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天地大美,築人間真愛——愛情地標《經緯之心》冼穎紅設計初心

原天地大美,築人間真愛——愛情地標《經緯之心》冼穎紅設計初心

2018年8月17日,七夕,愛情小鎮——大興安嶺新林洋溢浪漫。由中共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主辦的中國·大興安嶺新林"愛情座標點"地標(雕塑)全球徵集設計頒獎儀式,在新林區紅旗廣場舉行。

來自廣東的玉雕師成為儀式焦點,她叫冼穎紅——玉文化圈裡的卓瑪措,當天唯一的最佳創意獎獲得作品《經緯之心》,正由她設計完成。

1.大獎

愛情小鎮,從設計出發

原天地大美,築人間真愛——愛情地標《經緯之心》冼穎紅設計初心

大興安嶺地委委員、宣傳部長劉洪久為獲得最佳創意獎的冼穎紅女士頒發獎盃和獎金。

原天地大美,築人間真愛——愛情地標《經緯之心》冼穎紅設計初心

新林區委副書記、區長林建軍為冼穎紅女士頒發形象大使證書並贈送寓意深刻的禮品。

這是一個大獎,數億人關注的大獎。

活動開始時間掐秒於8月17日9時13分14秒,諧音寓意"一生一世",契合於活動主題,凸顯了活動重要性和相關部門對活動的重視程度。活動由新林區委、區政府承辦,行署文體廣新局、大興安嶺電視臺、大興安嶺日報社協辦,吸引了海內外數億人的關注。

層層篩選,網絡投票,並在北京王府井等公眾環境展示活動進展,《經緯之心》最後戰勝包括海外的設計作品,榮獲大賽最佳創意獎,並贏取2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應該說,這樣的大獎,實至而名歸。

大興安嶺地委委員、宣傳部長劉洪久親自為冼穎紅女士頒獎。新林區委副書記、區長林建軍也為冼穎紅女士頒發證書並贈送寓意深刻的禮品,聘任冼穎紅女士為"中國愛情小鎮形象大使"。

冼穎紅女士捐出全部獲獎獎金20萬元人民幣。回報愛情小鎮人民,對於冼穎紅而言,這樣的機會也同樣是人生的最高大獎。

2.大愛

成功設計,從情感出發

面向全球投票,最終在數億人的苛刻挑剔中脫穎而出,《經緯之心》是如何誕生的?

時光永遠,真愛永恆;世界在變,唯愛不變。一個南國女子的設計作品,最終被北國文化所接受,於海內外競爭對手中勝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愛,因為對愛的執著和理解。

原天地大美,築人間真愛——愛情地標《經緯之心》冼穎紅設計初心

冼穎紅女士發表獲獎感言。

冼穎紅自幼學習玉雕。這是一個愛意滿眼的世界。琢磨的是硬度稱王的翡翠,溫潤的卻是一顆慈善的心。早期的佛公、觀音、如意、手鐲……到後期各種創意雕刻如飄花玉壺、祥和老人、喜樂濟公等等,玉雕形式和內容在變化,愛的情懷卻一直沒變化,"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這始終是一個心繫真善、情牽男女的行業。無論你設計什麼、雕刻什麼,都得心中有愛,手下有情。《經緯之心》的作者,就這樣沉浸在愛的思考中走入今天這個中國的設計時代。

冼穎紅少年時代喜結佛緣,獲賜法名卓瑪措。佛學路上冼穎紅更強調愛的博大、深沉、執著和純粹。《經緯之心》獲得的20萬元獎金,她全部無償捐獻給新林當地的扶貧、教育事業。再次展現了一個玉雕企業家和藝術設計師的情懷,這也非常符合"愛的邏輯"。

原天地大美,築人間真愛——愛情地標《經緯之心》冼穎紅設計初心

冼穎紅女士接受媒體採訪。

在介紹《經緯之心》時,冼穎紅動情地說:"經緯定位時空,愛情定位人生幸福。幸福,是愛情的起點,也是愛情的歸宿。"她說,經緯之心寓意"天地之心"、"情感之心"、"永恆之心",沒有心,就沒有世界的共鳴,沒有愛情的共鳴。用愛情定位新林,也就是用心定位新林,用心尋找幸福,用心建設新林。她認為,用愛心塑造一個溫潤如玉的時代,這就是當代設計師的使命。

《經緯之心》選取特定空間的交叉點——北緯52°13′14″(諧音"我愛你一生一世"),東經124°41′31″(倒讀諧音"一生一世只愛你"),以空間定位構成愛情定位。

