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中亞五國明明不願獨立建國,俄羅斯爲何卻主動拋棄了它們?

雲石君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根據列寧提出的成立新國家的建議。

在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宣言和聯盟條約。

之後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陸續被加入。

蘇聯解體時,15個加盟共和國中的絕大多數都要求獨立建國,唯有中亞五國堅決不予支持。

希望背靠大樹好乘涼,所以多次做工作要留在體制內,但最終由於俄羅斯不接茬,而不得不被迫獨立。

照理說,土地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資源,那俄羅斯為什麼不願接手呢?

1.接手中亞五國不符合當時俄羅斯的政治利益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蘇聯解體,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是罪魁禍首之一。

俄羅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體中最大的,其領導人葉利欽有很大的權利慾望。

但由於與戈爾巴喬夫政見不同而得不到重用,於是親西方的葉利欽依賴美國對俄羅斯進行政治、經濟改革,以期達到權力的顛峰,自己說了算。

此意正中老美下懷。

在西方勢力的慫恿、蠱惑下,葉利欽揹著戈爾巴喬夫,在1991年12月7日到達白俄羅斯。

獨自與烏克蘭、白俄羅斯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了協議,宣佈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獨立建國,作為新成立的獨立國家聯合體的成員。蘇聯不再存在。

俄羅斯宣佈獨立時沒有接手中亞五國,是出於對政治穩定大局考慮:

一是由於蘇聯總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各國均宣佈獨立這樣解體蘇聯才更有說服力:

二是中亞五國信奉的是伊斯蘭教,與俄羅斯人的宗教信仰不同,要規避接手後可能帶來的宗教衝突。

2.接手中亞五國不符合當時俄羅斯的經濟利益

在獨立之前,中亞五國雖然都有自己的資源優勢,但一直都是非常窮的,靠蘇聯補貼過日子,說的更準確一些,是靠俄羅斯貢獻的財政收入過日子。

所以俄羅斯人民意見非常的大。

蘇聯局勢動盪後,經濟每況愈下,中亞五國需要更多的輸血。

而俄羅斯已自顧不暇,所以若接手中亞五國,不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搞不好還會拖累人民,導致政局不穩。

3.俄羅斯心中有數,雖然中亞五國獨立,但中亞五國對自己的依附性依然可以達到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結果。

由於經濟匱乏,中亞五國原本就在經濟、政治、軍事、人文等各方面與俄羅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以俄羅斯心知肚明,即便中亞五國獨立出去,依然對他這個老大哥有很大的依賴性。

事實也的確如此。

中亞五國都不同程度的與俄羅斯保持著較親密的關係,把俄羅斯作為“第一合作伙伴”,且用極盡讚美之詞形容彼此間的關係。

比如“最重要的”、“最優秀的”、“戰略性的”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亞五國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還是非常聽俄羅斯這個老大哥的話的。

俄羅斯達到了既不需要一味的輸血,還有一幫好兄弟的目的。

綜上所述,俄羅斯主動拋棄中亞五國,是從其國家當時的利益和長遠利益考慮得出的。你認同嗎?


有書共讀


1.中亞五國對於俄羅斯是五個拖油瓶。中亞五國多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缺少降水,地形也非常複雜,農業發展受到限制。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工業也不發達,經濟較為落後。在整個蘇聯時期,每年中亞五國都需要蘇聯中亞的給予鉅額的補貼。蘇聯之所以解體,經濟發展停滯是重要原因之一。剛剛從蘇聯獨立出來的俄羅斯,經濟上也不寬裕,繼承了蘇聯的570億美元的外債,而當時俄羅斯的GDP總量也僅僅是5000多億美元。這樣一筆鉅額外債,俄羅斯直到2017年才還完最後一筆1.252億美元。本來就不寬裕的俄羅斯,自然不願意再帶著中亞這五個“拖油瓶”!

