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雪域高原上绽放

让爱在雪域高原上绽放

让爱在雪域高原上绽放

让爱在雪域高原上绽放

儿科,一直是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一线最忙碌的科室之一,医护人员紧张,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但是,对于卫计委委派的援藏工作,从医院到科室到每一位儿科医务人员,都毫无怨言,大力支持。

经过层层甄选,怀揣着各级领导的殷殷期许,满载着家人的鼓励支持,告别亟待入学的挚子,我光荣地成为50名来自湖北各地的援藏专业技术人才中的一员,踏上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域高原,带着荆楚大地上父老乡亲的拳拳情意,将支持与敬意传递给当地的藏族同胞。

2018年是宜昌市定点援助加查县的第11年,加查县被誉为“核桃之乡”“虫草之乡” ,也是在建的“水电之乡”,这里的人民质朴善良,在宜昌人民的无私帮助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加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制约,这里的基础医疗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儿科长期医疗人员匮乏,基础薄弱,配套设施较为简陋,如何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最大限度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后继力量,为群众服务,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改进的首要问题。

到达加查县后,克服旅途劳顿和严重高反带来的种种不适,迅速投身到临床工作,作为儿科科室牵头负责人,全面了解科室现状,评估日常工作,根据科室现状拟定工作计划,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科室医疗水平。根据科室发展,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与科室旦增卓玛医生签订结队帮扶协议,努力 发挥“传帮带”作用,从临床的点滴做起,从每一个病人开始,从每一项治疗抓起,从书本理论知识到临床思维的应用,不论巨细,悉心教导。

加查县医院儿科医师稀缺,需要门诊、住院、健康体检等工作一肩挑,每天都需在门诊与住院部之间来回奔波,休息时间亦需“随叫随到”。儿科俗称为“哑科”,患者年龄小,很难表述病情,由于与患儿家属语言沟通困难,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确的病史,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家属沟通,更详尽的体格检查来帮助临床诊断。在工作的每时每刻,我都以最大的耐心与家属交流,在看病问诊的同时,对家属做一些必要的常识科普及保健建议。由于对病情认识不足,也有一些家属常常忽视的孩子的异常。曾经有两位年轻的父母,因为孩子夜间哭闹和吐奶1天来门诊就诊,通过详细的体检,我发现这个四个月的婴儿较为烦躁,伴有肌张力的增高,我立即与同来援藏的放射科宋浩医师联系,完善头颅CT检查后发现颅内感染病灶,由于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建议家属转院至山南市进一步治疗,发现家属的治疗意愿不强,我又与本院的藏族医生一起向家属做工作,详细解释孩子的情况,最终孩子得以转院,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在做好儿科工作的同时,为了保证初生婴儿的医疗安全,我还承担了新生儿的日常查房,对本院妇产科出生的每一位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实时监控,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护理及喂养方面的健康教育,有问题及时救治,保证新生儿安全。同时与妇产科同事通力协作,对于高危产妇,共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全程参与产科手术,先后多次参与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及救治,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35周以上的早产儿都能在县医院得到有效的救治。

除了日常工作,我们积极参与县卫计委组织的下乡扶贫送医送药工作,援藏医疗队多次奔赴加查县各乡镇,将爱心与医疗救助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今年正是加查县医院创“二级甲等医院”终评时期,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儿科工作负责人,勇于担当,为加查县医院的医疗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讯员 喻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