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武当派张三丰真人历史考略

道教武当派张三丰真人历史考略

张真人法相

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字符元,道号三丰。武林至尊 [1] 、内拳始祖、太极始祖、武学泰斗、龙行书法始祖。

张三丰造诣达炼虚合道至高极境 ,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正史记载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出生,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与元朝丞相刘秉忠、名臣廉希宪相识,(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 明史记载张三丰生于辽东懿州(今辽宁境内)。

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 ,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

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 ,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所创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历代统治者对张三丰尊崇有加 ,元、明、清很多皇帝都寻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张三丰曾出手相助,助洪武夺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寻找张三丰。

明成祖时,朱棣自诩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宫,南修武当” ,朱棣派吏部尚书郭琎、隆平侯张信等人,率领兵士30万人,大修武当山宫观,花费达千万计。朝廷圣旨封武当山,于是龙虎、武当、华山、九华、茅山、罗浮诸山,道宗极盛

道教武当派张三丰真人历史考略

在小说里张三丰是佛教弟子后来入道门?历史上张三丰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记载呢?

有关张三丰经历,学人多有争议。《明史》卷299是这样记述的: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潆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大岳太和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二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然莫测其亡也。

道教武当派张三丰真人历史考略

明人郑晓《今言》卷3对其活动地域记载甚详: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君实,字全一,又字玄玄,别号保和容忍三丰子。不饰边幅,人号张儠榻。 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一啖,斗升辄尽。又或辟谷数月。洪武初,至大和山,往来长安、陇西、岷州、甘肃,又至扬州。成祖遣礼科都给事中胡淡明求儠榻,实访故君云。或曰三丰死于胜国,歛矣,临窆复生。入蜀,游行襄、汉间。

《明史》卷98录有张三丰《金丹直指》1卷、《金丹秘旨》l卷。

《明史》和《今言》的记载,涉及张三丰的籍贯、道术、主要经历、朝廷寻访等基本事实,但由于对其生卒年代没有记述,因此引起后人的诸多猜测,除《明史》中提及的营建武当宫观一事外,现依据有关史料作一番梳理。

其一,关于张三丰的生卒年代。

按清人汪锡龄(1664-1724年)所撰《三丰先生本传》,张三丰生于1247年(蒙古定宗丁未年),五岁时因目疾投懿州(今辽宁黑山)碧落宫张云庵习道经,半年后复明。12岁辞师归家,专攻儒业,1260年(中统元年)举茂才异等,次年称文学才识。1264年(至元元年)秋,南游燕京,被平章政事廉希宪举荐为中山博陵县令。第二年,因父母相继去世,辞官归辽阳,营葬双亲后居家诵道经。数年后,有邱道人登门造访。其后束装出游,历燕赵、齐鲁、韩魏各地近30年。“乃西之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丰居士。”1314年(延桔元年)入终南山,以火龙真人为师,更名玄素,一名玄化,合号玄玄子,别号昆阳。居终南山中4年,辞师出山,和光混俗。1324年(泰定元年)至武当,居九年,云游湘蜀。1341年(至正初)自楚还辽阳省墓,再至燕京,又南下至秦蜀、荆楚,侨寓金陵。1359年(至正十九年)还秦,居宝鸡金台观。“九月二十日,阳神出游。士人杨轨山以先生辞世,买棺收殓。临窆之际,柩有声如雷,启视,复生。盖其阳神出游,朴厚者见之,以为宛其死矣。后乃携轨山遁去。”明初,张三丰人武当山,收道士丘玄清为徒。又入成都,劝蜀王椿(明太祖十一子)人道未许,返襄阳、邓县一带隐居。1384年(洪武十七年),明太祖诏求,不赴。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至云南,翌年至贵州平越福泉山“飞升”。汪锡龄没有明确告诉人们,张三丰在此年是否已经生命终结。而是含含糊糊地说自己于清初还亲自“侍先生甚久”,似乎张三丰一直活到了清代。如按上述“飞升”之岁计算,汪锡龄认定的张三丰生年当为147岁。澳洲籍华人黄兆汉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如按有确凿史料作依据的传承关系来看,张三丰应当比他的第一个武当弟子子邱元靖(玄清)略大一些,邱生于1327年(元泰定四年),张约出生于1314-1320年(延桔年间)。但对张三丰的卒年,黄兆汉认为是在明朝皇帝辱止寻访张三丰的1419年(永乐十七年)。如依此说,张三丰大约住世105岁左右。著者以为,黄兆汉的推测虽然言之有理,但对推翻汪锡龄的结论却有些证据不足——仅仅依据弟子的出生年代来判定师父的出生年代显然是不合理的。

