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太上曰: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

太上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經》:太上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學者記誦詞章,與百工技藝之務,皆貴尋師訪友,多見多聞,而後才思生焉,智巧出焉。知能愈廣,作為愈多,始足以援筆成文,運斤成風。故曰:“為學日益。”若為道則反是。如以博覽群書,泛通故典為事,不克返觀內照,一心內守,則蒐羅遍而識見繁,必心志紛而神明亂,雖學愈多道愈少,久則渾然太極,汩沒無存矣。故為道者,須如剝蕉抽繭,愈剝愈少,彌抽彌無,以至於無無之境,斯為得之。

修道至此,自然神妙莫測,變化無方:其聚則有,其散則無;欲一則一,欲萬則萬;日月星辰,隨我運轉;風雲雷雨,聽我經綸。其大為何哉?雖然,學者行一節、丟一節,如食蔗然,吃盡丟盡,仍返於無。故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無為而無不為得矣。試觀取天下者,不得不興兵動馬,稱幹比戈,烏得無事?然有事之中,須歸無事,庶能一心一德,運籌帷幄,則心志不紛,謀猷始出。

故出徵者號令嚴明,耳不聽外言,目不見外事,心不馳外營,始能運用隨機,取天下猶如反掌。不然紛紛擾擾,事愈多則心愈亂,心愈亂則神愈昏,賊甫至而不能鎮靜自持,兵初交而遂凌亂無節。如此欲一戰成功,難乎不難?又況東夷未靖,西戎又興,彼難未平,此波復起——若不知靜以制動,逸以待勞,鮮有不委去者。古之敗北而走,傾城而亡,莫不由有事階之厲也。兵法所以有出奇制勝,設疑設伏之謀。

敵人望之,旌旗滿目,草木皆兵,雖大敵當前,亦心驚膽落,未有不望風先遁者。惟有事視如無事,萬緣悉捐,一心內照,如武侯於百萬軍中,綸巾羽扇,自在清閒,所以西蜀偏安,得延漢旅於危亡之際;若有事於心,則方寸已亂,靈臺無主,似徐元直之為母歸曹,不能再獻奇謀,佐先帝以中興,烏足取天下乎哉?

此言修道之人,若見日益,不見日損,則心昏而道不凝矣。故曰:“德惟一,二三則昏。”惟隨煉隨忘,隨忘隨煉,始不為道障。若記憶不置,剌剌不休,實為吾道之憂也。故必漸消漸滅於一無所有,斯性盡矣。然後由無而生有,所以能出沒鬼神,變化莫測焉。經中雲“天下”喻道,“取天下”喻修道,“有事無事”,喻有為無為。

人能清淨無為,純是先天一氣,道何難成?此即取天下之旨也。若搬運有為,全是後天用事,便墮旁門。此又不可取天下之意也。或曰採藥煉丹、進火退符,安得無為?須知因其升而升之,非先有心於升也;隨其降而降之,非先有心於降也。即至採取不窮,烹煉多端,亦是純任自然,並無半點造作,雖有為也而仍屬無為矣。彼徒咽津服氣者,烏足以得丹而成道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