2.中亞五國的民族與宗教信仰也與俄羅斯不同。蘇聯是在繼承沙皇俄國領土的基礎上而成立的,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可以看做是一種民族自治制度,在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俄羅斯人為主體;在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烏克蘭人為主體;在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白俄羅斯人為主。同樣,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都各有主體民族,其中哈薩克斯坦人、土庫曼斯坦人、烏茲別克斯坦人、吉爾吉斯斯坦人屬於突厥語族,塔吉克斯坦人屬於波斯語族,並且都信奉伊斯蘭教。而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民族,信奉東正教。民族與宗教不同,也是俄羅斯主動放棄中亞五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薩克斯坦人

3.葉利欽放棄中亞五國也有向美國表忠心的意味。葉利欽之所以能夠蘇聯解體過程中興風作浪以及後來在與俄羅斯國家杜馬的鬥爭中取得上風,主要是背後有美國人的支持。蘇聯解體以後,葉利欽希望獨立以後的俄羅斯能夠融入西方社會。蘇聯其餘9個加盟共和國都成為了獨立國家,葉利欽如果留下中亞五國,在美國看來是還有恢復蘇聯的雄心!葉利欽為了顯示向美國投誠的忠心,也就不會留下中亞五國!

葉利欽與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

歡迎大家討論,蘇聯解體是不是俄羅斯人最大的損失?


美國觀察室


蘇聯解體時,以葉利欽為總統的俄羅斯帶頭脫離蘇聯,而中亞五國作為俄羅斯近代征服的地區,曾納入俄羅斯版圖經營,此時俄羅斯為何不將中亞五國重新納入俄羅斯版圖,而是選擇主動放棄中亞五國呢?

有人說,中亞五國是以加盟共和國的形式加入蘇聯的,他們跟俄羅斯的地位是平等的,蘇聯解體後自然就獨立了,俄羅斯不可能去再次吞併中亞五國。

但是,俄羅斯一向對領土擴張十分痴迷,從莫斯科公國開始,到蘇聯時期,領土達到2200多萬平方公里,無不都是俄羅斯擴張的結果,這其中就包括中亞地區。

那麼,中亞地區是如何進入俄羅斯版圖的呢?

中亞地區主要是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在近代隨著火器的大規模使用和軍事技術的進步,使農耕民族在對遊牧民族上佔據優勢。從18世紀開始,中亞地區成為波斯的勢力範圍。此後,隨著沙俄勢力的擴張,在沙俄擊敗波斯以後,將原被波斯佔領的中亞大部分領土征服,連同沙俄割佔大清西北地區的領土納入沙俄版圖。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在列寧民族自決理論的指導下,蘇俄指導各民族地區紛紛建立民族自治共和國,中亞地區也成立了民族自治國家。

在蘇聯成立時,俄羅斯為了加強對領土的控制,在斯大林最初主持的俄羅斯各地區聯合的方案中,要求各地區以自治共和國的名義加入俄羅斯聯邦,這實際上就是將各共和國的領土變成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但是這一方案遭到了格魯吉亞等國的強烈反對。後來在列寧的建議下,各共和國以平等地位加入蘇維埃,這才有了蘇聯。

從蘇聯成立的過程來看,俄羅斯是非常想將各共和國的領土控制在自己的版圖內,但是當時面臨內憂外患的形勢,為了鞏固新興的國家政權,俄羅斯不得不妥協,這才給予各民族共和國以加盟共和國的地位加入蘇聯。

但是,大家注意到一個問題沒有,那就是蘇聯在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時候,中亞五國並沒有作為加盟共和國成為蘇聯的一級行政區域,因為當時中亞地區還未完成民族國家的劃分,中亞地區還是俄羅斯蘇維埃的一部分。

當時中亞地區流行“泛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兩種理論的結合將會使中亞地區催生出“大突厥斯坦國家”,蘇聯擔心一旦中亞地區形成“大突厥斯坦國家”將難以控制和管理。為了加強對中亞地區的管理,蘇聯主導了中亞地區民族國家的劃分,確立了中亞的五族劃分格局。從1924年到1936年才全部完成中亞五個民族國家的劃界和確立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五個中亞國家是蘇聯全新創造的國家。

既然俄羅斯如此看重中亞地區,那麼為何在蘇聯解體的時候俄羅斯不但自己帶頭脫離蘇聯,還推動中亞五國獨立建國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從地緣環境來看,中亞地區整體開發程度低,成為蘇聯的包袱。

中亞地區地形以沙漠、丘陵和山地為主,土地可開發程度較低,不適合大規模農業開發。再加上地處大陸內部,降水稀少,乾旱缺水,大部分地區只適合從事畜牧業。蘇聯的工業主要佈局在東歐平原及烏拉爾地區,中亞地區的工業並未受到蘇聯的重視,因此整個中亞地區整體開發程度較低。

