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爲什麼喜歡吞併他國領土|列國志

俄羅斯為什麼喜歡吞併他國領土|列國志

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最廣大的國家。這似乎成為一個證據,用以證明俄羅斯民族對領土的貪婪。倒果為因的論證方法並不正確。當今世界領土廣大的國家很多,為何偏偏俄羅斯人被廣泛認定具有“領土飢渴症”,並且幾成為定論?

還有許多人認為,對領土的渴求源於俄羅斯民族的天性。據說俄羅斯人和蒙古人血源相近,“撕開一個俄羅斯人,你會發現一個韃靼人”,這種說法在歐洲很流行。然而嚴肅的學者都相信,俄羅斯人屬斯拉夫民族,他們和日爾曼人血緣更近,和蒙古族倒是相去甚遠。

我的看法很簡單:俄羅斯民族沒有莫名其妙的“領土飢渴”的民族特性。這個國家領土廣大,是地緣格局和政治文化的結果。分析其領土擴張過程,不難看到這一點。

俄羅斯的歷史可以從14世紀的基輔羅斯說起。基輔羅斯位於今天的烏克蘭,它是今天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羅斯和烏克蘭)的共同起源。基輔羅斯被蒙古人攻滅後,殘餘之勢一路東遷,在莫斯科建立起新國家。他們依附在蒙古人帳下,受其冊封,為其收稅,逐漸站穩腳跟。

當時東歐有許多小國,最強大的是波蘭人。波蘭人也屬於斯拉夫民族,他們信仰天主教,而俄羅斯人則信奉東正教。兩民族長期爭鬥不休,15世紀到20世紀這六百年之前,前三百年是波蘭人佔上風,他們的軍隊一度攻進莫斯科,後三百年波蘭則被無全碾壓,東歐霸主的地位拱手讓出。波蘭和俄羅斯的恩怨持續至今。即便如此,俄羅斯人也難逾越中東歐的屏障。所謂“戰鬥民族”的吹噓,是近幾年互聯網興起後才有的說法。

俄羅斯的第一任沙皇是伊凡雷帝,在他統治期間,俄羅斯擺脫了蒙古人統治,實現了獨立。此後經過彼得一世改革,俄羅斯成為和歐洲列強抗衡的大國。他們從瑞典和土耳其獲得出海口,變成沿海國家,領土面積亦大幅擴張。東歐不像西歐有林立悠久的封建國家,民族的組織形態還很落後。俄羅斯人囊括半個東歐平原,一路向東擴展,越過烏拉爾山,面對的是廣闊無垠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只有森林和冰原,千百年來幾無人跡,俄羅斯人的征服之旅沒有任何阻礙,直到黑龍江流域,他們才遭遇清朝的阻擊。兩國簽訂條約,確定邊界之後,俄國人繼續東進,越過白令海峽,佔領阿拉斯加。19世紀,俄羅斯帝國領土西起波羅的海,東到阿拉斯加,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帝國之一。

可以看出,近代以前俄羅斯領土擴張,和其他國家並無二致。古代統治者都有擴張領土,囊括更多臣民的野心。無論打著什麼旗號,兼併戰爭的本質都差不多。中國能有今天廣袤的領土疆域,正是古代統治者孜孜不倦,不斷將已知地區納入統治的結果。西歐的分裂傳統太悠久了,勢力相對均衡,大國再怎樣擴張領土,規模始終有限。這是政治格局所決定的。沙皇也想向西擴張,可是他們要遭遇到千難萬阻,根本不可能成功。

有人提問:沙皇俄國一路東征,兼併領土,正值中國清朝強盛,為什麼清朝沒將西伯利亞囊括版圖,而是止步於蒙古荒漠和黑龍江流域呢?這和中國人的地理視野有關。當時清朝征服區域之廣,已是曠古未有,就連長期不直接統治的西藏和新疆,全納入有效統治。清朝版圖之大,已經達到它的征服極限,乾隆皇帝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其實是大實話。

當時俄羅斯人已經獲得現代地理知識,地球的陸地面積,未開發的疆域,他們都瞭然於胸。俄羅斯人居於北方,他們渴望獲得溫暖的出海口,以便於通商貿易。在這一點上,沙皇不僅和清朝皇帝並無二致,和西歐國王也沒什麼區別。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法國,他們無不以殖民帝國為榮。18世紀新成立的美國也急於擴張領土。區別只在於,前者完全是統治者行為,而美國擴張則往往是移民先行。

古典統治者征服擴張的表演,到19世紀末衰落下來。民族國家的觀念興起,通過戰爭征服別國領土,統治其人民,被視為是不道德的奴役。地球上的土地已被發現殆盡,除南極以外,每一寸領土和島嶼各自其主,國際關係走向均衡。20世紀,列強們都停止擴張步伐,現代俄羅斯的領土基本固定下來。

二戰前後,蘇聯領土擴張,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被吞併,芬蘭被割佔,波蘭被瓜分,日本北方群島也被收入囊中。全盛時期的蘇聯領土達兩千兩百多萬平方公里,比整個北美洲還大,歐亞大陸都在它威脅之下。

蘇聯是一架極權機器,在紅色意識形態的捆綁下,他們極力地擴張共產主義的勢力。在蘇聯統治者眼中,蘇聯是共產革命的策源地,它的安全就是一切,只要其他國家有礙於此,蘇聯就會考慮將它吞併。除了東歐,還有日本北方群島,還有蒙古國,這些都是蘇聯建立起來的“防火牆”。

1991年底,蘇聯時代終結,大量原本屬於沙俄的領土紛紛獨立。除白羅斯和俄羅斯還有較密切關係,新興國家無不把俄羅斯當成最大的防範對象。現代俄羅斯人領土大大減少,再沒有大幅擴展的可能。

普京統治時期,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製造分離勢力,將南奧塞梯共和國和東烏克蘭併入俄羅斯。通過領土吞併,一勞永逸解決和周邊國家的矛盾。這種十九世紀式的粗暴做法,顯然已不合時宜。俄羅斯新增領土有限,國力沒有變強。由於違反國際關係原則,俄羅斯招致廣泛制裁,進出口受到極大限制,它的經濟反而變得極為虛弱。今天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之弱,是最近二三百年的谷底。

“領土飢渴”的本質是權力張狂,統治者蔑視國際規則,貪得無厭。這種作派在近代以前,國力也許還能增強。而到近代,這種領土擴張反而變成自我束縛的鎖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