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專欄」驚鴻巨變40年之五——巨龍舞動擁江潮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1978—2018。

40年前,一場以開放為風、改革為浪的變革如是啟幕,最終成風起雲湧、浪奔濤嘯之勢,改寫了中國廣袤大地的歷史。

40年,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驚鴻一瞥。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位於東南沿海的城市杭州,卻鐫刻下令人驚歎的鉅變——

無論是“一江春水穿城過”擁江發展的格局之變,還是一腳邁進“萬億元俱樂部”的發展之變;無論是因為“互聯網+”、大數據而翻天覆地的生活之變,還是人們內心從善如流的追求之變;無論是關乎宏旨的“高質量增長”,還是關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實事”……都勾勒出了改革開放40年杭州勇立潮頭的英姿。

見微可知著,見端能知末。回首40年曆程,驚鴻鉅變的背後,是一段段改寫的命運,是一個個風雨兼程的故事。從西部山區裡那個悄悄召集大家“把田給分了”的公社書記,到飛到紐交所敲鐘的“首富”馬雲;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國企改革,到“最多跑一次”的政府自我革命;從“姓資還是姓社”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到讓杭州站上國際舞臺的“G20 峰會”。正是這些敢闖敢試的勇毅,開啟了通向更加光明未來的大門,鋪就了書寫光榮與夢想的改革開放之路。

今天,我們正站在40年的新起點之上。我們用鏡頭、用文字捕捉改變歷史的一個個瞬間,尋找充滿時代烙印的人、事、物,共同彙集成這一冊“驚鴻鉅變40年·杭州改革開放成就錄”。

讓歷史告訴未來——2018,改革開放再出發。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1991年12月

錢塘江第二大橋建成

通車,從此拉開了

錢塘江時代的序幕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巨龍舞動擁江潮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錢江潮起,巨龍騰飛。如今的錢塘江,十橋兩隧,它們各具個性的姿容與城市擁江發展相適應,與城市的蝶變相同步,匯聚起來便是一則城市進入錢塘江時代的盛世傳奇。隨著2018年修訂版《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2007-2020》)正式獲批,一張杭州未來綜合交通規劃藍圖也逐漸清晰起來,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未來的錢塘江上,將有33條過江通道——擁江發展的宏大願景,開始展露出它雄心勃勃的面貌。

追根溯源,“錢塘江時代”的開啟,或許要從27年前算起。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的錢塘江上,30年代建立的巍巍錢塘江大橋歷經歲月的磨難屹然不倒,但已然難以承擔日益繁重的客貨運輸,它長期超負荷所形成的“腸梗阻”,嚴重製約著浙江省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

錢塘江第二大橋,這座由中國橋樑專家、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茅以升提議、國家鐵道部主持修建的公鐵並行大橋,就在此時橫空出世,成為盤活交通和經濟發展這盤棋的關鍵,並在其後掀起了錢塘江上建設橋隧的熱潮,拉開了錢塘江時代的序幕。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頭髮花白的包海涵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建設錢塘江二橋的過程。

應運而生 影響深遠

上個世紀80年代的華東地區,面積不足全國的6.5%,工農業總產值卻佔了全國的1/3,但是華東地區的鐵路密度卻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鐵路總長只佔全國的1/10。再看杭州,身居華東路網東西第一通道(滬杭、浙贛兩線)的錢塘江大橋,早已投入使用近半個世紀,無論是公路橋還是鐵路橋的日均通行,都達到了超飽和的狀態。當時的杭州市政府不得不在老橋下游增設了汽車輪渡,兩岸待渡的汽車排起了長龍。這一切都註定了錢塘江第二大橋從誕生就肩負著重要使命。作為鐵道部“中取華東”連接滬杭、浙贛、宣杭、蕭甬鐵路的重點工程,錢塘江第二大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杭州市建設的最大工程。

輾轉尋覓,我們找到了如今已經是88歲高齡的包海涵老人。他畢業於同濟大學,1964年來到杭州工作,加入了杭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當時擔任總圖室主任,和規劃圖紙打了一輩子的交道,退休時,已經是規劃研究院的副總工程師。

