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在《三国演义》的各类人物角色中,谋士绝对是仅次于武将受到关注度最高的。如果说武将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败,那么谋士则对天下局势的变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力。许多著名的谋士受到广大三国迷的喜爱,如多智而状妖的诸葛亮,鹰视狼顾的司马懿。也有很多谋士虽然不如这两位那么出色,但是却也在分段的剧情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章节要讲的主角陈宫便是这么一位,而且他也是小说初期最让曹操阵营头疼的一位谋士。虽然他能力非常出色,却缺乏长远的目光和大局观,注定不能成为诸葛亮这种级别的存在。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在我看来陈宫可以说是一流谋士的代表,在短兵相接的急智应对中特别出色,对于对手的阴谋诡计也非常敏感。有勇无谋的吕布就是因为有了他的辅佐,在处于兵力和人才劣势的情况下,让兵多将广的曹操和袁术都吃了不小的苦头。在小说中处于这一水平的谋士不多,但凡是出名的大诸侯必然有这样的谋士辅佐。如曹操手下的荀彧和程昱,袁绍手下的田丰沮授,后来加入刘备的马良法正,都是这一水平谋士的代表人物。这一水平在小说是谋士中的第二阶层,仅次于超一流的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这一水平线,也受到很多三国迷的追捧。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陈宫这一水平线的谋士对于眼前事务的处理上非常厉害,特别擅长于急智,瞬间就能出好几个注意。在徐州争夺战以前荀彧为挑拨吕布与刘备矛盾,给曹操出了两个计策,而且两计还是连环使用,非常之厉害。而陈宫也不是省油的灯,瞬间就看破了荀彧的阴谋,将计就计的拿下徐州。可以说这样的谋士是每个诸侯的重要骨干力量,即便他们无法自己使用,也不会轻易的留给别人。曹操杀成功和沮授,逼迫徐庶投降,就是因为他们太过厉害。这样的谋士非常难以遇到,刘备初期老实吃瘪碰壁,跟个流浪汉似的,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骨干力量。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然而这种一流谋士也有自身的缺陷,那就是目光短浅,过于关注于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天下大势的变化。吕布从长安逃出后能在兖州、徐州等地掀起巨大的风浪,一度让曹操岌岌可危,这与陈宫的谋略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徐州站稳脚跟后,陈宫却连续出现路线规划上的误判,最终葬送了大好的局势,在白门楼上与吕布一起见了阎王。这也是他个人能力不足,和看事物的观念和局限性所致。说完白了,这一类谋士可以用来处理很多事务,甚至有的连行军打仗都会,可是让他们做诸侯手下第一谋士进行远景规划,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在吕布走投无路的时候,陈宫能够给他找出一条安身立命的办法。在吕布被袁绍追杀的时候,陈宫也帮他在张杨手下谋得容身之处,甚至为偷袭兖州做好了准备。在兖州之战中,陈宫表现极为出色,比超一流谋士也不遑多让了。他不但设计拿下了兖州和濮阳,还看破了曹操的用兵思路,差点将曹操烧死在濮阳城中。我认为战场用计和反制阴谋这两方面是陈宫最为擅长的,路线规划是他的缺陷,外交用计比较一般。这也是为啥在徐州站稳脚跟后,陈宫除了对荀彧阴谋诡计的防守反击中表现出色,其他方面没太大建树。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徐州也有自己的一流谋士,这便是陈珪陈登父子,他们与陈宫各有擅长。陈登和陈珪父子对于战场交战不太擅长,而在外交用计和反制阴谋上却也很出色。从曹操第一次打徐州开始,这对父子就积极参与到徐州防御中,并且先后给陶谦和刘备出了不少主意。这三位一流谋士的能力正好能够互补,再加上刘关张三兄弟和吕布的军队,曹操不敢轻易与徐州军刚正面。很可惜的是,陈家父子与陈宫在利益归属上有很大的矛盾,所以他们在对抗曹操的观点上表现得针锋相对。这最终成了吕布败亡,曹操入主徐州的重要原因。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陈家父子是徐州本地文武官员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观点是吕布与刘备联合,充分利用徐州及周边州郡的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对抗曹操。如果能够获胜,自然保住他们在徐州的利益。如果不能获胜,至少要打出与曹操谈判的机会,在谈判中保存徐州。这个方法虽然不太高明,但绝对稳妥。陈宫对于如何对付曹操并没有太具体的思路,只是尽量想办法提升吕布军的战斗力。一方面是高顺、张辽等人在徐州训练军队,另一方面则是与外部势力联合对抗曹操。与陈家父子观点不同的是,陈宫为吕布谋取的联军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刘备。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陈宫可以同意吕布与刘备联合。可一旦有他认为的更好的选择,他是反对吕布与刘备联合的。这一方面是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辈,长期放在身边不安全,而且张飞对吕布敌意很深,所以这不是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刘备军的势力太小,最强时不过一万人,在小沛时才五千。陈宫在考虑这些的时候忽略了刘备最为汉室宗亲的影响力,和关羽张飞万人敌的战斗力。他也没有考虑徐州本地文武和世家的态度,做出了这种武断的判断。因此在获知 袁术从孙策处取得传国玉玺,并且与吕布联合的打算时,便果断抛弃了刘备。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在这个过程中,陈宫没有考虑徐州本地文武和世家的利益,也没有考虑袁术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完全被对方强大的军力和袁家的声望所迷惑,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这个决策诱使吕布驱逐了刘关张三兄弟,也与徐州本地文武世家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裂痕。从这个角度分析,陈宫给吕布出主意联合袁术,驱逐刘备,完全是目光短浅和利令智昏的表现。而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让曹操有机可乘,后来逐个击破了袁术、吕布和刘备,夺取徐州、青州和北海,奠定了与袁绍争夺北方大地的基础。

醉梦三国(十章)陈宫目光短浅,注定不能成为超一流谋士

吕布本身有勇无谋,他的成功源于陈宫的计策,失败也是源于陈宫的失误,给人一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觉。正是由于这样的缺陷,陈宫这一类谋士不能以国事相托,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的宰制,扬长避短的使用和管理他们。在我看来只有诸葛亮、郭嘉等目光长远,又能在各个领域中挥洒自如的谋士,才是成就霸业的基石。而各个诸侯最终能否成就霸业,又不仅仅是谋士一个项目能解决的课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