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大概600天前,当“全面屏”第一次在小米发布会PPT上出现时,就注定了一场纷争的开端。按说600多天也不算短,在走马灯般更迭的手机圈,足够乔布斯玩死诺记,也足够贾跃亭玩坏乐视。可偏偏就是“全面屏”这样一个概念,让整个手机圈玩了两年都没彻底玩明白。在18:9、齐刘海、美人尖这些“准全面屏”当道的时代,“真”全面屏反而成了一个伪概念。

是的,如果你把100%屏占比当成评判标准,那全面屏和永动机就是一对儿对仗工整的伪概念,或者是物理定律中经常出现的那个“理想状态”。但换一个角度,我们似乎也并不需要100%屏占比。在没有任何边框的理想状态下,握持和误触基本可以划等号,这显然是十分不理想的。

所以全面屏或许并非臆想中的“全都是屏”,更现实也更容易理解的内涵是实现手机正面的一体化设计。

因为我们实在太爱一体化的产品设计了,而且是那种不自知的爱。还是拿手机来说明:背部指纹破坏了手机背部的一体化,所以我们“讨厌”它,锤子的LOGO指纹稍稍改善了这种状况,于是被称之为好设计;凸起的摄像头也破坏了手机背部的一体化,所以我们“讨厌”它,就算品牌实力强如苹果,因为“激凸”也没少被揶揄。所以未来手机的形态之一,可能是这样的:正面一块屏幕,背面一块钢板,中框没有任何开孔。一体化的最终结局竟然是一块砖头!但没办法,这就是爱!而且,从这个意义上,全面屏和苹果倡导的取消耳机孔竟然殊途同归,what?

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虽然严格来说,即使有一点点边框的存在,都不算是完全的一体化,但在我们的感官进化到零容忍的地步之前,有无消灭那些可感知的破坏正面一体化的元素,才是全面屏“准”或“真”的现实标准。换言之,谁消灭了全面屏的四大天敌,听筒、前置摄像头、光线传感器、正面指纹识别,谁就是真全面屏。

在这个标准下,重新审视一下几款典型的全面屏手机:

1. 小米MIX 2S属于准全面屏。虽然小米是第一个提示全面屏手机概念的厂商,但原因很简单,在MIX 2S上,除了听筒通过隐藏式设计勉强被消灭外,前摄、光线传感器只是从C位移到了蹩脚的角落,指纹识别也只是进行了“拆迁”。

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2. iPhone X属于准全面屏。对于推进全面屏而言,苹果用FaceID彻底消灭了指纹识别属于有用功,而为此增加的齐刘海和一堆传感器则属于无用功甚至负功。

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3. 三星S9/9+,NOTE9属于准全面屏。这其实是个挺难让人接受的事实,世界第一的屏厂竟然拿全面屏没有办法。Galaxy S9的屏幕素质大概是目前这个星球上最强的,但跟真正的全面屏有什么关系呢?

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4.魅族16th,准全面屏。魅族新出的16th颜值其实已经很高了,但还是办法做到将额头、下巴完全隐藏,跟三星S9一样的设计理念。

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至于其它iPhone X的模仿者就不用一一评判了,在消灭“天敌”促进全面屏实现的角度,这些手机穷得只剩下销量了。留下来的种子选手,反而只剩了当初最不被待见的蓝绿大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相继推出异曲同工的NEX和FIND X后,vivo和OPPO前几年营销上的高调和技术上的低调更像是一种“蓄谋已久”的战略,扮猪吃虎,一招致胜。至少在全面屏这个概念上,目前OV的旗舰的确是走在了最前面。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屏占比,更重要的是二者都通过技术手段消灭了全面屏的四大天敌,完全符合前文所提的判定标准。

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不是所有的全面屏手机都能称为“全面屏”

FIND X是利用3D结构光消灭了指纹识别,同时又利用双轨升降机构将摄像头、听筒和一堆传感器都隐藏起来;NEX则是用几乎独家的屏下指纹消灭了实体指纹按键,用全屏幕发声消灭了听筒,用屏下传感器消灭了传统的传感器开孔,用升降式摄像头解决了前摄隐藏问题。此时的蓝厂和绿厂更像是黑猫和白猫,抓住耗子都是好猫!

当然,从产品的角度而言,NEX和FIND X都可以找出一大把问题:太厚太重、升降机构可靠性、屏幕指纹识别率、屏幕发声效果……,所以从来也没有将这两款手机做主力机推荐。但换一个角度,这些问题都是激进的技术策略的短期副作用,站在技术进化的视角下,这种激进不是比一管牙膏挤两年强太多了吗?

So,“全面屏”手机那么多,实现了正面一体化的真全面屏目前真的只有两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