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被傳即將退休,阿里真的可以沒有馬雲嗎?爲什麼?


2018年教師節這一天,教師出身的馬雲,宣佈明年的今日將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繼任者是CEO張勇,他本人將只保留董事和合夥人角色。困擾我們許久的阿里接班人問題,終於有了明確的答案,而這也意味著這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向後創始人時代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阿里可以沒有馬雲,但騰訊卻不能沒有馬化騰

馬雲的卸任並非沒有徵兆。2013年,馬雲正式從阿里CEO之位辭職。2014年,馬雲成了自己的基金會,專注教育。最近幾年,馬雲則將更多精力放在各類公益活動中。急流勇退的馬雲,事實上早已不再參與阿里巴巴的具體事務。

這個時機早已成熟,在去年湖畔大學的開學典禮上,針對自己退休的傳聞,馬雲表示,“自己已經安排好了公司接班制度,如果現在自己離開阿里巴巴,公司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現在還沒有退休的具體時間表。”能夠做到馬雲這樣瀟灑輕鬆面對核心管理層更迭的企業創始人很少,離開業務一線,公司仍能保持高速發展、引領潮流,論人材厚度足以笑傲江湖。

馬雲之所以可以不斷地向外界傳達自己“退休”的意向,從根本上源於他和阿里巴巴創始團隊親手建立的合夥人機制。如今的阿里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人材培育、使用和更迭體系,既有和馬雲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也有張勇、井賢棟、靖捷等有外資機構烙印的職業人,甚至還有石義德(Timothy A. Steinert)這樣的西洋麵孔,這些出身、背景、性格迥異的人,都能在阿里巴巴一展長才。

這套完整的人材培育、使用和更迭體系讓阿里巴巴形成兼具文化傳承和強力開拓精神的管理精英群體,並實現遊刃有餘的高效“迭代”。這一套機制,不僅放眼中國企業罕有其匹,甚至在全球公司治理探索上,也同樣算得與阿里在商業模式、技術研發等方面等量其觀的創新。

事實上,“後馬雲”時代的阿里也從沒有放慢停下增長的腳步,馬雲的接班人張勇(逍遙子)表示,“這兩年我們大踏步發展,已經從一個大家所熟悉的電商公司,徹底蛻變為一個以大數據為驅動,以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文娛為場景,產生數據並且用數據來反哺行業的一家數據公司。”

最近一個公開財務數據的季度,阿里巴巴獲得 620 億元收入,創下了三年來增速的新紀錄。最近兩年,阿里巴巴已經連續兩年保持營收增長在 50% 以上。在新的財年,阿里巴巴的增長目標已經進一步調高至 60%。馬雲在位與否,對這樣一家公司來說早已不再重要。

相比來說,騰訊可謂進入多事之秋。在經歷了去年的股價狂奔之後,騰訊於今年迎來寒潮,而當暑熱開始轉向秋涼,這股寒潮達到了最猛烈的時刻。這個由社交和遊戲支撐的互聯網巨頭,如今正陷入險境。一方面,遊戲行業面臨的監管壓力越來越大,這給騰訊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今日頭條的強勢崛起,也開始危及到騰訊的社交基本盤。

馬化騰在很多事物上仍然需要事備躬親,親自上陣和張一鳴在朋友互懟,為公交車開通微信支付站臺,甚至不太重要的共享單車,馬化騰都在朋友圈破天荒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非常樂意擔當產品經理的角色,我會關注每一個細節,調動公司的人和資源持續改善,直到讓用戶滿意為止。”

“騰訊從來沒有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每一個時刻都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馬化騰曾不斷對外界感慨。如今的騰訊,雖然有劉熾平這樣善於資本運作的操盤手,也有張小龍這樣對產品有著卓越追求的匠作人,但唯獨缺乏像逍遙子一樣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如今的騰訊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對馬化騰來說,現在遠未到退休的時候。

從人才接班制度,看AT未來的十年對決

隨著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掉隊,中國互聯網格局早已從“三足鼎立”演化為阿里與騰訊的“兩極對峙”,AT時代正式到來。除了市值上的絕對領先,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的互聯網格局中,只有阿里與騰訊兩家構築了各自完整的生態體系。人才儲備是長期戰役中的必備,在這一點上,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做佈局。

過去十年間,阿里巴巴完成了人才的數次交棒,而馬雲的卸任計劃也準備了十年。十年來,馬雲一直要尋找的答案是,當他離開的時候,阿里巴巴能否解決“規模企業的創新力問題,領導人傳承問題,未來領導人問題和文化傳承問題”。今天看來,他認為已找到答案。

如今70後已成阿里高管中流砥柱,80後也開始嶄露頭角,加入阿里巴巴11年的張勇也已經成阿里巴巴掌門人,而騰訊卻仍在糾結如何讀懂年輕人的需求,加入騰訊13年的劉熾平卻還一直是馬化騰的輔助角色,這不得不說體現了兩家公司用人的巨大差異。

馬化騰並非沒有意識到,是時候將權力交給更年輕的一代了,但他也直言,“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人才奇缺,這讓人很頭痛,我們一直很歡迎優秀的人才加入我們,大家一起闖一番事業。”

為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騰訊近年來已不斷引入職業經理人,這些高級人才一定程度上與騰訊形成互補,彌補騰訊的短板。而之所以內部沒辦法誕生足以獨當一面的人才,這主要是因為騰訊不僅崇尚賽馬機制,內部還有一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文化。