在蘇聯時期,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蘇聯每年通過中央財政撥款補貼中亞各民族地區。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經濟實力大幅受損,自身都陷入經濟發展問題,因此更無法拿出資金去補貼中亞地區,如果此時俄羅斯還將中亞與自己捆綁,那麼勢必會成為俄羅斯的重要負擔。而俄羅斯推動中亞地區獨立建國,自然就不用再去幫助中亞發展經濟,這樣可以集中精力解決自身發展問題。

二、中亞五國與俄羅斯主體民族構成和宗教信仰均不同,難以全面融合。

中亞地區主要是突厥系民族,這與俄羅斯族是完全不同的民族。中亞地區以前雖然是俄羅斯的領土,但是在蘇聯將中亞地區劃分為五個民族國家之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國形成獨立的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加強。從中亞五國獨立以後的發展來看,由於國家政策向主體民族傾斜,俄羅斯族在中亞國家的比重一直在下降。

中亞各國居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所信奉的東正教也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在宗教上中亞地區與伊斯蘭世界認同感反而更強一些。這些因素都使中亞和俄羅斯難以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一個車臣都讓俄羅斯長期不安,如果俄羅斯再將中亞納入版圖,勢必會影響整個俄羅斯總體的穩定。

三、俄羅斯受西方民主思想影響,放棄中亞五國有向西方示好之意。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雖然有其自身的問題,但是從戈爾巴喬夫的自由思潮,到葉利欽跟美國打得火熱,俄羅斯在蘇聯解體過程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俄羅斯試圖通過推進蘇聯的解體,同西方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從而解除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對抗政策。那麼,俄羅斯在推進中亞五國獨立建國也是在向西方國家表明,俄羅斯是民主自由國家,不會去幹涉其他國家的事務,這對俄羅斯來說是打的形象牌。

雖然俄羅斯一向對領土擴張很熱衷,但是當俄羅斯自身都難以自顧之時,甩掉中亞這個包袱反而使俄羅斯輕鬆上陣,既有利於維護自身穩定,又可以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銘蘇先生


不能說是俄羅斯拋棄了他們,而是俄羅斯不再願意帶著他們玩了。

從俄羅斯人的傳統裡,中亞從來就跟自己不是一路的。

俄羅斯的自我定位一直是一個歐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都在歐洲。但亞洲他們也有廣大的領土,不過大部分都是西伯利亞無人的荒原,只有中亞是一個特例。

中亞五國,面積高達四百萬平方公里,人口多達數千萬——但是跟俄羅斯沒有相同的文化。

從人種上說,中亞是黃種人,而俄羅斯是白種人,蘇聯之所以能統治中亞,是因為在19世紀沙俄吞併了中亞。但歷史也不過兩百年,在俄羅斯的漫長的歷史中,沒有中亞的地位。中亞傳統上信奉伊斯蘭教,而俄羅斯信奉東正教,從宗教感情上,二者也混不到一起去。

把俄羅斯置於和中亞五國平等地位,只是因為蘇聯存在而已。
(蘇聯時期的中亞婦女)




中亞對於蘇聯非常重要,對於俄羅斯,則沒那麼重要,至少對於1991年的俄羅斯不重要。

雖然文化、宗教種種不同,但蘇聯一直努力的對中亞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蘇聯雖然實行信仰自由,但對於宗教總體上是比較壓制的,蘇聯政府大規模宣揚無神論,也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化思想,所以事至如今,雖然中亞五國都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宗教色彩始終很淡,沒有影響政治,這是蘇聯的功勞。

(中亞的蘇共婦女幹部,可以看出明顯的黃種人特徵)

中亞對於蘇聯最大的意義是戰略意義。中亞位於亞洲的中心,向南可以插手南亞次大陸,向東可以威脅中國西北,蘇聯通過經營中亞來將自己的影響力廣泛擴張。

尤其是對於中國,西伯利亞鐵路運力有限而且不夠穩定,一旦被切斷,蘇聯無法維持西伯利亞方向的駐軍。但中亞方向,蘇聯可以囤積大兵而沒有那麼嚴重的補給困難,可以直接威脅中國西北。在中蘇交惡時期,中亞的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


