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孫陽

孫陽

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

播音指導

藝術家簡介:楊國貴,字天夫、號伯楊、一馬草堂主人。1946年出生,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原軍旅畫家,師承黃胄先生、王緒陽先生、蟻美楷先生。原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楊國貴

 今月曾經照古人

——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演播:孫陽

與畫家交朋友,最好的方式是讀他的作品,藝術家的心地應該是一團火,偌大的胸懷帶著岩漿的噴勃,躍入筆端,或吞吐大野,亂石穿空,崩裂天穹;或野鶴閒雲,高山流水,坐看雲起。其實,這一切都是畫家自己。

楊國貴的畫,大開大合、筆墨渾然、氣韻乾淨。近些年,也許讀人悟道所至,畫家棄油畫,棄山水,頓足歷史,閱書萬卷,如醉如痴,難怪他作畫張馳有度,筆走溼幹,揮灑如心,一步老莊、一步禪門、一步碑林……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求天地之正中

國畫作品《求天地之正中》

2017年6月20日,這位年過七旬,譽滿全國的著名畫家,以 “今月曾經照古人” 為主題的中國畫畫展在遼西文化名城錦州隆重開幕,這是畫家闊別44年後第一次回鄉畫展。

錦州,六千年的歷史,文人輩出,著名作家簫軍、著名畫家張仃都出生在這裡。同樣,廣濟寺古塔、淩河兩岸,也留下這位原軍旅畫家的足跡。這次展出畫家近百幅先賢人物畫作品,大氣磅礴、氣韻橫生、呼之欲出。從構圖到筆墨,均有突破,代表著中國畫表現古典人物的當代較高水平。

曾見過楊國貴很多畫作的艱苦創作過程,2011年,畫家應河南函谷關老子紀念館之邀,創作“老子”。他多次出入函谷,組織專家座談,翻閱大量史料,最終從神似切入,唯妙唯肖的刻劃出老子仙風道骨的氣韻。專家稱楊國貴是當代完成為老子立肖像的第一人。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老子

國畫作品《老子》

2003年,他應邀為中國孔子研究院創作“孔子”。經過多次論證,楊國貴決定捨棄自元以來,所表現的孔子聖人模式化的創作,讓孔子落地接氣,從孔子做學問入手,終於為後世還原了一個萬世師表,大學問家、大儒“孔子”,血肉兼神裡透出中華禮儀向善的風雅。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孔子

國畫作品《孔子》

2012年,他應約創作“司馬遷”。畫家著力刻畫一雙哲史學家的眼睛,嘴角似乎泯出撰書的毅力,乏力捻筆的手,透出受過奇齒大辱後的疲備,卷卷竹簡,耗盡的油燈,筆筒裡的禿筆,無不映襯著這位華夏文人,大史學家的社會責任感。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司馬遷

國畫作品《司馬遷》

我常常去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氣宇,才能集筆力、腕力、學力將上古高士的逸氣、神氣、骨氣貫通而精準的表現出來。是楊國貴的學識?閱歷?功力?胸懷?此氣魄非大家所有。

這些年,楊國貴常應邀完成重大歷史人物的創作,他精力旺盛,創作認真不苟,從立意到構圖,無不在查閱大批史料中完成。他畫風嚴謹,注重選墨、選紙,落筆講究,胸中無物,絕不起墨,難怪他的畫語洗練而不乏厚重。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把酒問青天

國畫作品《把酒問青天》

畫家經萬路,盡萬事,他採風去過東亞、南亞、歐亞、西歐,他到過俄羅斯繪畫的最高殿堂冬宮,到過世界名畫宮殿的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列賓的給蘇丹裡寫信的畫中重點九個人物他都多次臨摹過,他喜歡黃賓虹先生的走筆,齊白石先生的水墨,徐悲鴻先生的造型,黃胄先生的畫法,王緒陽先生的構圖,長期的軍旅生涯,極度的生活反差,鑄就了畫家的性格,也給予畫家帶著軍人的風采作畫的筋骨,他酷愛史學,先生的作品,無論是大漠荒丘,還是古今人物,無不筆力剛勁,走筆有聲。風瀟瀟兮的荊軻!四面楚歌的霸王,漢武帝的曹操,玄武門之變的唐王,清高無度的李白,落葉秋吟的杜甫,自傲的歐陽修,法學家韓愈,赤壁懷古的蘇軾,憂國的陸游……都在畫家的筆下栩栩如生。國貴先生作品有西畫的寫實,又有中國畫的寫意。語境沉淨,他的筆下,賢達高僧,酒仙狂士,詩聖大儒,無不狂放不羈,離塵世遠去,筆筆帶著古拙而不凝滯,張張有著傑傲不馴的傲骨,那雅士的純淨如水的形象,大有“君子呼來不上船”之感,高雅、蒼桑、悲切、苦澀、憂慮,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見先生的畫,如見先生的人!他筆下的人物比他的朋友多!在他的畫室,能讓我們遨遊四海。他的功勞,在於打破了中國文人畫的概念性表現,確立中國畫於寫意加寫實的完整的作畫技巧和理念。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四面楚歌

