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夭夭三月盛,灼灼芳华尽香栀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

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就像诗经中所写到的“桃之夭夭,灼灼芳华”,当诗人看到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了出嫁新娘的年轻美貌。

桃花夭夭三月盛,灼灼芳华尽香栀

这本就是一首贺新婚的诗歌,恰好在桃花盛开的季节,美丽而又美好的季节,又有佳人成双对,反映出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简单与质朴。

桃花的花语是爱情俘虏,就像我们通俗说的“桃花运”,春暖花开内心悸动,空气中都是弥漫的粉红色气息,一切就如初相见般美好。

古人的“桃花运”

唐朝的春天略有意寒,一个叫崔护的年轻人,满怀失意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一个不第的才子,只能这样怀着灰暗的心情漫无目的地游荡。

这是城南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院落,几枝桃花伸出墙外,透漏着春的信息。

口渴的诗人叩开了这扇让他日后魂牵梦绕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妙龄女子,干净的院落花草飘香,女子的脸庞一如桃花美丽。

四目相对的一刻,那种本真的情感立即荡漾与两人的胸中,落魄的才子暗暗发誓,待到功成名就,这个貌如桃花的姑娘就是我花烛之夜的新娘。

没有过多的言语,女孩所有的心事都倾注于一碗清茶。诗人接过残留女孩掌温的白净瓷碗,小心翼翼的捧着,如抚摸着女孩白净美丽的脸,暖暖的幸福流遍全身。 ­

又是一年的春天,诗人再次来到这里,但没有再看到那个貌美如桃花的女孩,诗人惆怅万分,

便在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夭夭三月盛,灼灼芳华尽香栀

过了数天,诗人再次来到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却听到院落里传出悲伤的啼哭之声。

他想问个究竟,便去轻轻叩门,开门的是一个白发老头,说是女儿看了门上的题诗后,便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不幸在前一天气断身亡了。

崔护大惊,告知老人说,我就是那题诗之人,让我见你家小姐一面吧。老人应允了诗人的恳求,崔护来到女孩的身旁,用手抚摸着女孩的身体,亲吻着女孩,哭泣着说,我就是崔郎啊,我就是崔郎啊。

爱的力量太大了,它竟可以让死去的人还魂。在崔护的呼唤声里,女孩终于慢慢睁开了眼睛,调养几日后,病就痊愈了。 ­

崔护与女孩惊天动地感情也感动了女孩的父亲,老人把女孩许给了崔护。后来崔护考中进士,娶了这个面如桃花的女孩,夫妻恩爱一生,留下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 ­

这便是唐代诗人崔户《题都城南庄》一诗背后的爱情故事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里的意境美

四海八荒,总是会有一个人,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他会把你的名字叫得婉转温柔,荡气回肠。

花开是缘,花落是劫 

一个醉卧十里桃林忘尽前尘   

一个情深不渝枯等成灰 

三生爱恨,三世纠葛   

——唐七公子《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

桃花夭夭三月盛,灼灼芳华尽香栀

有了桃花作为载体,作为小说兼电视剧所呈现给大众的是一个意境的场景。

春暖的花开带走了冬天的忧伤,鸟儿的高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在桃花树下,在花瓣纷纷扬扬的气息里,体会到的不仅是一翻自然之美,更是蕴含在人们心中对美好的希冀。

桃花夭夭三月盛,灼灼芳华尽香栀

所以当唐七公子的这本书被改编成影视剧时,一时间,成为了热点话题,跨越三世的爱情,与亘古不变的心。

那一世,大荒之中一处荒山,成就她与他的初见。

桃花灼灼,枝叶蓁蓁,妖娆伤眼。

记忆可以封存,可心有时也会背叛,忘得了前世情缘,忘不了桃林十里,亦忘不了十里桃林中玄衣的少年。

有些爱,藏在嘴边,挂在心尖。 浮生若梦,情如流水,爱似桃花……

桃花雨下寄芳华

有人这样赞美桃花:

桃花的笑,犹如酒醉,面若灿霞,晴似明珠。世人尽说桃花风流,却不明白她春天之后的寂寞。

桃花对谁一样没有一点偏私成见,不管是勤奋的蜜蜂,还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都是一视同仁,直到花朵的凋谢。

所以春天一定要去赏桃花,品一曲古人之风华,看一世今生之烂漫。

洛阳的春天,桃花也是极其常见的,虽常见,但因短暂而一直备受人们喜爱。

我们或在大街小巷看花压枝头的小意境,或在桃花园里专注欣赏她的姿态。

或就在自家的小院里有这么一株桃花,独坐庭院,去品一枝桃花所蕴含的前世今生。

桃花夭夭三月盛,灼灼芳华尽香栀

如果有幸,你或许会见证一株桃花的含苞欲放,烂漫绽放与凋零的过程,像极了一个人的年华。

正所谓“忆当时年华,谁点相思谁种桃花”,十里桃花,灼灼芳华尽在你所见之处。

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着桃花盛开的意境与气息,你愿意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