向南,中亞可以向印度洋方向擴展影響力,沒有了中亞的俄羅斯,對於印度洋的影響力也近乎為零了。

基於這種考慮,蘇聯對中亞進行了大量的援助。因為中亞土地貧瘠而且資源匱乏,所以蘇聯為了維持中亞的社會發展水平,援助以海量的財富和大量的人才,這些財富都是從歐洲方面輸送過來的。

但是在蘇聯時期,由蘇共中央做出的援助決定誰也不敢有異議。但蘇聯一倒,則俄羅斯迅速的想甩掉這個包袱。俄羅斯不再願意援助中亞,因為中亞能帶給俄羅斯的實在有限。

1991年蘇聯解體時,葉利欽已經鐵了心走親西方的路線,結束冷戰了。一旦俄羅斯決心放棄冷戰,那麼中亞的戰略意義則毫無價值。而且蘇聯解體導致的經濟崩潰和實力大損,也讓俄羅斯無力再維持對中亞的援助。

所以,雖然中亞百姓的不情不願(當然了,蘇聯倒了誰援助他們?),但俄羅斯不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加上中亞領導人的個人野心(比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年就是蘇共的哈薩克斯坦黨委書記),中亞還是在蘇聯解體的大潮中順勢獨立了。


小約翰


中亞五國是前蘇聯學者制定的地理範疇,這裡土地遼闊,礦產資源較豐富,曾是蘇聯油氣田和有 色 金 屬工業基地;農牧業發達,是蘇聯的糧食、棉花、畜牧產品的主要產區。

圖為土庫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

蘇聯誕生後,因長期處於西方包圍和經濟封鎖中,條件非常艱苦,在蘇聯境內的中亞五國更是成為封閉中的封閉地區,而計 劃 經 濟 體 制 下的中亞五國更是常年要蘇聯輸 血,到80年代蘇聯嚴重的財政赤字,一年1000多億盧布,其中很大比例是為中亞五國來負擔的,而中亞五國似乎習慣了接濟的生活,蘇聯每年派給工業發展任務和農業任務都無法完成,不但拖了蘇聯後腿也限制了自己發展。

圖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

所以為什麼同樣是蘇聯的加盟國,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主動爭相獨立,而中亞五國卻不想獨立。蘇聯因為重工業高度集中在西部,生活較內地好,這些地方和歐洲接壤,更能看到生活更好的歐洲,所以爭相獨立後投入歐洲的懷抱;而反觀中亞五國雖然窮,但是靠蘇聯老大哥補給才能維持,反觀中亞周邊的中 東 地區和南亞地區,情況比自己還惡劣,如果脫離了蘇聯,就會和這些國家一樣,抱 死 不 能獨立。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

當年蘇聯決心甩掉包袱時,對中亞五國還於心不忍,但下面這個問題讓他踢掉中亞五國的決心是那麼的乾脆:宗 教 信 仰。中亞五國大部分是 穆 斯 林,雖然蘇聯時期對 伊斯蘭教 打 壓 很厲害,但是在 中亞地區 穆 斯 林 不減反增加不少,並且時而爆發民族衝突,特別是當年一戰二戰後 大批人支援中亞,到中亞去 墾荒,但是沒多久俄羅斯人就大批離開了,因為 穆斯林 與俄羅斯矛盾尖銳。

圖為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

以蘇聯角度來看,中亞五國這 塊土地同 化 了半個多世紀沒有任何效果顯然成了雞肋,必須甩掉,於是中亞這塊土地上誕生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但是俄羅斯還盤算著 這地方的資源和礦產,於是又互相簽訂了經濟貿易聯盟等。


圖文繪歷史


從俄羅斯方面

819事件後蘇聯徹底失控,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蘇聯解體後,按照原則再搞新的聯盟。可問題卻出在了烏克蘭身上,別看它現在窮的叮噹響,在當時它是繼承了蘇聯的工業基地,不願意和其它國家共享,堅持獨聯體保持不變,最後只得妥協,中亞五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而蘇聯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由十五個國家共同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它的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註定不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本身主要的能源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俄羅斯地區,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武器裝備以及大部分的經濟基礎設施,所以它的綜合實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而中藥五國就不一樣了,資源匱乏基礎設施條件極差,當時俄羅斯帶他們就像拖油瓶一樣。

