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石田三成究竟为丰臣家做了什么贡献

石田三成是日本战国时期知名度很高的一个人物,他出生较晚,但在数年间地位迅速蹿升,成为丰臣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甚至在丰臣秀吉死后组建起一个庞大的大名联军与德川家康一决雌雄。那么他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够如此被秀吉重视?本文就来介绍一下石田三成对丰臣政权的贡献。

对于石田三成受到丰臣秀吉重用,历来都概括为“武将打天下,文官治天下”,这样的描述虽是事实,但失之简略,不能直观感受到石田三成等人的作用。要了解他们的作用,首先要清楚丰臣政权的性质。

“小人”石田三成究竟为丰臣家做了什么贡献

石田三成

同中国类似,日本古代也一直在经历集权不断发展的过程,但直到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才终于建立了比较成形的集权统治。而在这之前无论是源赖朝的镰仓幕府还是足利尊氏的室町幕府,其实更类似于一个大名联盟,幕府统治者被尊为共主,但实质上对地方大名的干涉权很有限。而德川家康得以建立一个成功的集权政府,除了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还仰赖于他继承了丰臣政权的遗产。

丰臣秀吉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条理地管制,首先改革的是土地制度。所谓生产关系是制度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丰臣秀吉之前的中央政府无法对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政府失去了土地所有权。当时日本的土地所有制相当之复杂,一块地的所有权通常被一群人共同拥有,例如地主、地侍、国人、大名、公家、高人等等。因而不仅是中央政权,就连地方大名都无法对手上的领土拥有完整的权力。

“小人”石田三成究竟为丰臣家做了什么贡献

丰臣秀吉

日本的文化中有个名词叫做“下克上”,指的是身处下位的人消灭上位者取而代之。而日本战国就被称为是一个下克上的时代。日本战国时期之所以频频出现下克上的情况,就是因为上位者失去权力,而下位者握有了实权。更为根源的原因则是因为兵农不分,出现了大量的在地武士,即部分人既是武士又握有土地,他们有实力又有资源,地方领主为了统治只能同他们相妥协,保障其特权,以获得他们的拥护。这群地方实力派的存在无疑分散了权力,下克上的实施者只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可以很容易就把当主给解决掉。

瓦解地方实力派的工作战国时期的许多大名都在做,但并不彻底,同时也没有谁有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直到丰臣秀吉出现。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一直在摸索改革领地中的土地所有制,最后总结出了完善的经验,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套制度就是“兵农分离”。兵农分离实际上在织田信长时期就开始了摸索,但真正成熟完善则是在丰臣秀吉时期。丰臣秀吉对兵农分离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在领地中进行了创新的“太阁检地”,改变土地的归属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兵农不分的问题,这是他领先于织田信长乃至当时所有大名的地方。

“小人”石田三成究竟为丰臣家做了什么贡献

太阁检地后大名分布图

所谓太阁检地,就是在统一单位的情况下,对田地进行丈量,并按照田地质量推算出稻米产量,同时以家庭为单位对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否定除丰臣政权和土地直接耕作人之外的一切土地归属关系。这是划时代的制度革新,因为太阁检地的实施,日本国内原本千丝万缕的复杂土地关系被一刀清地斩断,变成普天之下,莫非王(丰臣)土。丰臣政权直接掌握所有土地资料,地方大名的土地收成名义上由丰臣政权赐予,大名家臣的土地收成由大名赐予,武士阶层的土地收成成了死工资,没有无法再拥有土地归属权以及免贡、隐田等特权,农民也不能靠积攒田地转化为武士身份变成地方实力派。丰臣政权和地方大名都可以随意地变动手上土地的归属权,方便地进行没收或者转封,集权能力大大增强。

说了这么多,大家都应该明白丰臣政权的土地改革有多重要。而石田三成之所以受到丰臣秀吉的重用,便是因为他是太阁检地工作当中的主要实施者。石田三成25岁时成为检地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成绩斐然,26岁因才能出众名列丰臣五奉行之一(奉行即政务官僚),之后石田三成还曾负责多地的检地工作,均出色完成,渐渐成为五奉行之首。可以说,石田三成对于丰臣政权的土地改革工作居功至伟。

