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朋友們,

還記得去年被歐陽娜娜

“螞蟻競走了十年”聲嘶力竭支配的恐懼嗎?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雖然被觀眾戲稱為“戲精的誕生”,

但這檔節目確實把“演技”這個原本有點虛的詞詳實立體的展現在了觀眾眼前。

優秀如週一圍、翟天臨這樣的演員,小舞臺也掩不住他們的光芒;

拙劣如鄭爽、歐陽娜娜這樣的明星,越是好的角色越能顯出她們的短板。

現在第二季更名為《我就是演員》又開播了,但是這一季明顯不太火。

《我就是演員》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這一季依然有三位熟人:

推薦人張國立,表演導師章子怡,表演執導劉天池。

其餘的兩位導師分別是徐崢和吳秀波,還新增了一個點評導演:

陳凱歌。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演好角色的第一步是相信角色

章子怡是當之無愧的演員導師C位。

這一季的第一集也和上一季一樣,是致敬章子怡的作品表演:《臥虎藏龍》。

不過在演員選擇上好了一些,並沒有像上一季一樣選擇鄭爽、歐陽娜娜這樣的流量小花,而是選擇了相對名氣小一些的徐嬌和胡先煦。

所以整體表演看下來不尬,但也沒有亮點,勉強算是學生完成作業而已。

徐嬌和胡先煦的表演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章子怡與張震,但這兩人怎麼可能仿得出章子怡的倔強和張震的不羈。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這時候就顯出陳凱歌的好來了。

陳凱歌至今都是中國唯一一個金棕櫚導演

調教一兩個小演員完全算是降維調教。

陳導的一連串問題就問懵了胡先煦:

你什麼時候喜歡上她(徐嬌)的?

你為什麼要給她雞吃?

為什麼不想讓她死了呢?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這裡就帶出了表演的第一個問題:演好角色之前一定要相信角色。

胡先煦在第一遍演的時候是不清楚角色邏輯和角色情感走向的,

他只按照劉天池的執導釋放出了最淺層的情緒,有激烈、有熱烈,但沒有更深層的東西。

我們看那些辣眼睛的小鮮肉小花演沙雕劇的時候總覺得可笑的要命,那麼為什麼可笑呢?

大約就是演員本身就根本不理解角色,不相信角色吧。

所以他們是按照自己的模式來演的,以致於角色可以說超脫於年代的臺詞,做超脫於年代的動作,可以嘟嘴瞪眼、可以搖頭晃腦。

所有角色都是他們本人的日常,但唯獨不是角色該有的樣子。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經過陳凱歌的指點之後,徐嬌和胡先煦的表演明顯自然了很多,

最大的改變就是不再刻意模仿章子怡和張震了;

雖然還很稚氣,但變的流暢。

情感和技巧哪個更重要

第二組的水平就高了很多,任素汐對戰左小青,挑戰的是《一九四二》裡面的片段。

任素汐和左小青的表演其實不分伯仲,都情緒飽滿、極能調動觀眾感情。

但左小青的角色本身就比任素汐的容易出彩,因為她的角色前後反差大,光是賣女兒這麼一個橋段就足夠催淚了。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這兩人演的出色是有目共睹,當晚“任素汐左小青太會演”就上了熱搜。

但這段表演中,最受爭議的反而是導師吳秀波

吳秀波更傾向於左小青的表演,他認為左小青的情感更充沛,而任素汐是技術大過於情感的。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這裡咱們來探討關於表演的第二個問題:表演依靠情感還是技術?

任素汐是話劇演員出身,不論是臺詞功底還是臨場應變能力都很強,這是幾十場、幾百場的現場演出磨礪出來的,是財富。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但是這種財富對於電影表演適用嗎?

我覺得不一定,話劇是一種一次性的藝術形式,就是說演員在舞臺上是沒有NG和錯誤的機會的。

所以他們必須要情感充沛再充沛,動作誇張再誇張,以確保自己的聲音能覆蓋整個劇場,動作能讓最後一排的觀眾也看清。

帶有這樣習慣的演員演電影的時候就會有“表演過度”的問題,

參照中國版的《十二公民》,舞臺感已經大過了電影感。

但《我就是演員》的舞臺很明顯更像是一個話劇舞臺,

所以任素汐的表演模式很吃香,

就像徐崢評價說的“是任素汐在帶著左小青演”。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關於吳秀波所提出的“戲不是技術”我非常不大同意,

戲在本質上就是技術,調動情緒、操控情緒本身就是技術的一種。

所謂的體驗生活、感受角色不過是建立情感和肌肉的雙重記憶,以便讓演員在演戲的時候更好的使用這種記憶。

情感是技巧的一種展現方式。

如果戲只是一種情感的話,沒當過媽媽的任素汐沒演好這個角色,那演殺人販、吸毒者的演員該怎麼辦,他們詮釋角色的時候就只有情感,沒有經歷。

還有不少觀眾在質疑吳秀波作為導師的權威性,

畢竟身邊的章子怡和徐崢在電影作品和獲得獎項上都足夠吊打吳秀波了。

而吳秀波在定義上應該算是一個“電視劇咖”,在電影領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就是《北京遇上西雅圖》系列兩部了。

演電影和電視劇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吳秀波能成為導師,本身就不具備說服力。

表演節奏的意義在哪裡

這一集的最後一組pk是來自於杜淳和宋洋。

兩人演《軍事聯盟之七步詩》,杜淳是曹丕,宋洋是曹植。

這兩人的表演也讓作為觀眾的我來說很糾結,就表演來看,兩人都演的很好,但就歷史來看,似乎人設不太對。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節目的這部分有點微妙,因為是臨上場前劉天池建議把人物的情緒改成了“求生心切”,說這樣才顯得戲劇節奏比較好。

但這一點也正是宋洋在演出之後被各種導師批評的問題之所在:

兩人一個殺伐決斷、一個求勝心切,看似是有強戲劇衝突的,但其實在人物關係上是削弱了悲劇感

這兩人先是手足兄弟,再是君臣關係。

宋洋的曹植顯得格外懦弱,並沒有眾人所想象的“才高八斗”的翩翩公子形象。

所以宋洋輸了真的很可惜的。

尤其是他還為了這個角色特意餓了自己三天,特意找到一種潦倒頹敗的氣質。

杜淳的節奏好是因為他把握住了人物的心裡邏輯,曹丕忌憚這個弟弟已久,是欲除之而後快的,此刻他兼具兄長與君王兩種身份。

《我就是演員》惹爭議,吳秀波配和章子怡、徐崢坐一起嗎?

宋洋在別人的意見和自己的信念中搖擺了,就搖擺了這麼一下,戲的呈現就出問題了。

《我就是演員》第一集可圈可點,導師的言論也備受爭議。但這原本也是節目的一部分,好的表演必須要經受得起討論和琢磨,好的演員也要經得起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