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比“糙”好,“娘”的人懂规矩、讲道理,你同意吗?

闫肖锋

有人甚至认为,“娘”比“糙”好,“娘”的人懂规矩、讲道理,总比喊打打杀杀的好。

“娘”比“糙”好,“娘”的人懂规矩、讲道理,你同意吗?

《开学第一课》请了几个“小鲜肉”当孩子们的榜样,引发一片批“娘炮”的声音。

其实“小鲜肉”也好,“娘炮”也罢,都是歧视性说法,就好比班上给柔弱的同学起外号。所以,还是以阴性化来说明这一潮流比较妥当。

对这一潮流,一些人或歧视或狠批,忧国忧民者还感叹“国将不国”;另一些人则不以为然,现在从幼儿园开始、从家庭到校园都在“打造”的男孩女性化,阴性化已成为新的审美标准,加之商品经济要求生活精致化,阴性化就成了必然产物。有人甚至认为,“娘”比“糙”好,“娘”的人懂规矩、讲道理,总比喊打打杀杀的好。

阴性化当然是消费主义的产物,也是顺从权力的产物,因为听话,不反叛。当然,“娘”经济是资本选秀推动的产物,对未来一代人,的的确确这是一个巨大的“娘”的市场。

“娘”比“糙”好,“娘”的人懂规矩、讲道理,你同意吗?

社会学上,阴性化是妈妈和奶奶爷爷带大的必然结果。男人不带娃,就不要说三道四了。

因为孩子“娘”都是由娘或者是奶奶带大的。父母说别喂,老人说少吃一口不行。男孩要是犯个错,爷爷奶奶百般呵护“幼小心灵”。很多男孩到成年也“硬”不起来。有批评者说这是“丧偶式育儿”,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导致阳刚之气欠缺。

再看学校教育,幼儿园到小学,女教师远多于男教师,这就容易导致男孩女性化倾向。在许多老师看来,安静乖巧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标准。那些喜欢追逐打闹,经常犯刺儿的男生,简直就是惹祸精。所以现在小学通常是女班长居多。

阴性化也同样是追求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的结果,这导致现在女大学生数量超过了男大学生数量。

“小学女老师太多,易教出伪娘、女汉子”,去年南京政协委员曾集体递交提案,呼吁重视男老师的缺乏,称被女老师环绕的青少年将会出现“伪娘”“女汉子”这样的性格错位。

当然,也有人认为阴柔教育带来男孩危机是个伪问题。对阴性化教育口诛笔伐甚至喊打喊杀,当然没必要,这总比粗鄙的假阳刚要好。

阴性化或中性化当道,资本显然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粉丝群体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他们所做的,就是推高这种喜好,捧出一群过分阴柔的男星,在影视剧、舞台上尽情展现男性女性式的美。

于是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偶像练习生、寒流综艺

就是代表。各种男团女团,都是一片阴柔之美。倒是出现一个王菊这样“女汉子”形象,让人“惊艳”一回。

阴性化会让人变乖听话,不会叛逆,也不会有暴力倾向。于是资本和制作方就顺应这个格局,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所以一边批“小鲜肉”片酬太高,一边又要听话不叛逆,这其实是自相矛盾。

娱乐经济打造大众“安抚奶嘴”,推高“小鲜肉”出场价,顺便催生娘娘腔文化。其套路是:资本搭台,明星唱戏,粉丝埋单。可以说,偶像们踩过的每一级台阶,都是粉丝用钱堆出来的。在权力意志、资本意志下,明星不过是流水线上的快消品。

“奶头乐”理论认为,意图用发泄性、满足性娱乐塞满社会,让人们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保持清醒和不断思考的能力。

几年前,我在微博上探讨,如今孩子们越来越缺乏男子气,我以为,现在岂止是没有男孩,连青春期也没有了,没有了压抑、反思、挫折、吃苦头,也就没有了反叛,一切随手可得了嘛,包括性。没有青春期的社会是不会勃起的……郭敬明比韩寒更代表未来,至少现在看如此 。

现在看阴性化倾向更加剧了。我曾鼓励粉丝说,鹿晗太“娘”了,你比他强很多。无需用偶像来给你励志,他也是凡人。这位小粉丝反驳说,“谁说鹿晗‘娘’啦,人家手破了还接着演,多拼!”

去年年底,王俊凯获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榜的年度艺人。小伙子说话一点儿都不张扬,非常拘谨听话。我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理想青年吧。

娱乐经济消磨天下英雄气。一代国民心态与国家性格已经形成。从1997年的《中国可以说不》,到男团当道,国家性格如何应对险恶多变的国际格局?当然是需要一个强人了。

“娘”比“糙”好,“娘”的人懂规矩、讲道理,你同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