頭髮花白的包老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建設錢塘江第二大橋的計劃早在1985年就被提出。“1986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南下杭州,主持召開華東鐵路建設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明確了錢塘江第二大橋的選址方案。”

綜觀古今中外橋樑等江上建築,對選址都極其謹慎。環境保護、投資規模、人文景觀的協調等諸多問題,都需要納入考量。而在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造一座橋,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從一沓已經泛黃褶皺的材料中,包老翻出了一張上世紀80年代的杭州市區規劃圖紙,如數家珍地指給我們看:“這裡是錢塘江大橋,它作為一個單線橋,當時已經不能滿足交通需求。”

老人的手指在圖紙上左右滑動:“一開始,對於錢塘江第二大橋的選址有東線和西線兩個方案,最終拍板確定的東線方案,直到今天來看,都有無可比擬的優點。”

對於杭州市區的道路和鐵路,包老早就熟稔於心,他介紹說,錢塘江第二大橋的選址,使得它與杭滬鐵路接軌十分方便,向南連接浙贛鐵路,向東連接杭甬高速,同時也距離蕭山機場不遠,即使到了今天,也對鐵路線網和城市佈局產生著積極的影響。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全力以赴 創造紀錄

1988年4月,3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匯聚杭州,錢塘江二橋正式在四堡開工。錢塘江第二大橋由鐵道部主持修建,如此規模浩大的工程能夠從藍圖走向輝煌,少不了杭州市委市政府與大橋建設者的團結協作,以及杭州市民的支持。

“建大橋,技術問題交給鐵道部,絕對放心。而我們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徵地,這項工作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包老的指引下,我們翻閱了當年的報章資料,尋覓到了杭州人民和市委市政府配合鐵道部修建大橋,傾注一腔熱情的印記:

錢塘江第二大橋需要徵用土地150多畝,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徵租手續一路綠燈,當時的蕭山市領導主動“送地上門”;江乾區御道村被徵地23畝多,沒有一人討價還價。就這樣,大橋工程指揮部兩個徵地拆遷小組,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歷史使命,寫下了大橋局徵租土地的新紀錄。

還有杭州市電力局、自來水公司也打破常規,迅速把水、電接進工地,為大橋按期開工創造了條件。杭州鐵路分局在規劃部門配合下,按期接通通訊線路。3個月時間,引橋工程便開機試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工程前期工作,在我國的建橋史上都是少有。

當施工遇到困難時,杭州市委市政府也積極幫助建設方解決燃眉之急。在水下施工最緊張的時候,工地製作圍堰的鋼板告急,杭州市領導當即指示有關部門,緊急調運2000噸鋼板,保證了工程的正常進行。

此後短短三年間,建設者們克服了潮湧、洪水等重重困難,終於在1991年12月21日,錢塘江第二大橋工程全面建成,並刷新了當時世界上和中國橋樑史的一系列新紀錄。

在強湧潮河段建橋為世界首創;

正橋18孔一聯的連續梁長達1340多米,為世界之冠;

公鐵並行的橋式國內第一;

80米等跨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梁,跨度居全國第一;

雙線鐵路橋鋪設60公斤級重型鋼軌無縫線路,在國內屬首次;

它獲得了中國建築的最高獎——魯班獎,這是浙江橋樑首次問鼎這項大獎。

一連串的紀錄引起了中外橋樑界的矚目,美國一些著名的橋樑顧問公司向我國同行提出了合作意向;日本、德國等橋樑建築強國,也要求與中國橋樑界開展技術交流。

1991年12月,錢塘江第二大橋正式竣工通車。兩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杭州城市發展的目光和戰略佈局開始從西湖時代逐漸邁向錢塘江時代。杭州乃至華東一帶的經濟和交通被大大激活了。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王逸飛介紹了滬杭甬高速公路的選址過程。

擁江發展 拉開大幕

1996年,全長145公里的杭甬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它是省內第一條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開啟了杭州乃至浙江省公路運輸快速發展的大幕。其中,就有7公里利用了錢塘江第二大橋及附屬路段。