潘亂在《騰訊沒有夢想》也曾尖銳的談到過這個問題,“一旦遇到了失敗可能就下來了,他不會再委以重任。所謂的重任都是給予那些常勝將軍,馬化騰和劉熾平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我派我最精英的人去做這個事情,任宇昕也有同樣的考慮指定點將林松濤和姚星。不寬容失敗導致無人願意再主動出來創新,很少打仗很少打勝仗導致新人缺少磨練沒有機會出頭。於是騰訊這些年一直是老人依賴,人才梯隊始終沒建起來,一碰到硬仗就習慣性挑在騰訊時間最長的人來幹。”

這在騰訊與今日頭條以及抖音的大戰中得以充分暴露,頭條系更懂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而騰訊系總覺得自己逼格很高不屑於做頭條那種很low的產品。但是結果,負責騰訊信息流業務的高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終沒辦法阻止頭條的茁壯成長。對比來看,阿里在社交領域的嘗試,卻在來往的失敗中不得汲取教訓,最終同一個團隊成功開發出了釘釘這樣企業社交領域的現象級產品。

騰訊向左,阿里向右,中國互聯網格局會改寫嗎?

馬雲的卸任,意味著AT對決一個時代落下帷幕,雙方的對決也從最初的資金、資源和流量的競爭,上升到文化、制度和人才競爭的對決中,也就是說,一個全新的競爭態勢才剛剛開始。

如今的阿里和騰訊建立了完全不同的兩套生態模式,阿里巴巴是一個典型的實業平臺,阿里巴巴、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乃至於口碑、飛豬、餓了麼、盒馬、大潤發等,都是阿里巴巴經濟體有機的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協同效應,而騰訊和它所投資的企業之間只是鬆散的聯盟,不謀求控股權的結果就是都是割裂的狀態,資源永遠沒辦法整合,這種聯盟也可能隨時瓦解。

美團CEO王興關於企業發展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三段論:市場驅動發展、領導力驅動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市場驅動發展是指市場本身在快速增長,所以企業變得大了;領導力發展是指企業通過管理、組織結構這些事情做得很好,能夠在搶到更多市場份額;創新驅動發展是指原先的市場不一樣了,通過開創新業務,開創新服務,最終通過創新提供更低成本的服務,更高的效率。

如果以這三段論來分析中國的互聯網的話,很明顯現在市場驅動和領導力驅動的發展正進入一個尾聲,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戰略佈局雖然都實現了賽道的幾乎全覆蓋,中國互聯網進入AT兩強爭霸的階段,能享受的用戶紅利和能搶佔的市場份額基本差不多結束了,AT的對決將很快進入第三階段。

這個理論用來分析美國互聯網可能也同樣適用,像前段時間Facebook之所以備受質疑,很大程度上在於過去十年的高增速突然一夜之間消失了,而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之所以還能連創新高,那是因為他們提前進入了第三階段,發展出雲計算業務,這也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增長引擎。

阿里和騰訊的第三階段對決,意味著AT雙方將全面圍繞效率成本的供給側改革展開,新零售、企業服務和雲計算都將是這個階段的重頭戲。現在來看,阿里新零售vs騰訊智慧零售、釘釘vs企業微信、阿里雲vs騰訊雲,更有凝聚力的阿里已經走在了前面。

長遠來看中國互聯網,多年前是BAT三巨頭並駕齊驅,現階段是AT兩強爭霸,未來很可能會是A獨領風騷的時代。


每日科技大事件


其實不只是馬雲,另外像馬化騰與騰訊、劉強東與京東、任正非與華為等,都有類似的說法。前幾天劉強東性侵事件,就引發了企業領導人交接的大討論。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已經是馬雲第二次說要退休了。關於馬雲在阿里的作用,通常認為他兼具精神領袖和戰略總設計師的身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即便沒有馬雲,我覺得阿里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原因在於:

一、阿里已經不是早年的創業小企業,而是一家市場數千億美元的超級航母,具有很強的市場風險抵抗能力。原來可以導致企業大傷元氣的考驗,現在可能就只能讓阿里打個噴嚏。除了政策面的不確定因素外,未來阿里不太可能面臨著特別重大的風險考驗。馬雲後的掌舵人,只要按照主流大航線平穩行駛,不犯重大錯誤的話,就不會出現觸礁撞船等重大安全事故。

二、經過多年的發展,阿里內部的管理制度日益成熟,股權結構也比較穩定。一個企業,只要內部管理制度科學先進,股東結構保持穩定,企業就不太容易出現大起大落。阿里內部已經建立起了較先進的管理制度,唯一有些問題的則是股權結構。目前阿里也影響到了眾多公司由馬雲和謝世煌兩人代管的巨大風險,正在著手調整VIE架構,分散到其他高管名下。待調整完成後,阿里就是一個股權和管理非常穩定的企業。

三、馬雲固然很牛,但未必集團的其他管理人員就一定不如他。

沒有人是天才,都是在商場職場上摸索成長起來的。與馬雲相比,後來者的學習條件更好,具備更好的專業基礎,擁有更好的管理決策輔助工具。現在看似沒有人達到馬雲的層次,並不代表他們不能適合馬雲現在的崗位。正如毛遂自薦成語故事所說的那樣,沒有放在相應的崗位讓他們充分表現,就很難看出人才的價值來。企業缺少的不是人才,而人才發揮才能的機制。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要神化一個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比如神化的喬布斯,不少人還在為當年蘋果董事會將其踢開耿耿於懷。但事實上當年蘋果董事會的決定是正確的,如果任由喬布斯幹下去很可能就把蘋果做死了,也沒有現在的萬億美元企業。同樣,馬雲是阿里的大功臣,但沒有馬雲的阿里仍然人才濟濟,只要股權和管理穩定就可以找到新領軍人物,繼續保持前進勢頭。

【螞蟻蟲】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為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