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面對帝王的「刁難」,智者妙答保住腦袋又有操守

伴君如伴虎,面對帝王的“刁難”,智者妙答保住腦袋又有操守

很多帝王在宰割天下、魚肉百姓的同時,還愛插手文藝,不單讀,還自己寫。寫出來後,當然免不了問別人寫得如何,而且得問裡手行家。於是,這些專家便面臨難題了:照實說對方的文章狗尾不通(事實上,許多帝王的作品也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嗎?怕對方惱羞成怒之餘將自己長了臭嘴的腦袋一刀砍去。虛情假意敷衍嗎?又似平對不起自己良心,有馬屁精之嫌。在這兩難選擇之中,便顯出文人們水準高下與品格懸殊來。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伴君如伴虎,面對帝王的“刁難”,智者妙答保住腦袋又有操守

17世紀,法國皇帝路易十四寫了一首狗屁不通的“詩”。沾沾自喜之餘,便拿了這“詩”問當時最有名的大詩人布瓦洛:“你看我剛剛做的這詩如何?”皇帝當然是希望得到他的大力稱讚。布瓦洛硬著頭皮將這破詩看一遍,笑道:“皇上真是天資聰明,思緒敏捷,一想做詩,馬上就做出來啦!在下真是佩服。”皇帝也不笨,聽到這,搞得路易十四面紅耳赤而無從發洩。布瓦洛的高明當然在於在恭維對方“天縱英明無所不能”的同時,毫不客氣指出他的詩是“歪詩”。就文學批評而言,布瓦洛是誠實而公正的。

伴君如伴虎,面對帝王的“刁難”,智者妙答保住腦袋又有操守

與外國同行相比,中國文人可就艱難多了一一因為中國皇帝更專橫殘暴。可他們中也有高手,比如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獻之。當時簡文帝日理萬機之餘,也雅好塗鴉,東寫西寫,自我感覺好得不得了,便忍不住問臣子王獻之:“卿以為朕字如何哇?”見皇帝屁股發癢,王獻之只好敷衍道:“皇上的字自然是好的。”“怎麼個好法?”簡文帝很高興,追著問,“比卿字如何?”“皇上的字在皇上中是好的,臣下的字在臣下中是好的。”王獻之緩緩道。簡文帝一下給噴了個白眼。怎麼樣,這位中國的“布瓦洛”也不錯吧?

伴君如伴虎,面對帝王的“刁難”,智者妙答保住腦袋又有操守

還有一個例子是清朝的紀曉嵐。當時的皇帝是乾隆此帝號稱“十全老人”,什麼都想插一手:治國之餘,寫詩不已ー一據說一生寫的詩不下十萬首!若詩論量不論質,則中國詩壇第一把交椅非此公英屬。在當時,他自我感覺良好,遇事就寫,一寫就發,一發就叫好聲不絕一一都哄得英明的乾隆爺以為自己詩不僅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都可以拿諾貝爾文學獎了!一次,他與文臣紀曉嵐一塊兒去白龍寺燒香,完事後乾隆撞了一下寺中大鐘。鐘聲未歇,他“詩”句已出:“白龍寺裡撞金鐘……”

伴君如伴虎,面對帝王的“刁難”,智者妙答保住腦袋又有操守

伴君如伴虎,面對帝王的“刁難”,智者妙答保住腦袋又有操守

​旁邊紀曉成一聽忍無可忍地笑出聲來。乾隆不愧為英明領袖,馬上板起臉:“朕詩不好耶?卿何得笑?”紀曉嵐趕忙回答:“皇上的詩好極了。臣所以失笑是因為臣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有名句“黃鶴樓中吹玉笛',千古獨步無以為對。今皇上白龍寺裡撞金鐘一出不正好與之配對嗎?”乾隆一聽,有理有理。想到自已的詩居然與“詩仙”的絕句配對,更高興了,得連自己姓什麼都忘了。紀曉嵐較之上面二位,要滑頭多了一一也要智慧多了,將皇帝的詩“白龍寺裡撞金鐘”與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一配對,稍有藝術感的人馬上明白啥叫詩啥叫狗屁!

你別說,又要保住腦袋,又要保住節操,這境界可不是一日兩日學得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