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爲什麼這麼貴?

墓地為什麼這麼貴?

清明節時期,很多人掃墓之餘,都在談墓地昂貴。其實它的原因和房價昂貴相似。

農村墓地談不上昂貴,甚至可以說免費。去年我奶奶九十高壽西歸,就安葬在村子附近的小山丘(當地政府要求火化,不過老家習慣骨灰也入土安葬)。那是離村子不遠的一座小山丘,老人沒人,通常散落安葬其間。墓地是無主山丘(或許屬於集體山林),本身沒有花錢。這甚至比農村蓋房子還方便。農村蓋房有宅基地權屬流程,基層政府要審批,可能還要收費;墓地完全談不上。除火化事項有政策干預,大部分都屬於自由自便狀態。若說農村喪事有陋習,最多體現在操辦的風氣上,墓地方面幾乎沒有人詬病。

城市墓地價格昂貴,我認為是政策限制的後果。城市人去世,通常是就近安葬,在陵園設置墓地,以便將來灑掃紀念。城市土地是有規劃的,不允許隨意闢土為墓。經營性質的陵園數量不多,需要民政部門審批。陵園數量少,市民可選擇的安葬去處就少,價格自然就貴,這完全符合經濟學道理。

城市規少規劃為陵園的土地嗎?當然是不缺的。陵園所需面積不大,也沒有很複雜的基礎配套設施,只需要地形開闊,交通方便即可。幾乎所有城市都不缺乏這樣的土地。不過由於開闢新陵園面臨複雜的利益糾葛,相關居民的利益也難補償,因此規劃部門通常只在傳統陵園的基礎上擴建,很少有新闢陵園。

陵園提供一系列服務,它需要看護,要有人灑掃草坪,維持園區整潔,這些都需要花錢。不過,就土地價值來說,其實並不昂貴。陵園可以在開闢在城市周邊,那裡土地近乎無限,地價非常便宜。今天陵園墓地價格昂貴,很多人抱怨,其實政策上完全可以避免。

我的朋友鄧新華老師前兩天寫文章也談到這個話題,他說應當開放農村土地經營墓地。所謂經營,就是允許農民的土地落葬,農民作為守墓人維持其墓地不受破壞。農民既可以出賣土地獲利,也算是有一份額外收入。中國古代其實是有這個傳統的。這樣的主意很好,不過我覺得:除上一輩老人,一般人不會再歸葬老家祖籍吧。哪怕老家山清水秀,地勢平坦開闊,適合落葬,一般人也不會那樣做。一般人非聖非賢,都不願給後世子孫帶來掃墓麻煩吧。葬在農村裡,幾世幾代之後,恐怕就寂寥無人過問,這應是很多中國人所不願面對的。

因此,我的看法是:開放城市陵園用地供應。政府要像住宅供地一樣,每年新增一批土地用作陵園建設,允許更多私人公司參與進來。民眾和政府會有“浪費土地”的憂慮——其實,用作歸葬先人的土地數量是很少的,也根本談不上浪費。中國古代也有傳統,修墳不過祖,祭不過三代,以於年代久遠荒廢棄置的舊陵園,到時可以再作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