從中亞五國方面

當時蘇聯解體最初企業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但其中也離不開歐共體和北約的煽風點火,以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積極參與,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最終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走向了土崩瓦解。俄羅斯宣佈獨立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而蘇聯解體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其中時間差在一年半左右。有很多人認為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先宣佈獨立,其實這種看法不完全準確因為三國之中,宣佈獨立有先有後依次順序是:立陶宛,以及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當時為了控制這種土崩瓦解形式的趨勢,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之後蘇聯立即對其進行政治封鎖,最後它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品讀武器裝備


很多人對蘇聯和俄羅斯有誤解,認為蘇聯就等於俄羅斯,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蘇聯解體,起因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並利用歐共體(歐盟前身)和北約的支持,夥同烏克蘭和白羅斯兩個小弟起鬨,最後成功瓦解蘇聯。

俄羅斯獨立是1990年6月12日;蘇聯解體是1991年聖誕節。

附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90年7月退出蘇共。


關於蘇聯加盟國獨立,這裡插一段內容。

很多人說波羅的海三國是最先獨立的,其實這是不對的!

準確的說,是三國中的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在一年半以後才宣佈獨立

立陶宛的獨立,只是一種法律形式。1990年 3月,立陶宛宣佈獨立後,蘇聯立即對立陶宛進行了經濟封鎖,停止了石油電力供應。立陶宛無法承受嚴苛的經濟封鎖,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結果天算不如人算,俄羅斯宣佈獨立。俄羅斯要獨立,蘇聯哪裡還顧得上立陶宛呢?

1991年1月2日,也就是立陶宛宣佈獨立九個月以後,蘇軍空降立陶宛,解除了當地警察和準軍事部門的武裝。這個時候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還沒有宣佈獨立。

1991年4月9日,格魯吉亞宣佈獨立。這個時候宣佈獨立的國家只有三個:立陶宛、俄羅斯、格魯吉亞。

真正讓蘇聯徹底失控的是1991年的819事件。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蘇聯軍隊、內務、安全、外交、財政等重要部門被改組。葉利欽並接管了蘇聯國家銀行,他對波羅的海三國無所謂,要獨立請便。

8月19日的事變後的第二天。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獨立。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獨立。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

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獨立。


所以,俄羅斯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個宣佈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僅晚於立陶宛。當時拆解蘇聯最積極的是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三國。

當時葉利欽拉攏白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導人,三個人在白羅斯的明斯克開會,決定拆散蘇聯。會議前,葉利欽給哈薩克斯坦總統打電話,通知他也來,結果因為種種原因,哈國總統沒去。

1991年12月8日,俄、烏、白三國領導人在沒有經過哈薩克斯坦的同意的情況下,就決定徹底獨立。當晚就整理了材料,第二天向全世界廣播。


聽到廣播後,哈薩克斯坦人的內心是十萬匹草泥馬,這麼大的事,居然直接繞過了中亞五國就給定了。最關鍵的是,當時哈薩克斯坦還沒有宣佈獨立。直到一週後的12月16日,才最後一個宣佈退出蘇聯。

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把蘇聯解體後,再搞新的聯盟,他當老大。也就是新的“蘇聯2.0版本”。

但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堅決反對,烏克蘭要求徹底獨立。可以搞一個獨聯體組織,俄、烏、白三個國家算獨聯體的創始國,其它比如中亞這些國家,在後面跟著附議加入,當個小跟班就好了。

(中間的人是堅決要求獨立的烏克蘭總統)

然後,五個斯坦國強烈反對,土庫曼斯坦的總統尼亞佐夫牽頭五國,聯合抵制俄羅斯和烏克蘭,不承認葉利欽的宣言。於是在蘇聯解體的前三天,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十一個加盟國又開了個會。

會上中亞五國強烈要求搞聯邦制。(像美國那樣)

烏克蘭第一個跳出來堅決不同意。烏克蘭認為自己是“發達國家”,蘇聯的工農業基地,繼承了蘇聯的一大筆遺產,有錢人,怎麼會跟一幫窮鬼搞聯邦制?

於是會上一通爭吵,俄羅斯表示會在日後提供資金扶持,最後各國妥協,維持獨聯體的形式不變,以後各國各管各的,餓死活該。

在會後,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握手時,一臉的興高采烈的。

心裡恐怕是想,你們這幫中亞懶鬼,還想蹭我們發達國家烏克蘭的飯?

