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的销售注定要失败


“讲道理”的销售注定要失败

几天前,一位朋友来电,说要在疫情过后启动新项目,咨询我有没有兴趣和他一起参与。对于疫情休整中的我来说,能够有项目可以探讨,自然乐意深度了解,于是就让朋友详细介绍他的新项目。他激情澎湃地叙说了将近半小时,我却索然无味,委婉提出了几个需要探索的环节,对方也毫无觉察,始终坚持着他的观点。

很礼貌地结束了探讨,对方一腔热情也荡然无存。不过还是建议他继续深入一些,做更充分准备,只是我对这个项目不再有兴趣而已。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我放弃与他继续讨论的热情呢?原因在于,他一直在给我讲道理。

很多人觉得奇怪,做事不就是要道理嘛,不讲道理不就是欺骗吗?难道讲道理反而成了不接受的理由?不过自己找个借口罢了。

接触过很多企业,也了解过很多项目,甚至自己也经历过很多项目,在产品销售领域,真的是摸爬滚打无数年,才明白销售一旦讲道理,就是失败的开始。真正的销售不是按道理获得实现的,而是按需求呈现才会获得对应的成果。

任何销售的成交,都是因为有需求的存在而存在,别无其他。商家所提供的商品只有满足了客户的某一方面需求,才会被认可。商品能成为消费品的前提是,商家在展示商品时总有某个环节让客户发现了需求,根本不是商家说服客户的结果,而是客户自己说服自己采取行动的结果。始终应该明白“没有需求的销售就是耍流氓。”

商品交易,本质上是价值置换。商品只有能够兑现消费者所要呈现的价值时,商品才成为交易载体,消费者接受商品,是对自己的认可,自己所需要呈现的价值在这件商品上释放了能够获得满足的信息,内心生发的价值权衡能够承受付出的代价,才实现交易。一切商品都是围绕消费者需求在展开的诉求。

产品销售环节,作为商家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帮助消费者提炼他的需求,激发拥有这件商品的欲望,同时让对方获得商品之后内在的安全感建立,并为之兴奋和喜悦,觉得通过交易,获得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感受,对方才会乐意接受,并付之行动。

在任何销售活动中,商家要按照价值交换原则去维护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潜在规则,让这个规则成为两者之间的平衡。商家在和消费者交易商品时,始终是一个支持者、提供者,而非主宰者,消费者才是真正的销售促成者。唯有让消费者获得尊重,才能达成交易结果。

一个只会讲道理的商家,本质上只是“王婆卖瓜自说自夸”。如果不能触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即便因为口吐莲花,让交易一时得逞,待消费者发现商品并不能提供对应价值的时候,一样生出埋怨情结,甚至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受,导致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现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信任可言,实际上都是商家自身导致的悲哀。

销售无须讲道理,也不是给消费者简单灌输理念,很多时候商家所谓的道理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行为,无法触及消费者内在需求,这样的交易,即便做成了,也只是一种虚像。

销售是一种价值呈现过程,刻意讲道理,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明白了,我没有接受朋友的建议,就是因为他的半个小时描述始终没有提到销售者需求,只在描绘宏伟蓝图,自然无疾而终。


教练心语:消费无须讲道理,需求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