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300字的短文,我读了不下10遍

这是在寺庙里看到的一篇文章。

当时墙面有十多篇,关于「慎独」「奉献」,反正都是些没有错的人生哲学。

正要走开时,刚好看到这一篇——然后赶紧拍照留存。

这篇300字的短文,我读了不下10遍

字数就 300 多,语言也很简洁,但真的符合职场人的发展历程。

(一)

原文抄送

《如何做事,工作的认知》

工作需要跨越三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让别人接受你。接受你,你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二个台阶,让别人喜欢你。喜欢你,别人才会把更多的机会和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第三个台阶,让别人离不开你。最后因为你有了核心的能力,人家才离不开你,这时候你的舞台就会更广阔。

怎么让人接受你?除了你的实力,你的真诚,关键是要放低身段谦虚做人。

怎么让人喜欢你?既要善于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协同作战,更要不怕吃亏,乐于奉献。

怎么让人离不开你?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修炼自己的核心能力,逐渐使自己成为整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独一无二的行家里手。

要跨越这三个台阶过程中,你还必须牢记并遵循这个团队独有的生存法则。

以韧性法则磨练意志,以学习法则丰富知识,同以创新法则创造高度。

争取早日成为被接受、被喜欢、成为“离不开”的人。

(二)

分析导入

从传播理论聊起

接下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读书阶段,有一门课对自己影响很深,叫做《消费者行为学》。里面有个重要的版块,叫做传播。

传播简单来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创造连接点,并被感知到。

具体来看就是用各种感觉的刺激,来让消费者注意到你。比如:

· 视觉:公交站台广告。

· 听觉:电台广告。

· 味觉:商场中的试吃。

· 触觉:在宜家中体验各种家居。

第二步是形成认同。

可以是情绪上的共鸣,例如:为了下一代,我们决定拿起这一袋。

这篇300字的短文,我读了不下10遍

可以是逻辑上的认同,例如:预算是有限的,但对美的想象永远无限。

这篇300字的短文,我读了不下10遍

一般来说,当人形成认同后,便会产生购买行为。

第三步是引导重复购买。

如果产品独特性强,且价格在接受的区间,那自然会形成重复购买。

但若差异不大,那就需要做好客户管理,例如在生日时发送祝福短信,并附赠优惠礼券;亦或者提供专属客服,让消费者感觉被认真对待。

(三)

类比分析

将「消费者」替换为「领导同事」

在职场中,我们其实就是供给方,服务对象是对我们有考核权的「领导」,和与我们利益相关的「同事」。

1.接受-感知

虽然有句俗语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果巷子里都是酒,那么深巷中的你很容易就被他人的气味盖住。

所以,在很多时候,需要有一些连接点,来让他人发现你。

对新人来说,主动干活是最重要的途径。比如问老同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就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而在自我介绍时,突出自己能为他人提供什么服务,也可以在一堆炫耀履历的说辞中被他人快速识别,比如:个人喜欢摄影,之后有机会给大家拍美美的照片~

2.喜欢-认同

比如你很努力,但做事角度与领导的思路不一致,那结果肯定事与愿违。

要实现认同,合理的方式是软硬结合。

软性因素上,大家聊八卦,谈购物,喜乐之间,互生好感。

硬性因素上,及时汇报,按时保质完成,让自己的工作能为他人增加业绩,他人自然会心存感激。

3.离不开你-引导重复购买

一方面是积累核心实力。人的特殊实力无外乎三点:人脉、专业和特殊技能。

另一方面是持续稳定输出。这本质上就是个人品牌,有些事,你做就是放心。

唯有如此,他人才会依靠,你才具备真正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是小结

其实在职场中呆久了,会发现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你的价值体现,并非完全由自己来决定。

有人总能遇上贵人,乘风破浪;也有人命途多舛,颠沛流离。

但贵人不是天女下凡,需要自己去积累。积累的方式,无外乎把自己放平,让自己主动,积累核心实力,保持稳定输出。

事物传播如此,个人发展亦是如此。

晚安好梦。

这篇300字的短文,我读了不下10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