按照黄兆汉的观点,张三丰是生活于1314 —1419年间的真实历史人物,不可能比这一时段更早。而黄宗羲(1610 —1695年)的《王征南墓志铭》中却又记载了一个生活于北宋年间的“张三丰”: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以博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钵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三丰之术,百余年后传于陕西,而王宗(宋人)为最著。

王夫之(1619 —1692年)也称“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对于这里说到的张三丰,徐兆仁以为与明代张三丰并非同一人:“北宋张三丰是一位内功精湛的武术大师,当今流传中外的太极拳即为其所创。而元、明之际的张三丰,却是一位著名的道士,史书对其记载也稍详于前者。”方春阳和刘守华则认为:“张三丰生于宋,仕于元,行道于明,故称宋、称元、称明都可以,而以称元或称明更妥帖,主要活动为两朝。”这种说法把张三丰的在世年代一下扩充为300年左右,实难使人相信。

王光德、杨立志在肯定张三丰为同一个人的前提下认为:

虽然黄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铭》称内家拳创始人为北宋末武当丹士张三丰,但此说来自于武术家口传,无法确考。宋代张三丰之说可能是武林人士为自高身价,而把丹拳兼炼的张三丰远推到宋徽宗时代,并以他为内家拳之祖师。我们认为元明间武当著名道士张三丰,是道教武术的集大成者。

同样是推测,这种推测的可信度应当是比较高的。另据《异林》载,宋初陈抟隐居华山时,曾有张拉达随州刺史前往云台观拜访,吃了吕洞宾给的枚枣而成仙。因拉达与邋遢谐音,故而形成后世的附会之说。

其二,关于张三丰隐居终南的年代。

民国《宝鸡县志》卷九记述张三丰行状时称:

张三丰,在金时修炼宝鸡县之金台观。洪武初复来宝鸡,与西关道士李白云交契。有童子张朝用者,君实问知其先世,谓曰:“吾识尔高祖始生时,童子善自爱。”越月北行,朝用与白云送之。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复居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

这段记载的来源大约出自明人陆琛的《玉堂漫笔》,其中叙述了两个基本事实,即张三丰于金代和明初三度居宝鸡金台观,考诸其他文献,这段记载的附会之处过于明显。文中所述张朝用与张三丰的结识并不在宝鸡,所谓“西关道士李白云”亦系河南郏县玉阳观道士。据《张三丰遗迹记碑》,作者张用擀自称年幼时于郏县认识张三丰,三丰言识其祖父,并说张三丰于元代出家于开封府鹿邑县太清宫,明洪武中移居郏县西关玉阳观。从碑文内容看,《宝鸡县志》和《玉堂漫笔》所说张朝用,与张用澣当为同一人。《张三丰遗迹记碑》自1462年(天顺六年)即刊立于金台观,至今完好无损,修志者的疏漏如此。

张用澣,明初河南郏县人,1433年(宣德八年)进土。当明成祖迷恋于遣人寻访张三丰时,张用擀以自己幼时曾见过张三丰为由,经钦差胡潆荐举升任均州知州。后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在陕西参知政事任上游访宝鸡金台观,撰了《张三丰遗迹记》一文,刻碑立于该观。

又据最早记录张三丰行状的《大岳太和山志》:

