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糖多會得糖尿病?患糖的真因?患糖後的症狀?如何控糖?以下!

由於糖尿病的”普及化“,很多人都是談“糖”色變。

“糖尿病是吃糖多得的”、“糖尿病一輩子都治不好”、“糖尿病併發證會死人的”…極高的關注度,引發了眾說紛紜的怕、怕、怕。

喝糖多會得糖尿病?患糖的真因?患糖後的症狀?如何控糖?以下!

一、首先喝含糖飲料,對得不得糖尿病來說,沒有那麼可怕,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單純的吃含糖食物,喝含糖飲料,沒有糖尿病的“基因”不會得糖尿病。

1、長期喝含糖飲料會讓體內的糖分增多,多餘的熱量儲存在人體內,會轉化成脂肪,最終導致超重或者肥胖。肥胖與糖尿病的發病有直接相關性。

2、普通的高糖飲料喝進人體後迅速進入血循環,血糖瞬間大幅度升高,胰腺無奈的承擔超負荷工作,長此以往胰腺“疲勞”,血糖上去了,下不來。

3、雖然含糖飲料不是直接因素,但是長期喝下去會引起一系列疾病。

導致肥胖、脂肪肝、升高血壓、腎結石、骨質疏鬆和骨折等。

4、吃甜食的人壽命可能比不吃甜食的稍短。

二、比喝含糖飲料更可怕的,是兩大導致糖尿病的因素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沒有點“內在因素”,不是輕易就招惹上的,要想得糖尿病就要努力的創造“條件”,多吃、多喝不運動,讓自己胖起來。

1、遺傳因素最重要,發病的最根本原因

糖尿病中,不論1型還是2型,都有家族發病傾向;25%-50%患病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這糖尿病都跟遺傳脫不了干係。

生活小例子:陳君,父母有糖尿病,他們兄弟姐妹4人都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他們4兄妹還都是60年代出生的人,當時還真沒有這麼都含糖飲料。因為他們的父母都有糖尿病,4個子女一個都沒有“逃出”糖尿病的魔爪。

2、肥胖因素最可怕,必須高度重視

喝糖多會得糖尿病?患糖的真因?患糖後的症狀?如何控糖?以下!

目前來看,肥胖超重患者發生糖尿病的概率,是非肥胖超重患者的3-4倍;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5%的患者屬於超重範疇。

生活小例子:富玉姐,168公分的身高,結婚前體重46公斤,標準的美人。生完女兒後,在優質老公的精心照料下,猛增的20公斤體重就沒有下來,加上她愛美味、喜甜食體重一直飆升,頂峰時體重85公斤。這種“幸福”20年後給她帶來的是“三高”,首當其衝的是高血糖,她自己多次說,“爹媽都沒有糖尿病,我這是吃出來的”。

遺傳與環境這兩條因素長期、共同作用,就易使人得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症狀中醫概括起來就是“三多一少”

喝糖多會得糖尿病?患糖的真因?患糖後的症狀?如何控糖?以下!

日常除了盯著測量“血糖”高低外,還要關注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的表現。

1、 多飲

由於內熱盛,肺胃陰虧,口燥咽乾,口渴多飲,而且是喝的多、尿的更多,喝水都感覺不解渴。

2、 多食

平日多食肥甘厚味,辛辣鮮香,蘊積內熱,食物在胃中腐熟消化的快,表現的就是吃的多,餓的快,甚至有時餓的“抓心撓肝”的不好受,自己都難以控制“吃”的慾望。

3、 多尿

腎陰不足,虛火上炎,體內水液代謝紊亂,肺、脾、腎功能失靈,陰津尿液一起排出,表現的特點稱“飲一溲二”,通俗的說就是喝1瓶水的量,尿1瓶甚至2瓶的量。

喝糖多會得糖尿病?患糖的真因?患糖後的症狀?如何控糖?以下!

1、 消瘦

脾胃損傷,水谷精微物質生成的少、消耗的多,五臟六腑、四肢肌肉得不到營養,吃的再多也“不長膘”,反而明顯見瘦。

四、糖尿病的併發症嚴重了要命

糖尿病時體內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可以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睛、腎臟、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功能障礙。常見的7大併發症

1、 足病

糖尿病造成的血管硬化、神經損傷,血管閉塞,足先後出現水腫、發黑、腐爛、壞死,最後形成壞疽。一旦截肢後,兩年內死亡率大於50%。

2、 腎病

早期特徵表現是蛋白尿,漸漸高血壓、水腫,晚期出現嚴重腎功能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3、 眼病

主要損傷視網膜,最終導致失明。

4、 腦病

出現認知障礙的系列表現,加速老年痴呆。

5、 心臟病

出現冠心病、心動過速;無痛性心肌梗死較高的發病率,可達24%~42%;

6、 胰腺癌

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危險遠遠高於非糖尿病人,增加約80%,危害性很大。

7、 皮膚病

常見多發的有皮膚感染、皮膚瘙癢、感覺異常。

五、3大好習慣助你遠離糖尿病

除遺傳因素,後天環境因素對防治糖尿病來說絕不可忽視。中醫“未病先防”的思想,在糖尿病預防中非常重要。因為糖尿病一旦得上,很難治療並且有那麼多可怕的併發症,甚至是不可救藥。“防患於未然”提醒我們:不得不防!

1、 科學飲食,戒菸戒酒

喝糖多會得糖尿病?患糖的真因?患糖後的症狀?如何控糖?以下!

飲食配伍按照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高維生素的原則,在保證合理體重及工作、生活的基本需要基礎上,不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和五穀雜糧,遠離菸酒。

1、 生活規律,勞逸結合

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每天睡眠在6-8小時,睡眠經常不足或過多都會增加糖尿病。不久坐,尤其是長期坐著工作時,適當的放鬆一下,伸伸胳膊踢踢腿。

2、 堅持運動,降低體重

每天走路、遠足、游泳等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都可選擇,關鍵是運動的時間和頻率要有基本保障,確保能有降低體重的效果。肥胖者尤其是腰圍大的人,更要控制,加大患糖尿病的風險。女性腰圍不要超過85公分,男性不超過90公分。

特別提示:雙親中患有糖尿病而且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運動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預防。

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後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