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還有沒有基金?

過去的一個月被稱為區塊鏈行業的至暗時刻,從今年四五月開始項目方價格跌至“地板價”,到八月中旬區塊鏈基金的血本無歸,似乎幣圈要被推倒重來。

區塊鏈行業還有沒有基金?

Token出現的腰斬、膝蓋斬已落到基金頭上?

從2017年底,新湧現了大批區塊鏈基金,這些基金管理人不僅沒有基金管理經驗,甚至都沒有工作經驗,就躊躇滿志地管理起幾千萬甚至幾億的基金資產。區塊鏈基金也按照傳統基金被分為一級市場投資基金(這是主流),二級市場量化投資基金,母基金FOF,指數基金ETF等,市面上大多數是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投資基金。

這些基金通過投資BTC或ETH給項目方獲得項目發行的各類Token,待這些Token登陸某些交易所實現二級市場交易流通,基金在交易所賣出Token換取BTC、ETH等通用Token實現投資資金的回籠並實現收益,構成一個完整的投資閉環。

然而,這些基金的設立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短的只有六個月,長一些的也不超過兩年。基金的募資對象是持有主流Token的機構或者個人。基金的本金和收益計算多是以法幣計價:美元或人民幣。

從上述基金的成立期限可以看出,基金需要將投資項目到退出項目的整個時間跨度控制在6-12個月,這樣才能保證基金出資人LP所投出的BTC或ETH能夠被順利回收,當然,能否保證本金安全或是盈餘以目前的情況看都是奢望。

坊間傳說,最近的數字貨幣市場大跌使得這些機構的收益率全部為負。之前很多人講,大量Token出現的腰斬,膝蓋斬,腳踝斬,已經落在這些基金頭上。這些現象的發生,表面上看是因為主流Token的大跌,實際原因當真如此嗎?

區塊鏈基金投資變成了擲骰子游戲

基金投資本不是一件新鮮事,區塊鏈基金也是“基金”。

但是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是社會關係變革,可以顛覆一切關係和行業,包括投資行業。投資行業幾十年積累沉澱下來的規則和模式,在去年底和今年初被徹底拋進了“故紙堆”,不僅原有的投資機構們被戲稱為“古典投資人”(似乎離“古董”不遠了),就連這些“圈子”內的投資機構們也無所不用其極地拒絕“老古董”們進入區塊鏈投資圈,就怕被搶了生意,現在看起來,這種做法恰好幫助這些“老古董”完美地錯過了這次全行業“災難”。

按照投資鏈條,LP委託GP管理數字資產,GP通過投資項目獲得收益。其中,財富損失最大的是LP,聲譽損失最大的是GP,項目方面對的輿論壓力最大,既要面對這些機構投資人,更要面對廣大社區成員。現實情況是,同一個主體可能同時兼具三個角色。

對比一下傳統投資基金的做法。按照募投管退四個環節,看起來是按照時間順序一步一步完成的,其實四個環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系統。投資哪些行業,投資哪個階段的企業,以及退出渠道和方案,直接決定了面對什麼樣的出資人,募集什麼樣的資金。

募資:拿誰的錢,拿什麼性質的錢,拿什麼期限的錢,決定了後面的所有行為;同樣還涉及作為基金管理人對於投資人的承諾,比如:是否保證本金安全,是否保證收益,LP是否有其他優先權,以及是否存在開放期可以實現基金份額轉讓等等

投資:目前多數區塊鏈項目的投資都不簽署協議,即便籤署也難有法律保障。而在傳統投資行業,投資協議裡存在大量歷史凝結的核心投資條款,一方面保證投資人的權利,一方面約束創業團隊的行為,無論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沒有良好的約束和規則,都會招致人性的滑坡和向惡。比如:優先清算權,共同出售權,一票否決權,反稀釋條款,隨售權,以及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設立及表決機制等等。

管理:無論企業發展多大,都需要資源的支持,甚至於,規模越大,需要的越多,越廣。引入投資人,除了帶來資金以外,還需要行業產業資源以及戰略方向的把控,現有的區塊鏈基金能夠幫到項目嗎?

退出:在傳統股權投資市場,企業獨立IPO上市流通是小概率事件,被併購退出是主流做法。到了區塊鏈世界,如果不關心交易所規模大小,似乎上市流通就像穿鞋一樣簡單。這帶來的問題就是泥沙俱下,標的資產大量湧現,劣幣驅逐良幣成了行業規律,越是空氣,越會得到投資,因為越好被操縱。

上述僅是將區塊鏈投資與傳統投資作一簡單對比。

目前,行業最大的問題和障礙其實是沒有規則,沒有法律保障,沒有監管。即便按照傳統投資機構的做法來操作區塊鏈投資,如果沒有法律保障各類主體間的關係,沒有保障各類簽訂協議的有效性,沒有保障上述數字資產的產權,區塊鏈投資就無從談起,所有的投資行為就變成了擲骰子游戲,全憑運氣,全看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