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志愿填报辅导 真有吹的那么神吗

“天价”志愿填报辅导 真有吹的那么神吗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如何选择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犯了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渐渐火了起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要价从数千到数万。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一些普通高中老师和大学招生老师,也被包装成"资深""顶级"专家,咨询一次标价数千到数万元(6月19日《新京报》)。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填报高考志愿也是一项技术活,如何根据考生情况合理填报志愿,对于缺乏填报经验的考生和家长而言,显然有些困难,如果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当然是再好不过了。近年来,商家瞄准志愿填报的刚需性质,揣摩考生和家长想报个好学校的心思,也顺势推出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诸如"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志愿填报卡"等,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令人看了眼花缭乱。

商家往往以所谓的权威数据、专家指导为噱头,吸引家长和考生,以收取高额的费用。可实际上,所谓的权威性高考志愿大数据库并不存在,各家咨询机构所宣称的大数据,只是自己搜集整理的,缺乏明确的大数据分析方式。更何况,高考大数据反映的是过去,尚不能预测未来,考生如果参考大数据填报志愿,就会因考生的行为,改变数据的未来状况,导致大数据填报走向不可测。至于"名师""专家",也存在可疑之处,其身份是否真实,很难判断,很多都是商家在自吹自擂。而且,一对一咨询时间也很短,对考生的真实情况掌握有限,很难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推荐。

显然,无论是大数据填报志愿,还是专家咨询服务,并无真实价值,亦缺乏标准可循,大都是商家包装出来的,以增加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度,从而将咨询服务卖个好价钱。其实,很多时候,这多是心理安慰剂,花钱买个放心罢了。

这样一来,就会误导一些考生和家长,花了钱也没得到真正的指导服务,浪费钱不说,关键是耽误填报志愿的大事,影响到考生的前途。因此,不能盲听盲信"天价"志愿填报服务,以免白白浪费金钱,不要被所谓"大数据"、名师、专家所忽悠了,应谨慎对待商家的宣传,尽量还是先寻求学校老师的建议。毕竟老师对考生的情况了解最清楚,又不存在收费服务,指导填报志愿乃是其工作范围之内的事,家长和考生应优先听取老师的建议。

目前,填报志愿辅导服务并未规范化,缺乏行业指导标准,完全是辅导机构、软件公司自行其是,市场处于混乱状态,由于信息不对称,家长和考生容易被坑骗。因此,有必要对填报志愿辅导服务建立行业标准,要求有相关教师资格、招生经验的人才能从业,以防被人当作非法牟利的工具。填报志愿辅导不宜完全市场化运营,政府可设立公益性辅导机构,为部分考生家庭提供免费辅导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尽政府的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