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

此处对张三丰的来历作了“不详”的记述,反映出张三丰的籍贯和行踪在明初就已是传说成分居多。可以肯定的是,张三丰在武当传道授徒,始于明洪武之初。参考其他文献,他在终南一带的活动当在元代末年以前。按前述汪锡龄《三丰先生本传》,张三丰在终南活动的年代为:第一次约在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居宝鸡山中,历时约15年左右;接着于1314年(延祜元年)入终南山(当为狭义的终南山,在今周至、户县、长安一带,或即楼观一带),居4年;1318年(延桔五年)出山“和光混俗”,仍活动于长安地区,至1324年(泰定元年)南入武当。这一次张三丰在终南一长安地区居留的时间总计约20余年。第二次为1359年(至正十九年),居宝鸡金台观,不足一年即假死后再度南游。宝鸡金台观碑记则说张三丰假死之年为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则与《大岳太和山志》的记载明显不符。

由于有关张三丰事迹的传说成分太多,很难理出一个准确的年表,所以只能认为张三丰在终南一长安一带活动的年代为元末至明初。

其三,关于张三丰的道术及师承关系。

在明代初年,张三丰是一位声震朝野、令皇帝朝思暮想的活神仙”,应当确有一些世人所不能及的异能。按《明史》和《大岳太和山志》所记,大约有过目不忘(超常记忆)、数月不食(辟谷绝粒)、穿山走石、日行千里等:张用潜在《张三丰遗迹记碑》中除炫耀自己祖孙三代与张三丰相识的经历外,专门证实了张三丰的异能:

越月,真仙北行,吾同白云先生送至邑之北关外,别后见真仙之行,足不履地,时人已异之。

在宝鸡一带,至今尚流传有关张三丰(俗称张爷、张三疯子)“坐芦席去平凉看戏”、“纸人锄地”等异行。这些,或许都正是《明史》所撷取的参考材料。

对于前述异行是否真实,或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姑且不论,张三丰作为一个内丹大师具备某些超常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至于他所学习和掌握的内丹技能,我们只能从其师承关系及后世所整理的相关著述中窥其一二。

从张三丰的传说经历看,最早吸引张三丰人道的是懿州碧落宫张云庵,时在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当时,全真道的势力已发展到关外,这个张云庵很可能也是全真道士。但当时张三丰尚年幼,并不能专心向道,所以了有了返家习儒的经历。张三丰正式弃家从道,云游天下,是在1265年(至元二年)之后,出自一个姓邱的道士的劝化。但这两个道士都似乎不足以称为张三丰之师。直到1314年(延枯元年)入终南山,才遇到了火龙真人“传以大道”,似乎此时才归入正道。后世道教徒将火龙真人视为陈抟再传弟子。并自张三丰开始形成新的一个教派——隐仙派,说明张三丰所习内丹之学,源自陈抟学术。又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2,首列《重阳祖师十论》,足见张三丰后世是把他当作全真道传人来看待的。至于火龙真人,目前见灵的资料极少。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既然活动于全真道极为兴盛的终南山区(或许其居处即为楼观、祖庵),就不可能与全真道绝对没有传承关系;即使出自华山陈抟门人的秘传,也绝不可能在全真道一统天下的环境至独树一帜。从张三丰下传的主要弟子看,也不出全真道的范围。

首见于记载的张三丰弟子为宝鸡杨轨山,但出典为《三丰先生本传》,圣焉不详,难以确认。而华山道士孙碧云,则据传为张三丰亲传弟子。

张三丰武当后的主要弟子,首推丘玄清。丘玄清(1327—1393年)。号云谷,陕西富平、一说咸宁(今西安市境)人。自幼从黄德祯出家,明初售弟子蒲善渊南下汉中、四川,复返金州(今陕西安康市)、商山(今商洛境)寻找隐居之地。1371年(洪武四年)至武当,礼张三丰为师,任五龙宫住持。后掌武当教事10年,为武当道教的鼎盛作了奠基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