讓人搞笑的是,現在烏克蘭窮的叮噹響,老本全吃光不說,一窮二白還敢打內戰。哈薩克斯坦倒是靠挖石油,悶聲發大財。人均GDP是烏克蘭的四倍!




另一個搞笑的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三年後黯然下臺,哈薩克斯坦總統一直連任到現在了...


所以,為什麼俄羅斯不要中亞五國?葉利欽當時的首要目的是先讓蘇聯死掉,五個斯坦都是戈爾巴喬夫的堅定擁護者。俄羅斯必須先讓中亞五個斯坦獨立,徹底的瓦解蘇聯。等蘇聯死透了,才能考慮下一步的擴張和滲透。

另一個原因是,中亞五國確實太窮了。俄羅斯本身就是資源大國,瞧不上五斯坦。


Mer86


蘇聯解體前夕,中亞對於莫斯科來說就是個沉重的包袱,中亞五國在宗教和民族上與俄羅斯格格不入,並且俄羅斯每年還得給中亞大量的補貼

中亞地區自古就是四戰之地,匈奴人、突厥人、漢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繼控制過該地區。


其中突厥人對中亞的影響最大,突厥人原本是來自蒙古高原的黃種人,在征服中亞的過程中漸漸的同化了當地白種土著,形成了現在中亞的黃白混血人種。

(哈薩克斯坦排球美女——莎賓娜,在她身上兼具白種的深邃和黃種人的嫵媚)

到17世紀之後,中亞民族意識興起,相繼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等民族國家。但是從18世紀開始,隨著沙皇俄國的入侵,這些汗國相繼覆滅。最終在19世紀末,中亞被沙俄全部兼併。

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蘇聯根據民族分佈,在中亞成立了: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5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亞五國)

這5個國家雖然名義上都是加盟共和國,在主權上與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相同的,但實際上還是受到俄羅斯人的緊密控制。

由於中亞地廣人稀和資源豐富,這裡逐漸成為了蘇聯的核武器試驗基地和航天發射基地,也是蘇聯南下印度洋的橋頭堡。

(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這裡直到今天都是俄羅斯主要的航天發射基地)

蘇聯政府為了鞏固在本地區的統治,一方面強力打壓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大量遷移俄羅斯人來此定居,以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

蘇聯政府的這一系列政策確實起到了穩定局面的效果,中亞五國對於蘇聯的認同度是非常高的。

不過由於經濟基礎較差,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落後,每年都需要中央財政大量的補貼。

並且這些錢主要是俄羅斯的口袋裡掏的,這讓俄羅斯方面很是不滿。

而到了80年代以後,蘇聯在跟美國的軍備競賽中國力持續下滑,各加盟共和國的日子都不好過,分離主義情緒日益蔓延。

特別是在蘇聯生命的最末期,主張獨立最活躍的不是別人,正是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

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政府早已不滿蘇聯的存在,並積極策劃解體蘇聯。

要知道,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宣佈獨立的是立陶宛,而第二個就是俄羅斯!

(位於土庫曼斯坦境內巍峨的清真寺,中亞五國普遍信仰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格格不入)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體,它宣佈獨立幾乎就是終結了蘇聯的生命。

而這時的中亞五國對於國家的動盪卻十分地不安,畢竟這五位爺吃低保這麼多年了,要是中央政府突然沒了這日子還咋過。於是中亞五國聯合向中央表態願意繼續留在蘇聯境內。

可是,這五國對蘇聯政局的影響實在是有限,還不等它們反對,俄羅斯就在1990年6月12日宣佈獨立了。

中亞五國無奈著望著克林姆林宮飛揚的俄羅斯三色旗,帶著對蘇聯最後的一絲忠誠,撐到1991年方才相繼獨立。而作為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斯坦更是最後一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在1991年12月16日,隨著哈薩克斯坦獨立,蘇聯徹底解體。


千佛山車神


有人說,放任中亞五國獨立,那是因為當年葉利欽愚蠢。葉利欽是不是愚蠢?這個要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來判斷這個事情。

