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哪有那麼好解決的

婆媳矛盾哪有那麼好解決的

這兩日一段婆媳的微信聊天記錄火曝了微博和朋友圈,相信大家看完都陷入了沉思,究竟孰對孰錯?一時間吃瓜群眾討論不休。

好朋友小林可以說是感同身受,她給我講了一段她的故事:

小林是80後。自小家庭條件優越,是個性格要強的女人。本科就讀於國內某知名985&211名校,去美國留學讀研薰陶了幾年,畢業後放棄了國外世界500強的待遇豐厚的工作offer,選擇回到國內大展一番拳腳,加入了一家初創企業,成為了一名管理人員。

在這裡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一個外貌英俊瀟灑的帥哥,比她大三四歲,同樣畢業於國內名校,事業努力上進,很會疼人,但有一點就是他生長的原生家庭思想很是傳統,尤其是他的父母,可小林並不介意,覺得正好可以跟她自己的性格互補,婚後生活那是相當甜蜜幸福,也有了自己愛情的結晶,從這裡開始事情慢慢發生了改變。

由於是創業大軍的一員,她和老公經常加班出差,幾乎無暇顧及孩子,於是小林的老公將她的婆婆跟公公接到家裡照顧孩子。因為忙,小林無法正常給孩子母乳哺育,每當她一回家,婆婆就會追著她要給孩子哺乳,而且當她餵母乳時,婆婆總是站在一旁看著,這讓她總會覺得不自在,所以她會暗示婆婆留給她私密的空間哺乳,可婆婆總是大不咧咧地說“都是女人,不打緊”,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叫來他的公公,小林為了保護女性的隱私就會立馬停止哺乳,可結果就是遭到婆婆得一陣數落,為了孩子的小情緒,她選擇沉默不語,畢竟她覺得這是虧欠了孩子的。

她還提到,婆婆總是喜歡在孩子哭得時候就抱起來哄,尤其是夜裡,這導致了孩子形成了一哭起來只要沒人抱著哄就會停不下來。小林跟婆婆溝通了這件種方式的問題,這樣就會給孩子養成較差的作息習慣和性格並且也會讓老人帶孩子很辛苦。可婆婆告訴她,“你懂什麼,小孩子哪有什麼性格和習慣的,這個時候的小孩最好玩兒了,就是要多哄哄,再說我哄他我願意,不累”。

小林不好跟婆婆當面反駁,就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老公,希望老公能出面解決,可老公安慰他說“老人思想比較傳統,怎麼能跟你這海歸比呢,他們幫咱們帶孩子很辛苦,就隨他們,讓老人開心一些,等孩子稍大一些了,我們再糾正他。”,聽到老公這麼說,她便不好再追究這事了。

可是就在不久之後,引發更大矛盾的導火索就從一把兒童餐椅開始了。等到孩子開始自己學吃飯的時候,小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就給他買了兒童餐椅,然後告訴婆婆一定要堅持在兒童餐椅裡教孩子學吃飯,婆婆當面就應允了下來。

可當她外出搞業務一段時間回家後,就發現孩子不喜歡好好吃飯,非得大人跟在屁股後面一口一口哄著吃,經常是飯沒吃好撒一地,還把大人累得夠嗆。

小林就立即質問婆婆,家裡明明買了兒童餐椅,為什麼不讓孩子用兒童餐椅吃飯,這才走了幾天,就養成這種壞毛病了?您要知道學壞容易,學好難!我好不容易培養起孩子自覺吃飯的習慣,您這一帶全跑偏了!

小林的婆婆聽到後,覺得自己一把年紀帶孩子這麼辛苦,沒有得到一句關心就罷了反而被指責一通,於是不甘示弱地回答,“這是我的孫子,我是他奶奶,我有選擇照顧他方式的權利,再說小孩子本來就好動,讓他多跑跑有什麼不對的?還有我怎麼帶壞他了,他是搶劫還是放火了?!”

