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可以没马云,京东不能少强东


阿里可以没马云,京东不能少强东


从中国最牛的老板到中国最牛的老师,其实只需要一封公开信。

作为全中国最出名的英语老师——马云,在教师节给自己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昨天,他在一封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中宣布:

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很明显,过了知天命年纪的马先生,想激流勇退了。可以看到的是,最多一年后,马云将以左手公益,右手教育的新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如果说马云是在享受过节,那么大强子刘强东无疑是煎熬渡劫了。

美国性侵案迟迟没有定调,尽管三天前大强子的代理律师夸下海口将“永远结案”,但事实上永远依旧还是那么遥远。

话又说回来,这洪水滔天的大案并不影响大强子的继续担任京东的“带头大哥”。京东集团曾公开宣称:刘强东不会离开京东,相关丑闻不会影响他的正常工作。

自此,马云向左,刘强东往右。中国互联网电商两大巨头的掌舵者,在去留问题上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不想留与不想走,这两个看似是因为个人性格和年龄差距不同而做出的不同选择,实际上是两家公司当前现状下的必然抉择。

先来说阿里,在外界看来,马云是与阿里巴巴划等号;但在马云自己看来,并非如此。

正如他在公开信中所言: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

马云说这句话是有底气的,因为在9年前,马云曾用合伙人制度亲手开启了阿里巴巴的“后马云”时代。

9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9月10日,阿里著名的18罗汉辞去创始人职位,马云亲自宣布阿里进入合伙人的时代。

2013年1月15日,马云宣布辞去阿里集团CEO一职。

2013年3月11日,阿里集团董事局任命陆兆禧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

2015年5月7日,张勇接任陆兆禧任阿里巴巴集团第三任CEO。

2016年10月8日,井贤栋接任彭蕾任蚂蚁金服CEO。

2018年4月9日,井贤栋接任彭蕾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兼任CEO。

另外,阿里巴巴还表示将在2019年对VIE架构进行调整完善,调整的核心内容为减少马云和谢世煌的个人控制力,改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和高管们集体控制,目的是为规避“关键人风险”。

在频繁的高层人事更迭下,马云在阿里巴巴的影响力正在慢慢淡化;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这种合伙人制度下,让阿里巴巴人才储备军的深度在不断加强。

就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来看,没有哪一家的人才板凳深度比阿里更深。

百度的7剑客先后凋零、腾讯的五虎所剩无几,只有阿里在18罗汉后,硬生生通过机制培育出了如今的26位合伙人。

换句话来说,“良将如潮”的阿里,并不缺一个马云。

事实上,阿里巴巴如今的现状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张勇和井贤栋的率领下,70后来到了阿里的舞台中央。而在他们的身后,更年轻的80后也已经蓄势待发。

在阿里的管理团队中,80后占比已经过半,淘宝总裁蒋凡就是加入阿里四年多的85后。

2017年2月,阿里宣布新增的4位合伙人中,蚂蚁金服平台数据事业群研究员胡喜、天猫技术部研究员吴泽明就是80后。

合伙人机制的运行、“良将如潮”的局面,让这几年阿里在新零售、生鲜、物流、云计算等战场频频告捷。

事实上,从后马云时代到无马云时代,从本质上来说,差别真的不大。

毕竟,当初西湖边种下的那些小树苗,如今都已经长成了苍天大树,足以为如今的阿里遮风挡雨了。

当然,喜欢和马云唱对头戏的大强子,很明显是对“合伙人制”不太感冒的,在他看来,“大家长制”才是最适合京东的发展道路。

大家长嘛,自然是大强子本人。

京东发展这么多年来,从打当当、国美、苏宁,再到如今的阿里,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强子就像一头狼王,率领着自己的小狼崽们冲锋陷阵。

但大家都知道,狼王永远只会有一个;而刘强东,无疑就是京东那头名副其实的狼王。狼王对京东的控制力,绝对是说一不二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强东虽然在京东只有16%的股权,但他一个人在京东拥有79.5%的表决权。

另外,京东的章程中有一个非常不寻常的条款,即禁止董事会在刘强东不在场的时候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如果没有刘在场,或者除非他自己回避,董事会不得举行正式会议。

条款甚至明确规定,刘强东在“违背其意愿的任何限制”期间仍然可以保持权力。

换而言之,没有刘强东在,京东这么大个公司是无法召开董事会的,哪怕刘强东在监狱也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京东的一贯局面是“铁打的董事长,流水的ceo”。

自2016年沈皓瑜离职京东商城CEO后,京东就开始实行轮值CEO制度,CEO一直未被固定化。

很多人对刘强东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腾讯利用拍拍网突袭京东未果来证明京东离开大强子也是能自行运转的。

事实上,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着另一番真相——当初的刘强东显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京东每天晨会的电话都要接到他在美国的办公室,他哪怕不发言也要旁听,并且在大问题上也要等他来拍板决断。

上头不放权,下头自然也不敢僭越。

在科技记者王潘的《中国手机往事》一文中,关于京东的一个小插曲证明了这一点。

2016年,当时锤子已经快发不出工资来,罗永浩带着锤子的首席技术官吴德周来到京东求助,希望京东能打一批锤子 M1 的预付款。当时京东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在到底要不要支持锤子的事上犹豫不决,几天没睡好觉。

毕竟,这可是金额数亿的垫款。

最后,胡胜利踌躇满志的给大强子打了个报告将罗永浩的创业精神夸了一通,并称自己愿意为所有的后果承担代价。刘强东看到邮件后只回复了两个字——“同意”。

不久后,京东还为此专门修改了规则,即预付款在一定额度内可以让事业群负责人自己审批,不需要上报刘强东。

不过,到了 2017 年上半年坚果 Pro 即将发布、罗永浩再次申请预付款时,一位京东高管再次发邮件让刘强东审批,这让刘强东有些生气:“不是说了预付款不用我审批吗?”这位高管解释称,坚果 Pro 还没发布,网上就已经全是锤子的负面报道了,自己也拿不准。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去年底,有记者问到马云对阿里投资ofo一事持有何看法时,他直言:“我确实不知道我们投了哪家共享单车,到现在也没搞清楚”,“ofo?可能投了一点点吧,不多吧?”。马云强调,在这件事上,CEO张勇可能比自己了解的要更多。

两者之差别,由此可见。

面对合伙人制下的阿里,马云想退就退,并无多大顾忌,而与之相对的是,在大家长制下的京东,刘强东未来依旧任重道远。

要想像马云那般潇洒的退休,对刘强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