“小人”石田三成究竟为丰臣家做了什么贡献

石田三成

不过丰臣家的基础并非特别牢固,在庆长大检地中,全日本的土地产量总共是一千八百多万石,其中丰臣家的直接领地只有198万石,并非压倒性的优势,隔壁的德川家康加上手下家臣的领地总和达到了240万石,足以构成威胁。但在财力方面,德川家却相差太多。丰臣秀吉在征服日本的过程中没收了各地大量的金银矿山以及贸易港的经营权,并派遣官员,从中获取了巨额收益。

同时,丰臣家废除了战国时期繁荣的港口堺町,将商人迁移到大坂,建立起一个以近畿、大坂为中心的全国性军事商业物流体系。这样不但丰臣家在进行远征时能够方便地解决后勤问题,而且只需要管理好大坂,财富就会源源不断流入丰臣家。即使是在德川治下的江户幕府,也有“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的说法。在秀吉死了快二十年后,丰臣家依然可以靠十几年前积攒的财富轻松招募起十万浪人,令德川家康忌惮不已。而对于港口的管理,以及物流体系的建立,则又是石田三成出力甚多。

在军事上,丰臣军以擅长强行军闻名,这中间除了需要大量的财力之外,也需要优秀的官员管理后勤,这时石田三成的作用又被体现出来。例如在贱岳之战和柴田胜家对决时,柴田军猛将佐久间盛政袭击丰臣军(当时是羽柴军)的木之本营地,丰臣军于是从大垣城出发火速救援本之木,石田三成作为兵站奉行联系当地村民,以财物换取当地村民供给食物和火把(当时是夜晚),最后丰臣军以5小时完成了52公里的行军,几乎是步兵的极限行军速度。除了士兵训练有素以外,也少不了石田三成后勤供应得力的功劳。

此外,石田三成对于丰臣家的主城大坂城的建设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座城坚固的城防后来让德川家组建的联军吃尽苦头。由此可见,石田三成对于丰臣政权的贡献是巨大的,丝毫不亚于在战场上拼命的武将,秀吉对他的倚仗也是他凭借自己的才能挣来的。

然而,石田三成在一些作品中又时常以不通人情甚至是奸猾小人的形象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可否认石田三成本人在为人方面确实存在毛病,加上他二十多岁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级政权的首席文官,眼界高也在所难免。

“小人”石田三成究竟为丰臣家做了什么贡献

石田三成

更重要的是,丰臣政权在推行改革当中,得罪的阶层实在太多。地方豪族的特权几乎被完全剥夺,土地资料收归中央,大名们和祖传领地的深厚渊源也被斩断,变得可以随意转封,这中间大量人员的利益遭到了损失,像织田信长之子织田信雄就是因为拒绝转封而被没收了领地。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丈量土地,清查隐田,还是划分田地等级,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罪了各地大名。同时丰臣政权的文官管理原属于各地大名的矿山和港口时,也容易引起原领主的不满,毕竟这是赤裸裸的割肉行为。理所当然地,这些对丰臣政权及改革的怨气,有相当一部分都被发泄到了作为执行者的石田三成身上。因而在各类记述中,石田三成的缺点被放大,甚至背了很多不该他背的锅(例如千利休和丰臣秀次的死),出现了形象被妖魔化的情况。

类似在案例其实在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也算是司空见惯。丰臣政权最终因为不得人心,加上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终于在德川家康这个定时炸弹引燃后迅速迎来了灭亡,石田三成也成为了为其殉葬的人。

而丰臣政权所创造的政治遗产,却被毁灭他的德川家康很好地继承了。正应了日本的那句俗语:天下犹如一饼,信长擀面,秀吉撵圆,而为家康所食。“

“小人”石田三成究竟为丰臣家做了什么贡献

德川家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