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說起文藝復興,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組成的文藝復興三傑,還是佛羅倫薩極具張力的人文主義,又或是高中歷史課本里三三兩兩的大師筆觸與名著。

不過我賭五毛錢,絕大多人已經把這些忘得一乾二淨了。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左→右: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芬奇)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能怪大家,總不能為看一趟文藝復興展就跑趟歐洲,然後在盧浮宮愛麗捨宮打個卡,不管看不看得懂,發個朋友圈曬一下就收工。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為了給各位朋友德藝雙馨的道路上添磚加瓦,我們這次帶大家去

廣州海心沙看一場文藝復興藝術大展。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據官方介紹說這次展覽採用沉浸式多媒體技術,什麼是沉浸式呢?

其實就是通過科技藝術的結合,帶給觀眾一種置身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感覺,實現從藝術到精神上的聯結。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但是不稍稍做下功課的話難免會看得雲裡霧裡的(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嘛?)。

為了避免大家到了現場只會說“洋氣,666”,我們會給各位朋友詳細說說各位到現場看什麼,怎麼看。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GO!!!

進入展館,並沒有讓我感到很驚訝,首廳的佈置中規中矩,我個人還是更偏愛於明亮一些的氛圍。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再往裡面走便是拍照區,牆上赫然掛著一副巨大的美第奇家族譜,如果想去研究文藝復興史,那麼美第奇家族將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美第奇家族發跡於15世紀初期,其財富、勢力源於手工業並在金融業務中發達起來——美第奇銀行是歐洲最興旺和最受尊敬的銀行之一。

逐漸壯大的美第奇家族通過不計成本的賄選,讓一個

海盜出身的主教成為了教皇,然後一舉成為了教皇制定專用銀行。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在那個教皇權力隻手遮天的年代,這基本等於行業壟斷了,錢對於他們來說開始變為一個符號。

加之他們發售的金幣,含金量十足,一度成為了歐洲南部的硬通貨,別無分號,一時間,風光無兩。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美第奇家族族徽)

人一旦擁有大量財富之後,花錢就成為了一大難事,而當時歐洲能消費的奢侈品又不多,於是到了洛倫佐·美第奇這一代,他帶頭收藏起了藝術品和資助藝術家。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洛倫佐·美第奇)

洛倫佐·美第奇極富個人魅力,慷慨贊助佛羅倫薩最傑出的藝術家:波提切利、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韋羅基奧等等,大師們為美第奇家族創作了一系列傑作,也讓佛羅倫薩變成了歐洲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之都。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可以說,美第奇家族在當時就代表了財富、權力、地位和文化,他們也被稱為站在文藝復興背後的男人們,不誇張地講

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文藝復興。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Next!!!

走過拍照區以後是VR體驗區,當我看到一群人帶著VR眼鏡坐在那裡對著空氣摸來摸去,竟然還有點想笑,自己體驗下來的感覺就一個字“”。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不過以達·芬奇三幅手稿作為通關鑰匙的形式,確確實實撩開了大家的藝術腦洞。

如果你留心觀察,你會發現這三幅手稿分別是機械槳船水箱高空螺旋槳

(降落傘的原型)。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雖然三幅手稿的內容在今天看來不足為奇,但不要忘了三幅手稿的創作時間可是在十五世紀,這種前瞻性腦洞不得不讓人懷疑老爺子是穿越而來的。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如果說有一個地方能代表這次文藝復興旅程的高潮,那便是沉浸式體驗區無疑了。

當我坐在中間的圓臺上,四周豔麗的圖畫不斷衝擊著我的眼球,耳邊響起隆重的歌聲,我想此時的我與他們是如此接近。

大衛的果敢堅定摩西的睿智沉思耶穌的內心掙扎維納斯的風情萬種蒙娜麗莎的迷之微笑無不在衝擊著我的靈魂。

那一刻,自己就彷彿置身於幾百年前的那個時代。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長達40分鐘的沉浸式體驗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走出沉浸式體驗區後,你就會看到藝術畫廊,這裡展示了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傳世名作。

我覺得,每件藝術品都是我們窺探這些藝術大師們內心的窗口,透過它們,虛妄的靈魂從此得到感召。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本次藝術展有我最喜歡的兩幅畫,一幅是達芬奇的《抱銀鼠的女子》,另一幅便是波提切利的《春》。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抱銀鼠的女子》)

《抱銀鼠的女子》完成於十五世紀末,據說一開始這幅畫並沒有銀鼠。

達芬奇曾畫了三個版本,最原始的版本只是一張簡單的女子肖像,第二版本畫上了一隻身材修長的灰毛動物,第三版本才將其改為銀鼠。

這位抱銀鼠的女子名為塞西莉亞·加萊拉尼,是當時米蘭具有極大權力的公爵洛多維科最喜愛的情婦,而後者也是達·芬奇的贊助人。

創作這幅畫的時候,塞西莉亞只有15歲(也有說16歲的)。2004年上映的《盜走達芬奇》。電影“主角”便是這幅波蘭國內唯一一幅達·芬奇名畫。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電影《盜走達芬奇劇照》)

在我看來,這幅畫簡直就是一張光與陰影的傑作。達·芬奇使用明暗法在這幅畫作上創造出間接照明的幻覺,不正是其光影理論的完美呈現嗎?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春》)

如果說《抱銀鼠的女人》是光與影的藝術,那麼《春》展現的便是表現技巧之於繪畫,猶如音樂之於話語。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最後一位大師。在他的全部創作中,有相當多一部分採用的是古希臘與羅馬神話題材。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波提切利自畫像)

《春》的創作略早於《維納斯的誕生》一畫,雖然屬於同一類題材的作品,也都是按照詩人波利齊安諾的詩來創作的,但《春》的人物展示比後一幅要多些。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維納斯的誕生》)

在多人物下的群像關係上,《春》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畫中央的維納斯,相比後一幅少了些許歡樂的情緒,而左邊美慧三女神(阿格萊西、塞萊亞、攸美羅西尼)描繪得富有生氣。

在畫的右邊,分別是花神春神風神(自左至右)三個形象,象徵春回大地,萬木爭榮的自然季節即將來臨。人物的形體美藉助於線條來體現,十分流暢。

如今,在10歐分的意大利歐元上,刻著的就是波提切利所畫的維納斯頭像,波提切利被後世尊稱為世界油畫的解放者不是沒有原因的。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從藝術畫廊出來就是文藝復興廣場,也就是"鏡屋",四面鏡子牆中有兩面會投影藝術作品,通過反射到其餘兩面牆上來製造炫酷的光影效果。

所以這裡也一直是小姐姐們最愛的拍照聖地。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話說在鏡屋真的發現了很多漂亮的小姐姐)

Last!!!

最後的遊戲互動區也蠻有意思,巨型屏幕上展示的是波提切利《春》。

我們可以為畫中人物上色,不管是波點蕾絲拼接款還是格子碎花百搭風,全看你的表演了。

畫完後可以通過掃描投影技術,把你給人物DIY的服飾投影到屏幕上,科技與藝術在此刻完美交融。

原來文藝復興還能這樣“玩”兒?

End!!!

如果用心把這個展走下來,還是能有很多發現的,正如我們的理念一般,我們不生產資訊,我們只把藝術時尚圈最有料的東西帶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