作品整體以"心"為造型,突出主題"經緯之心",啟發世人對真摯情感的尊重、經營、管理和呵護,是對美好愛情的頌歌。不鏽鋼裝置心形造型線雕印鑄玫瑰99朵,地面玫瑰心形9999朵;頂端飾鑽石造型,與玫瑰同構愛情語言。基座心形白玉臺階共9級,白玉臺階寬厚博大,與藍天相映相應,寓意以愛情昇華生命,是為愛的頌歌,旨在鼓勵人類純潔高尚的愛情。心圃以玫瑰組織"經緯之心"醒目漢字四個,以紅杜鵑999株縈繞。

作品凝聚全世界的經典愛情元素,為貫穿於人類歷史遍佈於文明角落的愛情確立了標準,那就是——"一生一世只愛你,我愛你一生一世"。

這得益於設計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信仰、堅持和體認。冼穎紅不僅是虔誠的佛教信徒,也是中國文化的堅定踐行者。她創辦和主導玉石文化品牌傳播機構——廣東上品神韻翡翠玉石產業鏈管理有限公司,一直以"上傳中式生活,品味藝術神韻"為發展信念。

《經緯之心》獲得的成就,同樣也受到冼穎紅女士海外求學經歷的影響。能吸納全球眾多愛情符號元素,背後以開闊的國際視野支撐。早年冼穎紅女士曾經求學於英國,專修藝術設計,這段歷史使她得以廣泛對照與吸納,形成了人類學視野下的藝術觀。

正因為中外兼修,以融會貫通的氣度在人性層面深入愛情之思,《經緯之心》才得以呈現出對人性價值的歷史理解。《經緯之心》創意獨特,既順延傳統的愛情話語模式,又結合地方人文特徵,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具有區域個性和時代個性的情感語言,表達了當代人對情感和愛情的理解,構成了共通於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國家、不同階層的表達方式。設計作品"於端莊處見創意,於創意處見傳承,於傳承處見永恆",其文化凝聚系統深度契合於當代公共環境美學精神。

用愛和幸福定位人生,《經緯之心》贏得了評委專家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最終榮獲唯一最佳創意獎。

3.大器

玉雕昇華,從跨界出發

原天地大美,築人間真愛——愛情地標《經緯之心》冼穎紅設計初心

冼穎紅女士向人們致意。

《經緯之心》優雅的造型,彰顯的是大家氣象。同時,這件雕塑設計對於愛情小鎮而言,對於玉雕界而言,也都是一件"大器"。

作品成為東北大興安嶺新林城市發展基調的重要符號,也將為無數人確立愛情與幸福的標準,提供堅實參考。這當然是一件"大器",大興安嶺的大器,愛情與幸福的大器!當天新林區主要領導接受冼穎紅女士20萬元饋贈後,為其頒發形象大使聘書時,回贈了愛情小鎮的老樹根根藝作品《把根留住》,希望她把愛心獻給新林的同時,永遠把根留住,把愛情小鎮新林當作永遠的家。情感的交流、對話,凝聚在《經緯之心》上,《經緯之心》以藝術大器見證了人間大愛。

對於玉雕界而言,《經緯之心》的誕生,也極具話語內涵。

通過城市公共文化設計,參與當代空間建設,輸出玉文化,這是玉飾設計師和玉雕人貢獻才智的新途徑。活躍在玉石界的成千上萬的玉雕師和玉文化工作者,可以藉助公共環境設計,把玉文化和公共空間藝術結合起來,從而促進中國公共空間藝術的提升,為空間環境的中國化提供支撐,這將極具歷史價值。業界人士認為,《經緯之心》以玉雕設計的思考切入公共空間藝術,用中國文化底蘊整合文化資源,使城市地標得以呈現更醇厚的東方韻味,為城市文化品質新提升,提供了堅實基礎。北國大興安嶺的新林小鎮,自此不僅僅擁有了"愛情小鎮"的標籤,也有了溫潤如玉的情懷與期待。

把玉雕思維運用於城市藝術,在更大的實踐環境下思考雕刻藝術,對玉雕藝術技能提升也大有裨益。無論是玉雕師個體工作還是中國玉雕的整體水平提升,從個人飾品消費為主轉向公共文化參與,都具有嘗試意義。因此《經緯之心》獲得社會認可,對於中國玉雕刻意義重大,其成功意味著玉文化在更深廣的生活領域中,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如何為玉文化的傳播開發新的路徑,如何讓中國的玉石原料找到更好的開發平臺,玉雕師如何拓寬服務社會的空間?關於玉文化產業的諸多問題,《經緯之心》都可能是一個尋找答案的探索。一片冰心在玉壺,《經緯之心》設計師冼穎紅女士建議新林方面更深度地考慮愛情文化與玉文化的結合。她呼籲更多的玉雕師一起關注這個愛情小鎮,在中國崛起的歷史背景下,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一起在對愛情小鎮的關注中做一次探索之旅,探尋人類情感的藝術表達。冼穎紅女士說:

"那將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旅程,一個灑滿愛的旅程,一個幸福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