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或"撮罗昂库",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是千百年来赫哲族等几个北方少数民族居住房屋建筑的叫法。撮罗子是赫哲族语言,"撮罗"是"尖"、"昂库"是"窝棚",这是赫哲人的叫法;"斜仁"是"木杆","柱"是"屋子",这是鄂伦春、鄂温克人的叫法。同样一种的房屋建筑不同民族的叫法不一样。结合一下,把两种名称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这正是"撮罗子"最主要的特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森林中的撮罗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饶河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饶河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

以捕鱼为生的赫哲人,为了防止洪水和居住安全,一直将其住宅建筑在江河沿岸的高处,这样既可以便利捕鱼,又可以避免江水泛滥的冲淹,减少自身的损失。另外,由于渔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赫哲人还建有临时性住所。这类临时房子多数都建在捕鱼场所的江边上,称“撮罗子”、草窝棚等。史书《辽东志》对这种临时性住房有如下记载:“人无常处,桦皮为屋,行则驮载,住则张架。”说得十分简单明白。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民族风情演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山林高处的撮罗子

《黑龙江志稿》中记载:“赫哲人无庐舍,以木为架,覆以茅草或盖桦皮,四周亦以木皮裹之,大如一间屋,数口栖居于中,谓之日磋落。居无定处,或一月一迁,或终岁数迁。移动时,男妇数人负之而去。”这样的住所搭建简便,搬迁容易,是捕鱼生产的良好住处。现在,这种简易的窝棚在赫晢族地区的捕鱼旺季还时常能看到。有的时候我们在黑龙江岸边的高处能够看到闲置的撮罗子,主要是赫晢族人打渔的暂住点。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黑龙江岸边的撮罗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固定的撮罗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撮罗子”你住过吗?

撮罗子聚居点

撮罗子内的空间也有大小,大的高约一丈,小的高约半丈,地面直径一丈二三尺至一丈六七尺。如门向东开,则在室内北、南、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架子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去湿。铺和门之间的中央空地,是烧火取暖做饭的地方。按照这些民族的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北面(正面)是安放神位之处,最为尊贵。平时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贵客才能在北铺坐卧。说明北方少数民族男尊女卑的思想还影响很大的。有机会你可以来黑龙江旅游真实体验住一下撮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