先了解一下如何用“項目思維”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02

一直以來,我們對創造力有誤解。

當說到孩子有很多奇思妙想,會覺得這是創造力的表現,沒錯,想象力的確是創造力的基礎,但它並不等同於創造力。在想象力和創造力之間,有很重要的一步需要跨過去:讓idea落地,將想象變成具體可呈現的東西。

這就是項目(Project)的精髓,項目的意思是讓想象與實際發生聯繫,最終呈現出實實在在的東西,就像做項目一樣,設計到最後必須成型。

舉個例。某天晚上,我和先生帶著一群孩子在繪本館看書,突然停電,我們找來手電筒在牆上打出光,大家一起玩手影。

小朋友很興奮,因為沒有任何限定嘛,他們可以自由發揮,比劃奇怪的影子,編好玩的故事,一個孩子講一段情節,另一個孩子又把自己想到的情節加入,故事也越來越精彩。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換以前,沒有“項目思維”的時候,我會覺得這個臨時起意的遊戲很不錯,孩子們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了想象,但,也僅此而已。

有了“項目思維”後,我多做了一些事。

電來之後,我將小朋友聚在一起,提議把我們剛剛編的故事梳理成完整版,我來負責記錄。

有小男孩插話:“是要做一個繪本嗎?”

這個創意很棒,得到了其它孩子的響應,我們說幹就幹,有人負責畫畫,有人負責想標題……最後還真弄出了一個繪本,名字就叫《停電夜》,作者是所有參與制作的小朋友。

雖然,繪本只是幾頁A4紙構成,看起來很簡陋,但孩子們特激動特有成就感,因為他們通過自己努力把想象變成了實物!

說來可惜,很多家長其實是做到了不設限,促發孩子想象力的,但孩子想象力冒出來後,卻沒有跟進,沒有試圖引導孩子像完成一個項目那樣去行動,把想象變成現實。

如果你真想培養孩子創造力,就一定得時時提醒自己:

想,不是創造力,從想到做,才是創造力!

03

認識到“做”的重要性後,我開始在日常中不斷踐行。

有天,和千尋在樓下散步。她看見一棵日本紅楓,跟我說:“媽媽,你看那棵樹好像燒起來了。”

接著她又問:“樹燃燒起來是什麼樣子呢?”

這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我們興致盎然地設想了很多場景。

回家後,我提議,不如我們根據剛才的想象,來創作一副“燃燒的樹”。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這是我們最後呈現出來的成品。

樹幹是我畫的,你能看出樹冠的創意嗎?那是千尋用小榔頭敲畫筆敲出來的,部分地方用手指塗抹。

這些創想,都是在“做”的過程中誕生的。

下面這張照片,是千尋在她自己打造的“太空基地參觀艙”裡。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起因是我們去一家度假村玩,住的是星空主題房,房間裡裝飾了一些太空裡的場景。

千尋想象應該有一個基地艙供人們參觀,我說那我們可以利用房間裡現成的道具來做。然後,就有了這個“太空基地參觀艙”,看見艙門前的牌子了嗎?小老闆表示,刷二維碼付費才能入場哦。:)

……

通過這無數次實踐,我摸索出一個從想到做的實操思路,供大家參考:

靈感互補→技能支持→及時鼓勵→合理反饋

意思是,當孩子冒出想象力,你可以幫他把靈感延伸,在做的過程中,孩子能力有限,你要盡力提供技能上的支持。當孩子遇到困難(這個狀況時有發生),需要你的及時鼓勵,最後,當項目成型,我們要給到充分的反饋。

你可能會說,這會不會太難了,完全就是在考驗家長的創造力嘛。其實行動起來,就會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因為,做出什麼樣的東西不重要,做得簡陋甚至醜都沒關係,我們的目的,是塑造孩子“idea要落地”的認知。


前幾天,我在凱茜·戴維森的著作《現在你看到了》裡看到一句很有焦慮感的話:

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有三分二會在將來從事目前尚未發明出來的工作。這意味著,孩子還在接受“過去的教養方式”,卻要面對未來的問題。

她用這句話引出的觀點是:要想在變化快速的世界蓬勃發展,創造性思考和行動的能力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其實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並不僅僅是為了應對未來工作。

事實上,創造力還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和成就感。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當孩子親眼所見他的想象變成實物,那種創造帶來的超越個人能力限制的自信與充實,真的是無以言表!

今日薦書

麻省理工教授:創造力可以教!送每個家長都能掌握的“項目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