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七夕節」爲題的唐詩大比拼,你喜歡哪首?

周曉明(錫東刀客)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那麼唐人筆下的詩又是如何描述七夕呢?筆者特從全唐詩中精選數首,並予以簡評,以饗讀者。

以“七夕節”為題的唐詩大比拼,你喜歡哪首?

星空璀璨的夜空

七夕賦詠成篇

沈叔安

皎皎宵月麗秋光,耿耿天津橫復長。停梭且復留殘緯,

拂鏡及早更新妝。綵鳳齊駕初成輦,雕鵲填河已作梁。

雖喜得同今夜枕,還愁重空明日床。

沈叔安,善詩文,大唐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至潭州都督、刑部尚書、吳興郡公。此詩七律,但也可做排律看,因為句句對偶。氣象空闊,迂迴曲折,雖喜還愁,別有深意。

七夕賦詠成篇

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凌風寶扇遙臨月,

映水仙車遠渡河。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何仲宣,唐武德、貞觀間人。全唐詩僅錄此一首。此律善用疊句,日日朝朝,映水凌風,歷歷冉冉,向曉通宵。意猶不盡,離愁復多。

以“七夕節”為題的唐詩大比拼,你喜歡哪首?

浪漫的節日

七夕

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宋之問,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名氣比以兩位要大得多了,特別是《渡漢江》中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成為千古名句。

此詩五律,以物比喻,天上人間,別易見難。

以“七夕節”為題的唐詩大比拼,你喜歡哪首?

天上人間

同賦山居七夕

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唐朝宰相。李嶠生前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此律明月高天,花庭雲岫,境界奇高,並想像豐富,當屬佳作。

七夕

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

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崔顥,汴州人,唐代詩人。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此詩人在長安,遙想天際,鬥牛星轉,瑤階流螢,寫得身手雙暢,情意鬱然。

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珮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清江,會稽人,善篇章。大曆、貞元間,與清晝齊名,稱為會稽二清。此詩亦為五律,寫聚少別多的憂愁離恨,情真意切,直抵胸意。

這些詩當中,官位最高的是李嶠,名氣最大的自然是崔顥,一首黃鶴樓流傳千古,詩學成就最高的應該是宋之問。但這幾首寫七夕的詩,總體平庸,難成經典,但是也不特別爛,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喜歡哪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