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吃晚飯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俗話常言道:“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那是不是意味著,晚飯吃得越少,甚至不吃晚飯對身體就越好?

長期不吃晚飯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不吃晚飯的一個好處就是,對於體重超重或者肥胖的人來說,不吃晚飯可以減肥

如果一個月不吃晚飯,最多可以瘦6斤左右。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保持之前早餐、午餐和零食不變,運動量不變,只是不吃晚餐而已。

一般男生全天能量需要大約在2250kcal左右,那麼晚餐按700千卡能量估算,少吃一次晚餐大致上可以減少100克身體脂肪,如果一段時間內不吃晚餐,比如一個月30天晚餐都不吃,大致可以減少3000克,也就是6斤左右。

這種做法類似於輕斷食,輕斷食一種比較流行的減肥方式,但是最好的辦法不是不吃晚餐,是講早餐和午餐分別調整一下時間,將早餐的時間安排在上午九十點中,人們俗稱叫 brunch,早午餐。然後將午餐的時間安排在下午三四點鐘,這樣可以縮短空腹時間,一方面讓自己的身體更好受一些,另一方面讓血糖變化相對平穩。

我的看法是,不吃晚餐可能會減肥,但是長期這樣絕對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長期不吃晚飯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長期不吃晚飯對我們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1、胃病

不吃晚餐,人體到了晚上八九點或者更晚的時間時,飢餓感會越來越強烈,這時胃中的胃酸會加速分泌。由於胃中沒有食物,胃酸會腐蝕胃粘膜,長期下來會患上胃潰瘍胃炎,甚至胃癌。

2、失眠

肚子飢餓感過於強烈的情況下,會反覆給大腦發送“飢餓”的信號,這樣也會影響睡眠。這就是很多人說,“半夜餓的睡不著”的原因。長期這樣,就會變成習慣性失眠,影響自身精神狀態。

3、降低抵抗力

如果我們長期不愛吃晚餐的話,會很容易引發我們的低血糖,因為不吃晚餐會導致我們的器官出現營養供給的不足,這樣抵抗力也會隨著下降。特別是老年人,新陳代謝和吸收能力都在減弱,如果晚餐不吃,那麼營養吸收就不夠我們人體所需,久了抵抗力自然會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