國畫作品《四面楚歌》

泱泱中國,是東方文化的根基。中國畫作品,完全是自我閱歷、文化學養的流淌。楊國貴像黃賓虹一樣,“收盡群山打草稿”,如同一塊厚重的海綿,在吸吮一切精華中前行,把一切畫種裡的多元,取捨畫中,師古不泥,並立意明天。

2017年6月25日於北京西山

附一、楊國貴工作照

孫陽話說藝術家:今月曾經照古人——談楊國貴中國人物畫作品

 附二、楊國貴作品參展獲獎簡況

作品曾參加全國、全軍、東北三省美術作品學術大展,並在人民日報、中國日報、解放軍報和省市報刊發表。分別在香港、澳門地區及俄羅斯、日本、等多國舉辦個展和聯展。作品被國家地質博物館、山東孔子研究院、陝西西安博物館、河南老子紀念館、陝西紅軍紀念館和法國駐華使館、英國劍橋大學等單位和個人收藏。

 附三、楊國貴主要作品發表簡況

·1958年“大練鋼鐵”宣傳畫,發表於錦州日報;

·1962年“雷鋒”木刻,發表于吉林日報;

·1967年“毛澤東主席”油畫肖像,為錦州市革委會成立創作;

·1967年“毛澤東主席在北戴河”油畫,參加遼寧省美展;

·1971年“愛民模範連”組畫,發表於解放軍畫報;

·1973年“邊疆輕騎”版畫,參加“全軍美術作品展、瀋陽軍區美術作品展,東北三省版畫聯展,發表於東北民兵雜誌;

·1973年“戰友”油畫,發表於新體育雜誌

·1974年“公出路上”版畫,發表於解放軍報、遼寧日報、吉林日報;

·1975年“士兵·將軍”中國畫,發表於瀋陽軍區前進報、吉林文藝雜誌;

·1975年“戰鬥正未有窮期”油畫,參加瀋陽軍區美術作品展;

·1976年“心逐南海”油畫,參加全軍美術作品展,發表於人民日報、解放軍文藝;

·1976年“幹勁沖天的人們”油畫,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發表於人民日報;

·1984年“情朗的天”油畫,發表於全國文學作品插圖選;

·1984年“杜甫”中國畫,參加遼寧省美術作品展;

·1984年“歐陽修”中國畫,發表於美術雜誌;

·1987年“布達拉宮”中國畫,發表於中國日報;

·1991年“大秋”油畫寫生,發表於美術雜誌;

·1993年“西藏少女”油畫,發表於今日西藏雜誌;

·1994年,應邀去俄羅斯舉辦美術作品三人展;

·1996年,應邀去日本舉辦中國畫個人作品展;

·1998年,應邀在香港、澳門舉辦個人作品展;

·2003年,中國畫“孔子”被山東孔子研究院收藏;

·2007年,為河南函谷關老子紀念館創作“老子”被收藏;

·2007年,應邀為西安博物館創作中國畫“秦始皇”被收藏;

·2011年,應邀為陝西六盤水紅軍紀念館創造中國畫“長征”被收藏;

·2013年,中國畫“李清照”被山東李清照紀念館收藏;

·2015年,應邀為中國鑄造博物館創作”鑄鼎”被收藏;

·2015年,中國畫“大國工匠”組畫被中國鑄造博物館收藏;

·2016年,在北京現代美術館舉辦“大美江山”中國山水畫四人展;

 附四、楊國貴作品風格

1、藝術觀念

本土文化是國畫家作畫之本,是作品靈魂之源,筆墨精神是畫家文化學養的流淌,這種筆墨精神決定了筆墨結構。畫言志,畫的氣韻、內涵,於源、於法,是畫家對文化的解讀和專業表現力的融合。當代中國畫人物的創作僅寫意不寫形是不夠的。必須有準確的寫實厚度。

2、作品風格

楊國貴是一位部隊走出來的實力派畫家,基本功紮實,造型能力強。作品凝重渾然,氣韻乾淨,語境深邃,帶有強烈的軍人特質,從傳統中走來,師古不泥,平凡中見偉岸、平和中顯滄桑。這是源於畫家對歷史的解讀和時代精神個性化的把握。

楊國貴的歷史人物,注重刻化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為表現歷史人物的時代性,他除了潛心博覽史料,還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諸名家之作。楊國貴的歷史人物畫清新典雅,瀟灑飄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崇尚“中國畫需要文化修養”,從古典哲史學中解剖中國畫審美精神的真諦所在,是他畫作的特點,也代表著當代中國人物畫的較高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