小林被婆婆的回擊搞得一時語塞,都說衝動是魔鬼,正在氣頭上的小林大為光火地對婆婆回應道:“以後不需要您帶我的孩子了。”隨後打電話給老公要收回婆婆的權利,婆婆也一氣之下賭氣出走了同時還打電話告訴兒子以後再不來了還指責兒子找了一個蠻橫的媳婦。一場婆媳矛盾因為對待孩子吃飯習慣的理念不同就這麼爆發了。好在她的老公及時趕回,攔住了婆婆安慰了老人,但是反過來卻將小林埋怨了一番,說她怎麼能這麼不尊重老人、不懂得剋制情緒。這可讓小林很是受委屈,負氣之下回了自己父母的家裡尋求慰藉。

婆媳矛盾哪有那麼好解決的

前面說過,小林性格要強,又是接受過西方教育薰陶的海歸,所以思想方面會比較開放和西化一些,對養育孩子方面有著很先進和開放的教育理念,但她的婆婆和公公那可是相當堅持傳統的觀念,所以摩擦在所難免,爆發這種矛盾就是情理當中的事情了。

婆媳矛盾哪有那麼好解決的

現實生活中,隔代撫養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現實生活中,像小林這樣的“隔代撫養”的現象十分普遍,有關帶娃問題的討論從未中止過,隨著二胎政策的普及,帶娃問題已然成為影響無數家庭婆媳關係和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對下一代教養觀念的問題更是激發了婆媳矛盾的新高度。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種,可是為了家庭的和諧幸福,身為新時代的女性的我們當然是要學的更加聰明和靈活。小林和婆婆應當如何化解這種矛盾呢?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人

小林作為孩子的母親,首先應當確立好自己第一責任人的位置,這個責任人必須是穩定的。小林的成長性肯定遠遠高於爺爺和奶奶,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可以為了孩子無條件地做出改變。

面對隔代教養的衝突,很多時候,只有媽媽可以做出改變。小林委屈嗎?有的時候真的是委屈可是,羚羊麻麻想跟像小林一樣的媽媽們說的是,如果你們想讓這個家庭穩定、和諧,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你就要勇敢的出來做這個第一責任人。為什麼不建議讓爸爸做,因為爸爸的成長性遠遠差於媽媽。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人的尊重都是相互的,隔代教養中的衝突並非可不能解決,大多數人只是不知道方法。多和老人積極溝通,儘量少帶負面情緒。遇到矛盾衝突的時候可以先讓自己的情緒平緩一下,然後再跟老人說:

媽媽,我覺得您這樣子可能不是很正確。咱們換一種方式說會更好。具體換怎樣的方式,也要跟老人仔細講講。

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爭論可以讓孩子可以看到各個方面的信息。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是這樣想的,爺爺奶奶是那樣想的。他看的東西越多,聽的東西越多,就知道事情可以有很多的看法。這樣,孩子對事物會有更加全面的看法,思路會更加更開闊。

但是,爭吵的話,就會造成家庭氛圍的緊張,破壞家庭穩定和孩子的安全感。家庭中的緊張情緒,會投射到孩子身上。這就是:軀體化反應。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有時候,爺爺奶奶只是沒有意識,或者是不知道要這樣做,所以他們才會犯一些錯誤。

所以像小林這樣年輕父母們可以帶著老人多去體驗,多去接觸,讓他們有更多的早教意識,獲得更多支持。另外,可以藉助權威

,因為父母直接跟老人說,老人不一定聽。何況很多時候,我們的溝通方式本身也存在問題。但是藉助權威效果則會不一樣。

爸爸一定要在中間發揮積極作用

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如果爸爸是一個積極投入到孩子教養中的爸爸,那麼,這個家庭中的成員,爸爸媽媽和老人們就會相處得更好。所以,小林的老公那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廣大男同胞們應當引以為戒。

婆媳矛盾哪有那麼好解決的

說白了,家庭的和諧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如果一切建立在良好的溝通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關於因帶孩子產生的 “隔代撫養“之爭的觀念差距是可以拉近的,矛盾是可以合理解決得。

其實爺爺奶奶給予孩子的愛是其他家庭成員無法替代的,隔代教養衝突的解決,也不能單靠家庭中某一個人,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而我們的目標又都是一致的,所以,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付出,去承擔該自己承擔的那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