滬杭甬高速公路杭州管理處營運管理科科長王逸飛就是在杭甬高速公路建成的第二年進入部門任職。“高速公路的選址不能建在市中心,也不能離開城市太遠,因此經過前期的多方勘察和調研,對比了多個線位,最終選址了剛剛建成通車不久的錢塘江第二大橋。”王逸飛告訴我們。

1994年,杭甬高速彭埠到蕭山段率先通車,這也是杭甬高速最早建成通車的一段,對於浙江省的高速公路發展史來說,意義重大。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年輕人或許不知道,但是王逸飛卻記得很清楚:“彭埠到蕭山段通車以前,想從杭州主城區到蕭山要走一橋,國道上堵得要命;想從杭州去紹興、嘉興至少要四個小時。錢塘江第二大橋上的杭甬高速一通,一橋也不堵了,到紹興、嘉興只要半個小時,緩解了杭州到浙東、浙南一帶的交通狀況,發揮著溝通錢塘江兩岸的重要作用。”

不僅開創了浙江省高速公路的先河,錢塘江第二大橋更是成為此後在錢塘江上大規模建設過江橋樑的起點。至今錢塘江上已有十橋兩隧。

如今在錢塘江第二大橋上南眺,是以紅色為主調、酷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錢江三橋;再往南面,是藍色淡雅、雙層通行的錢江四橋;往北望,橋長超過2000米的九堡大橋靜臥江上……十座大橋,這些鋼鐵巨龍共同舞就了一曲世紀壯歌,共同目睹了杭州每一朵改革的浪花,還將共同見證擁江發展的美好未來。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記者手記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見證杭州擁江發展 從崛起邁向盛世

橋立潮頭,巨龍騰飛,它不僅僅是一座跨越千米天塹的通道,更代表一座城市的宏大志向和對於發展的遠見卓識。

1991年底,錢江二橋通車。它不僅大大推動了錢江兩岸的經濟發展和交通便利,更革命性地開創了浙江省高速公路的先河,拉近了浙江與上海的時空距離,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正是在杭甬高速之後,高速公路逐漸成為了人們短途出行的首選方式。

這之後的20多年間,杭州的飛速發展,遠遠超過了湍湍江水流動的速度。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戰略佈局。與城市經濟發展同步的是,杭州市區的錢塘江面上掀起了架橋修隧的浪潮。江上十座大橋,江底兩條隧道。這是關於城市跨越天塹,擁江發展,精彩蝶變的壯美故事。

如今,十座大橋,珠連成串,南來北往。現在大橋不僅僅是行人和汽車的通道,高鐵也從此飛馳江面。在這些大橋端點的周圍,彷彿漣漪輻射,聚集了杭州最新潮,最時尚的消費區;也聚集了最前沿、最能代表國內互聯網水平的產業創新區。錢塘江上的大橋成為城市發展和生活的新地標。錢塘江上的大橋不僅緩解了兩岸的交通壓力,加速了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步伐,為杭州社會經濟的發展搭建了一條條“快車道”,更為“擁江發展”戰略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大橋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過江去吃飯,過江去跑步,過江去看電影,過江去看看落日的餘暉,過江去創業,過江去打拼……大橋兩岸,生活如此豐富精彩。

江海匯流、海納百川。我們的大橋,跨越的不單是奔騰不息的江流,是歲月,是歷史,是杭州擁江發展的宏大抱負,從崛起邁向盛世。

它將見證杭州攬江入懷,把錢塘江沿線建設成為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級濱水區域,把錢塘江流域建設成為踐行“兩山”理論的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新驅動發展的經濟轉型升級示範區、宜業宜居宜遊的區城協調發展示範區以及杭州“科技深入西進、旅遊加快西進,製造業東移提升、城市東擴做精,文化貫穿全線、生態支撐整個全流域”的整體發展新格局。

攝影、視頻/李忠 楊怡微 法鑫

製圖/王璟

策劃: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

杭州日報

杭州電視臺

中共杭州市老幹部局

「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惊鸿巨变40年之五——巨龙舞动拥江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