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风云:一笔坏账引发的惨案(二)

西北,上海。直径相差2000公里,Thomas来回奔波。

几个月前,Thomas美滋滋地规划前途。刚做完一笔主动管理的融资项目,今年kpi有了保障,等过两年升职考评,自己上位应该是大概率。

然而他的人生,将从攀登高峰的向上,急转直下。

一看吓一跳

故事由一次现场检查说起。

炙热的8月,Thomas坐在开往西北的飞机上。半年前,自己参与的资管计划完成募集。此番前行,是履行常规的贷后检查。

4小时后,Thomas到了项目所在地,他发现有点异常。半年过去,这里进度缓慢,荒郊野岭的城外,杂草在围墙内恣意丛生。

“不应该啊”,Thomas自言自语,随后打电话给企业的财务老总,约定晚饭。没想这次,对方失去了往日热情,冷冷回答没时间。

心慌的Thomas赶紧给丁生汇报,丁生也觉得奇怪,赶紧嘱咐他明天查监管账户。

第二天,Thomas来到企业,找到财务科后,提出想看账户。对方直接拒绝,理由是U盾在老总身边,老总在外地出差。

猫腻太明显了,Thomas联系丁生后,丁生马上电话国企建设方。对方说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当日中午,丁生订了去西北的飞机票。到了晚上,十万火急地与Thomas汇合。

随后5天,企业百般拒绝他们的要求,无奈之下,丁生央求建设方也一道前来。

转机出现在第7天,丁生的软磨硬泡起到效果。建设方的领导姗姗来迟,拗不过他们的强烈诉求,企业展示了账户。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陆家嘴风云:一笔坏账引发的惨案(二)

古老的骗术

丁生倒吸一口冷气,他心里清楚,这次在劫难逃。

监管账户显示,卡内余额少了很多。按照合同,企业应该每月将销售款打进监管账户。明眼人看得出,钱被私自挪用了。

不仅如此,丁生联合建设方,核查了企业的其他账户。令人惊讶的是,项目销售已逾半年,资金回流一半,但打到监管账户里的,不及三分之一。

联系了当地有关部门,一幅早有预谋的欺诈,才暴露在阳光之下。原来企业老板债台高筑,房产项目只是幌子,拿到募集资金和售卖楼花后,款项用于偿还债务。

就算这样,老板仍然资不抵债。财务科说的出差,其实是去找下家,准备低价出卖地产项目。所有这一切,其他人都蒙在鼓里。

古往今来,最简单的骗术,便是拆东墙补西墙。

晚饭时,丁生和Thomas愁眉苦脸。丁生心里在盘算如何收场,Thomas担忧自己的职业前途。

回到宾馆,丁生躲在走廊打起了长途。不一会儿,他进来通知Thomas,明天订三张飞机票。一张公司老总,一张他自己,一张律师。

老总和律师,要过来商讨如何处置。Thomas本人,先回去善后工作。

抢救开始

Thomas快步走进办公室,环顾一周,确认一间会议室没人后,赶快把桌上资料搬进去。

按照丁生的指示,除了签字、盖章文件,他回来要把所有关于这个项目的资料销毁。同时,销毁资料必须保有电子版。

Thomas在房间里紧张地整理材料,他害怕有人突然敲门,也不敢让人家看到他在里面。过了一小时,他快速抱着文件回到桌前,打开电脑比对电子版。

中午休息,Thomas悄悄来到公司尾房。这里有一台碎纸机,他准备动手销毁甄别的材料。

整整半小时,塞纸、按键、塞纸、按键,反复持续。路过的清洁阿姨忍不住往里张望,好奇他在干什么。

祖国的另一端大西北,丁生迎接了老总和律师。他在出租车上把情况简单说明后,老总沉默不语。

三人行至企业,拜访了老板。简单的例行寒暄后,律师提出八点整改意见。丁生这才明白,原来老总早就想好了应急对策。转念一想,项目也不是他找来的,何况追随老总这么多年,自己的乌纱帽未必会掉。

一边构建自己的逻辑,丁生一边看着对面老板。老板面无表情,听完律师的意见后,缓缓站了起来,扔下一句:

“钱都给债主了,你们想要账户里的,就自己去拿好了。”

哐当,现场石化。

源自:中国信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