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松江区境内河网密布,自古就有丰富的航道资源,水上客运和货运造福了松江人民和来往于松江的商贾、旅游人士等。

∇浦江源头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胡鹰/摄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据史料记载,松江的人工客运始于清代。清光绪十二年(1887),有绍兴人驾船来松江,用船代信件、载人、运货。后来发展到30多条定期航线。1930年,手摇船安装上内燃机,俗称“汽油船”,至1937年松江县有汽油船33艘,定期航线28多条。1987年9月,松江最后一条水上航线松江——平湖线停航,历经50多年的松江水上客运历史结束。

松江的水上交通比较发达。1980年代以前,松江境内的城乡来往以及与邻县、邻省的来往也大多依赖水上客运。主要有松江至各乡镇的轮船航线,还有松江至浙江平湖、海盐,江苏苏州等地的省际水上客运航线。

∇那时候的高难度“作业”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姑娘撑船往返两岸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那时的浦南农民多依靠摆渡出行。70岁的叶榭镇团结村村民张老伯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好得很,对于几十年前的事依旧记得很清楚。“在松浦大桥造好之前,我们想要过江的话,只能用江边的小船摆渡。一般来说,过一次江的时候,船里面最多只能坐10个不胖的人。等船到了江中心,妇女和小孩都害怕得很,划船的人也很害怕,一个劲地叫我们缩在船中间不要动。”

∇1976年6月29日松浦大桥通车典礼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黄浦江上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松浦大桥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那个年代,你要想过江,必须得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行。只要一起风,任谁都不敢过去了,你自己害怕,划船的人也吓得小腿肚子直打哆嗦。你就是有再急的事情,也得等风停了再说。而这一等,有时候可能就是得好几天时间,真是急死人了。改革开放前后,松浦大桥建好了,我要是想到嫁在车墩镇的女儿家里去看看,只要踩上三轮车骑过大桥就可以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守在渡口。”

∇1980年代繁忙的松江水上运输船队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石湖荡镇的村民对于摆渡也有着很深的感情。东夏村村民钱仁良自小生长在江边,“最早的时候我们划的都是小渔船,坐不了几个人。1982年,村里从新五的砖瓦厂里收来一条船,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了。”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在90年代中期改用铁壳船,装有柴油动力机,由东三村选派村民驶渡。

他对石湖荡境内的几个渡口也有着深刻的印象。位于东三村的东三渡口是东三村、夏庄村、新村村等村民们去五厍集镇购物、喝茶的必经之渡。“以前北新村还有一个渡口。当时张庄镇上十分热闹,有各种店铺,河西村民经常摆渡到张庄镇上去购物、休闲娱乐。后来张庄镇逐渐衰落,再加上木质船摆渡非常危险,90年代中期开始停渡。”

∇东三渡渡口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两岸船只鳞次栉比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东夏村村民陆进贤告诉小松,“当时各个渡口的船都很紧张,因为不少人急着过江办事,所以经常导致船会超载,这样一来,在渡口里就会时不时发生溺水身亡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不仅轮船硬件完成了重大升级,乘客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大保障。以后摆渡过江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上海斜拉桥之母——泖港大桥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辰塔路横潦泾大桥

「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渔船到跨江大桥——松江人的渡船回忆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陆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渡口数量不断减少。随着松浦大桥、横潦泾大桥等一批现代桥梁的兴建,松江人民也有了更便捷的过江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