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繼續留給俄羅斯成立小蘇聯(或者叫歐亞聯盟也好)。這五國2016年人口6800多萬,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蘇聯時期,伊斯蘭信仰是被壓制的很厲害的,尤其像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這兩個民族,由於接受伊斯蘭信仰的時間很短,對伊斯蘭信仰並不虔誠,中亞五國獨立後,為了凸顯民族性,強化了伊斯蘭信仰,所以這些年宗教極端主義在強化),中亞穆斯林人口增長率很高,人口增長速度接近四十年人口翻一番。俄羅斯自身人口1.42億,近年接近負增長(其中俄羅斯族佔比81%,穆斯林占人口比例接近10%,且穆斯林人口占比逐年增長)。那麼,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留給俄羅斯,四十年後,中亞加俄羅斯本土的穆斯林人口翻一番超過1.4億,而俄羅斯族則不到1.3億,你猜猜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一人一票的選舉你猜會出現什麼結果?😊

呵呵,葉利欽愚蠢麼?正好相反,我認為葉利欽從歷史的角度講很聰明,把貧窮的人口瘋狂增長的中亞包袱甩掉了,不但減少了人口已出現瘋狂增長的中亞人口包袱,也減輕了俄羅斯每年大量輸血給中亞的經濟負擔,同時又讓中亞五國留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比如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現在仍然很便宜的租給俄羅斯,而且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還與俄羅斯建立了關稅同盟)。如果當初俄羅斯更聰明一點的話,是應該讓中亞四國獨立,留下一個哈薩克斯坦。哈薩克地廣人稀,資源富饒,1990年時,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族人口和哈薩克族人口相當(哈薩克獨立二十幾年來,俄羅斯族人口迴流俄羅斯很嚴重,1988年哈薩克斯坦俄族人口占比37.5%,現在不到21%,如果不是烏克蘭、中亞、波羅的海等地的俄族人口迴流,俄羅斯本土的人口下降現象會更嚴重),而且哈薩克人對伊斯蘭的信仰時間很短,哈薩克各地普遍信伊斯蘭教不到三百年,不虔誠,方便同化。事實上,當年蘇聯時期哈薩克族已經被俄羅斯族同化得很厲害了(小學二年級開始俄語就是主課),即使現在哈薩克斯坦已經獨立了二十幾年,普通中年哈薩克人的俄語還比哈薩克語流利。


朝陽東風笑


道不同不相為謀啊,俄羅斯是前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當年為了獨立出來只有肢解蘇聯。而中亞五國是當時蘇聯內部出了名的貧困成員。

俄羅斯一心一意想要自立門戶,中亞五國卻拼命維持蘇聯體制。俄羅斯也是為了自身利益,只能壯士斷腕踢開中亞五國


第一,中亞五國過於貧困,經濟落後

雖然如今的中亞是世界著名的資源豐富地區,地廣人稀,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礦等資源,然而中亞仍舊是經濟相當落後的地區。

當年,中亞更是十足的貧困戶。相對於俄羅斯、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中亞五國當時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對於俄羅斯來說,中亞五國如果再跟自己一起過日子,一定要花費大量的補貼援助


因為與美國爭霸,蘇聯雖然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但是經濟發展方面,巔峰時代也僅相當於美國的70%,大部分時間都只有美國的一半。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本身的經濟也陷入了困境。本來就自身難保了,又如何去救濟一群窮親戚呢

第二,俄羅斯出於自身戰略的考慮

蘇聯一直與美國爭霸,而俄羅斯這個最大成員國耗費著大量的國力,為了脫離蘇聯俄羅斯也是想盡了辦法。


然而,中亞五國卻完全不同。中亞五國經濟落後,只能依附於蘇聯才能夠安穩度日,所以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秘密簽訂協議獨立之後,極力反對

俄羅斯人口稀少但是地域遼闊,本身守土就已經相當困難,再加上地廣人稀的中亞五國就更加困難。對於俄羅斯來說,中亞五國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但暫時拋棄也能夠完成戰略收縮,等待國力恢復以後也不遲。蘇聯解體,俄羅斯強迫中亞五國獨立,也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中亞五國人口不以俄羅斯族為主,信仰以伊斯蘭教為主,與俄羅斯都是格格不入的。很多人認為中亞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北極熊如此貪心卻放著不要實在不合常理,不過換個角度看,北極熊數百年追求的都是出海口,而不是單純的擴張。至於資源豐富,俄羅斯本身就是資源大國,中亞的資源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