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上住草棚的老人,儿子死了儿媳妇改嫁,他养鸡帮儿还钱12万元


“吕布沟的张疙瘩借给俺儿2000块,俺村的张根娃实诚,借给俺儿12000块……”两年前的一天,68岁的这位住在孤岛上的老人,掰着手指,一一道出儿子看病欠下的一笔笔账。几年前,他38岁的儿子因肝硬化医治无效离世。他不仅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媳改嫁的残酷现实,更要直面儿子治病时欠别人的12万元外债和3岁的孙子。为了替儿子偿还生前治病欠下的12万债务,在亲戚的帮助下,他在孤岛上养鸡还债。

每周五,是孙子放学回家的日子。他会一边划船一边张望着河对岸的孙子,儿子已经不在,儿媳也已再嫁,他说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快70岁了,当爷却和当爹没有区别。他说,儿子的病是大病,看病时别人能把钱借给咱,那就是咱的恩人呀,这钱说啥也得还。办了儿子的后事,他先把最值钱的家当,家里的4头牛卖了还债,可由于卖得急,只卖了1万多元,欠的钱还没还上个零头。

凭借家里的几亩庄稼地显然是难以还债的,他就做了一只木船,起早贪黑地到村边的伊河里捕鱼。她的女儿说,别人捕鱼至少要俩人,可父亲收、放网等活儿只能一个人干。特别是冬天,就因为鱼每斤能比平时多卖1元钱,别人都不干了,可父亲只要河面不结冰就会划船放网,一趟回来身上僵硬得要人搀扶才能下船……


住在孤岛上并不安全,特别是夏天雨季的时候,河水涨水会把整个岛淹住,他只有在河边搭建一个草棚。后来,他经常捕鱼的水域被人承包养鱼,他靠捕鱼多赚点钱还债的路也行不通了。一筹莫展时,他发现村边河里有一块闲置的河滩地,那里四面环水,形如孤岛,适合开荒养鸡。在女儿的帮助下,河滩地被平整垫高,600多只鸡散养在了这里,他和老伴儿把家搬到了河滩地的简陋草棚里,俩人住在里面守鸡场。

他的女儿说,其实哥哥病故后,从来没有人上门催过债,并且哥哥借的钱有的她和父亲并不知道,也没留下啥凭据,父亲就到处打听,打听到了就回来记下。她曾对父亲说,哥哥不在了,这事也说不清楚呀?可父亲说:“人家帮过咱呀!咱都这样了,人家还能胡说?!(儿子)欠的每分钱都要还了!”女儿掉着眼泪说:“俺爹为了还债,这几年捕鱼、拾荒、种地、杂工啥都干过。”

如今,他养的鸡开始产蛋了,每隔两三天,他就划船渡河,然后走十几里山路,背着两三百枚鸡蛋到镇子上去卖……他对我们说,这几年他几百元几百元地还,已经还了近8万元了,眼下看,养鸡场还行,剩下的4万多元外债已经不太“压头”。他说,他不仅要还清儿子的外债,还要养大孙子!老人还说,在岛上养鸡还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麻烦。这里鸡的天敌很多,黄鼠狼、蛇和猛禽都爱吃鸡,特别是小鸡。黄鼠狼一个晚上能偷吃好几十只鸡。


后来,老人为偿还为儿子治病的欠款事情被当地媒体报道后,一些好心人主动找到他,给他送来米面油和被褥等生活用品,还有很多人给他捐钱。每逢遇到有人捐钱捐物时,倔强的他总说,“咱身体好,还能干动”。为了不让别人再给他捐钱,有一段时间媒体采访他时,老人对外称自己的欠款已经还完。“这些恩情我怕还不上啊!”

为了寻找其他挣钱的门路,老人打算利用周边环境优势,种植莲藕和养殖鱼虾。2018年春节后,老人雇挖土机在岛上挖出了两个共一亩左右的池塘。由于莲藕种子比较便宜,现在已经完成播种;但鱼虾苗太贵,老人就划着船,从旁边河里捞出小鱼小虾投放到自己的鱼塘里。“这个做法太慢了,但是两三年后总会有效果”,老人说。对于养虾和种藕,他仍然是个门外汉。“老账未还,又添新账”,挖池塘有一万元花费,老人又多了一笔欠账。

老人有两个账本,一个记着借谁的钱,还了多少,另一本“账”上,上面记录得更加详细,其中记着“村干部给我办了低保”“2016年新来镇长再次到我家看望,可我两次不在家,我听到后非常感动……”类似这样的记录,他记满了一整本。在他看来,这些恩情必须要还,就像孩子生前的欠账一样。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头条号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