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一言成就薛仁贵的一生


薛仁贵是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人,出生于隋朝614年,即大业九年。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够让敌人在开战前就下马跪拜的将军。从一个靠种植为生的乡村农夫到战功显赫的大将军,薛仁贵不仅有良好的政治才能,更是有极为惊人的军事才能。在政治上,作为地方父母官的时候,他大力发展生产,使亡国者感恩戴德。在军事上,一生征战40年,仅仅失败过一次,一生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错误,并撰写了《周易新本古意》一书,成为史上第一部军事辩证法理论。后来,李隆基评价他:“勇猛罕见,古之未有。”

妻子一言成就薛仁贵的一生

然而这样一位军事奇才,却是其妻子一句话,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少年时期,薛仁贵家境清贫,以种田为生。当时,家族内的人认为应当迁祖坟以改风水。一天,他们打算改迁先辈的坟墓,妻子柳氏却说:夫君虽然有出众的才华,但是需要等到机遇才能施展出来。如今天子亲征东辽,在招募勇猛的将士,这么难得的机会,你怎么你不去呢?等到富贵衣锦还乡之时回来,再改葬也不晚啊。”于是乎,徐仁贵听了妻子的话去应征,开始了新的人生。

投军之后,正值唐太宗李世民举兵征战高句丽。随军来到辽东,碰巧遇到会郎将刘君邛的军队被包围。说时迟,那时快,薛仁贵骑马飞奔前去营救。一下子就把敌军的将领首级斩下,并系在马上带回。吓得敌军落荒而逃,众人均惊叹,至此“薛仁贵”三个字在军队中开始小有名声。如果说,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锻炼”而已。那么到达安地之后那便是真正的大显身手。

妻子一言成就薛仁贵的一生

军队继续征战到安地,最为高句丽的重镇。安地高墙深池,重兵把守,坚不可摧,想必是一场硬仗。然而,乌云压城,面对兵临城下的局面,敌军名将高延寿率了20万大军前去支援,誓死抵抗。为了立立功。薛仁贵身穿一袭白衣,尤为显著。战争中,薛仁贵一身白袍,手里拿着戟枪,腰间别着两张弓,单骑冲阵。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唐军大举跟进,直此敌军溃败瓦解。看到这一幕让即使战争经验丰富的李世民尤为惊讶,马上派遣使者前去问后才知道是薛仁贵。从此薛仁贵被封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并赐予众多良马、牲口、奴和绸缎。从此,薛仁贵在军中越来越有名望。

如果说薛仁贵一次两次打赢立功是幸运,那么在之后这么多次的战役中,足以证明他的军事作战能力和才华。也因此有了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丽等广为流传的故事。

龙朔元年(661),铁勒一带作为唐朝的边境,遭受侵犯。那里曾经是整个草原的中心,对于漠北各个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块肥肉。于是回纥又开始进犯,企图夺走这块大饼,双方再次交战。出征前,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行军副大总管,并宴请将士。宴会上,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者,一箭能够穿透七层铠甲,你射5层试试。”薛仁贵应命取来弓箭,“嗖”的一声,还没来得及眨眼,箭已经射穿过5层铠甲。如此惊人的表现让唐高宗也大吃一,并赏赐了一件更加坚固的铠甲。

妻子一言成就薛仁贵的一生

出征以后,唐军一到天山,回纥九姓铁勒便聚集10余万士兵,借以天山地形优势,阻击唐军,并派遣数十名大将前去挑战。薛仁贵拉开弓,发了三箭射死三人。敌军其余将士见此情景,均被震慑到了,一个个下马投降。唐军乘势挥军掩杀,九姓铁勒大败,纷纷投降。对于那些投降的士兵,薛仁贵下令坑杀。之后,又率领军队继续往北,生擒了九姓铁勒首领三兄弟。从此铁勒衰败,不再是唐朝边境的忧患了。此战结束后,军队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然而,这样一个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将士也有因失败被贬为一介平民,这也成为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失败的经历。

咸亨元年,在吐蕃之战中,郭待封被任命为副将,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率领十万大军前往吐蕃。作为名将郭孝恪之子,郭待封自认为资历和官职等都高于薛仁贵,不甘心屈于薛仁贵之下,多次违背命令。经过长途跋涉,唐军到达大非川,即将前往乌海。数日的行军,道路崎岖,茫茫高原,环境气候险恶,造成了士兵的各种不适。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薛仁贵做出了作出了“乌海(今花石峡一带)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时机”的判断。于是让将郭待及军队万人就地留守,独自率军前往乌海。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薛仁贵,迅速取得了胜利并获得万余头牛羊。此时,得到消息,副将郭待封独自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在路上遭遇吐蕃20余万大军袭击而惨败。此刻,薛仁贵无奈只好退军大非川。半路上,却遭遇吐蕃40万大军的埋伏袭击,最后敌众我寡的局势下,以失败告终。一代名将,回到长安后,尽管劳苦功高,却也被贬为平民。

妻子一言成就薛仁贵的一生

晚年时候,因念及旧功,开耀元年(681年),薛仁贵被唐高宗重新起用,永淳元年(682年),突厥阿史德元珍率军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并取得大捷。一年以后,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被追认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