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位於貴州遵義老城外龍巖山的海龍屯,是一處宋明時期的“土司”城堡遺址,它是貴州唯一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地方。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從高鐵下來時還是晴空萬里,沒想到即將抵達海龍屯時,天氣驟變,涉水行進的公交車像是海里的扁舟,搖搖欲倒。

公交車行至海龍屯時,雨已漸停,於是景區放行,這才得以上山,誰又能想到剛爬到半山腰又下起雨來,撐著一把被風狂扯的雨傘,踩著溼滑的石板緩緩行進。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南宋末年,蒙古先後滅掉西夏和金,開始了與宋的對壘,由於蒙古採取由西而東迂迴包抄南宋的戰略,宋軍便修建了海龍屯以抵禦蒙軍,到了明萬曆年間,楊應龍承襲播州宣慰使職,楊家人在這個地方一呆就傳了二十九世,725年。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最後一任土司楊應龍統治初期,對外示好明王朝,對內卻是欺男霸女,巧取豪奪,儼然一派深山老林“土皇帝”的樣子。

明朝中後期,隨著“改土歸流”導致矛盾的激化,明王朝和楊家已是劍拔弩張。公元1599年,楊應龍舉兵反明,明王朝八路大軍強攻海龍屯,114天后,海龍屯終於城破,楊應龍自縊身亡。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楊應龍自縊處遺址

從海龍屯背後的故事來看,遇上這種黑雲壓城,腥風血雨的天氣,反倒非常符合海龍屯的氣質,讓人頗能體味那場一觸即發的大戰。

沿山腳往上走,沿途經過銅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幾道關隘,最終沿路返回,出鐵柱關後離開。

1596年,楊應龍調集8萬役夫工匠、用了4年時間,在其祖先修建的龍崖屯基礎上,修皇宮、搭城牆、建關隘。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第一重關銅柱關始建於南宋,立在一條極窄的山道上,它沒有門楹(楣)石,用青石與石灰糯米漿錯縫砌築而成單通道半圓形拱券頂石結構城門,一旦敵人攻城,就用土石封死城門。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第二重關飛虎關前有三十六步天梯,它是當時向上唯一的通道,臺階即使最矮的,都比大多數成年人的小腿還高,人們需要一手扶著石階側的牆,才能一步一步緩緩往上。此外,天梯和飛虎關之間還有一個兩米左右的木階梯,原本這裡是一座從絕壁上開鑿建造的吊橋,一旦開戰來到這裡,當真是進無可進、退無可退。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行至第三重關飛龍關已到了較為平緩的路,飛龍關是進入海龍屯主城的第一重關三個券拱相套,其平面略呈“4”字形,一面臨淵。目前飛龍關由於修繕打圍,並不能從原來的古道走。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再往上的朝天關和飛鳳關相連,它前臨深溝,向下連接瞭望四角亭,向上連接飛鳳關。是海龍囤上最壯觀的一組石構建築群,飛鳳關是海龍屯的正大門,也是主城的最後一道防線,目前也在修繕之中。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抵達楊應龍的皇宮遺址,除後來新蓋的海潮寺外,遺址已經只剩下了地基和石甬道。它是當時的政治中心,有殿宇、宮室、廳堂、亭、閣、池、倉庫、營房等,總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在這裡,楊家做了二十六代的土皇帝。在海潮寺後面,有一個高臺遺址,專家考證為當時楊應龍的居所,據說當時他在門口,各個關隘的情況一覽無餘。也就是在這裡,見大勢已去的楊應龍在這個地方自縊而死的。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城破之後,海龍屯付之一炬,時任遵義兵備道傅光宅為超度大批戰死亡魂,於1601年修建海潮寺,海潮寺由上殿、下殿、左右廂房四面圍合,中有天井,廟裡的菩薩用木頭雕成。

萬曆皇帝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和隋朝的隋煬帝十分相似。一方面,他任用張居正整頓改個,另一方面,他平哱拜(寧夏)、平播州(楊應龍)、援朝抗倭,雖然促進了國家民族融合,卻也加劇了明王朝的覆滅,以至於他統治後期,努爾哈赤含恨起兵,國家已無力支撐。

他在深山當土皇帝 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