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迎變局:網約車新一輪混戰拉開序幕!

當下,共享經濟如火如荼,共享出行成為一大趨勢。而在最近,空姐乘客搭順風車遇害事件之後,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因此滴滴宣佈順風車平臺業務全國停業整改一週。而空姐遇害事件,也從側面反映共享出行大勢所趨,網約車成為競爭窪地。一直以來,網約車市場是滴滴一家獨大,但有話語權的滴滴並沒有好好推動網約車市場健康發展,反而令其停滯不前,行業亂象頻出。但現在,更多互聯網企業的加入,網約車市場的戰爭又重新燃起。

共享出行迎變局:網約車新一輪混戰拉開序幕!

一家獨大釀悲劇

在打車軟件領域,滴滴和快的一直因市場份額佔比而打的不可開交。然而這對競爭對手最後以100%換股方式進行合併。而在《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出臺之後,滴滴又宣佈收購優步中國的經營業務,雙方互持股份共同征戰國內網約車出行服務市場。

伴隨著這兩次收購,近兩年來網約車市場一直是滴滴一家獨大。正因為如此,具有完全市場競爭話語權的滴滴,並沒有好好維護網約車市場,釀成了諸多不好的亂象。

比如網約車平臺明知司機車齡、駕齡、戶口等信息不符合國家對網約車經營服務、經營管理的法規法律,但審核依然通過。除此之外,網約車平臺缺乏對司機的服務培訓,持駕照可直接上崗。滴滴起初為了打價格戰燒了不少錢,如今一統江湖後,這抽成抽的也是有點猛,雖然乘客承擔的打車費用提高了,但除去平臺抽成,到車主手裡也是沒剩多少,再加上油耗和車損,一個月都不敢細算,不然發現自己辛苦一個月幾乎什麼錢都沒賺,豈不是要哭。

共享出行迎變局:網約車新一輪混戰拉開序幕!

再者,沒有了競爭對手,滴滴也開始薅用戶的羊毛了,用戶體驗越來越差。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市場裡有兩個巨頭對峙,受益的會是消費者,而如果只有一個巨頭壟斷,那消費者就只能是待宰的羔羊。而最近家喻戶曉的“空姐打網約車遇害”事件,更是將網約車的監管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筆者認為,網約車市場需要改變,無論是“整改”還是“自改”,都需要網約車企業、監管機構等多方努力。而更多競爭對手的入局,或許有助於其健康發展。

㊁ 攪局者紛紛入場

儘管滴滴在網約車市場“橫行”了2年,但從2018年開始,其一家獨大的局面就遭到了挑戰。看似大局已定的網約車領域,又將迎來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其實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不少互聯網企業頻頻涉足網約車領域,而攪局者紛紛的入場,矛頭直指“滴滴”。

共享出行迎變局:網約車新一輪混戰拉開序幕!

比如在2017年8月,首汽約車就開始在青島、南京、佛山和北京等地進行出租車網約業務的試點工作,形成“網約車+出租車”相互補充的出行格局。而就前幾天,首汽約車先後與e代駕、脈脈達成戰略合作,補全自身的服務板塊,滴滴再次面臨了對手挑戰。

2017年9月,出行領域的新晉“獨角獸"企業摩拜單車也與首汽約車達成戰略合作,新增網約車入口,用戶通過《摩拜單車》APP即可呼叫首汽約車。據瞭解,在摩拜單車公司內部已成立出行服務部門,專門負責網約車業務。

2017年10月,嘀嗒拼車上線了出租車業務,並先後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和佛山開通服務。截至2018年1月,嘀嗒拼車完成品牌升級,成為出租車與順風車服務兼具的移動出臺,滴滴市場再次被瓜分。

2018年1月,作為網約車鼻祖的易到用車,在經歷了資金鍊斷裂等一系列的危機之後也重回“賽道”,易到宣佈未來將在各大業務城市接入出租車業務,以形成更多元的運力。

2018年4月,美團收購摩拜,正式進入共享單車領域,幾乎同一時間,美團宣佈正式在上海上線網約車。

高德也不甘寂寞,在成都、武漢等地上線高德順風車,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招募車主;無獨有偶,第二天,Hertz全球控股公司正式宣佈其在亞洲地區的Hertz專車服務正式上線,也想在亞洲地區的網約車市場分一杯羹。

2018年5月7日,就連馬雲爸爸也重磅出手!共享汽車品牌“立刻出行”宣佈完成了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君聯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機構跟投,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2018年5月11日,在今年年初完成A輪10億元融資的曹操專車,正式進駐上海網約車市場,開始試運營;而就在這幾天,COOL GO專車也透露將於8月15日在北京上線網約車業務,這不禁讓我們感慨,今後的網約車用戶將會有更多選擇,而不僅僅只有滴滴一家。

筆者瞭解到,除了上述各個互聯網大佬在網約車市場的佈局外,其實還有企業在網約車市場開始涉足,並且獲得了經營牌照。據不完全統計,近段時間,目前全國共有64個平臺在各地獲得了網約車經營許可證。其中,有好約車、強生出行、峽客行3個網約車平臺剛剛獲證。另外萬順叫車、、斑馬快跑、呼我出行、神州專車、幫邦行、AA租車、飛嘀打車等獲得了多個牌照。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網約車企業如此之多,看來混戰不可避免。

筆者認為,眾多競爭者入局網約車市場,這讓沉寂一年多的網約車行業再起波瀾。在上一輪網約車補貼大戰中,滴滴成為了那場戰爭的勝利者,也是目前國內網約車行業的壟斷者。眼下,在市場份額上已經是一騎絕塵的滴滴能否被對手撼動還並不好說,這次大戰最終的勝利者究竟會花落誰家,還有待市場考驗,但不可否認,網約車市場在混戰之後會越來越健康。

㊂ 車企入局另有所圖

“網約車”平臺是典型的雙邊市場,駕駛員和乘客是明確的兩方,並直接在平臺上進行信息交換和交易。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其實很多企業更多的看重後市場佈局。比如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佈局,現在很多1-2線城市的出租車甚至私家車,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比例越來越高。隨著中國網約車市場的不斷壯大,許多網約車運營商都正在擴充其電動汽車服務隊伍。

比如為了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移動出行服務,海馬汽車、吉利汽車、大眾汽車等傳統車企外紛紛“聯姻”網約車市場。大眾集團與滴滴出行就組建合資公司;首汽約車與中國一汽達成戰略合作;吉利汽車專屬開闢曹操專車;海馬汽車加入易鑫金融的共享車合作之中;貴州新特汽車與摩拜達成合作;而在海外市場,寶馬、奔馳、通用、豐田、大眾等汽車巨頭也早已開始投資或佈局網約車行業。

根據相關預測,中國的網約車數量將以平均每年增長19%的速度,至2022年底將形成2600萬輛的規模。這一市場也無疑被車企所看重,那就是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看來車企入局網約車市場是另有圖謀。但車企與網約車平臺的合作,是為了在尋求更多客戶資源,擴大未來新能源車市場銷售數量,而網約車企業同樣也擴大了自己的市場。而隨著網約車服務變得日益流行,預示著汽車私有的觀念被弱化。這一趨勢迫使車企重新考慮商業模式。

筆者認為,雖然眾多企業紛紛加入網約車行列,但不論如何,在未來的網約車市場上,為了讓乘客得到實惠而高質量的出行體驗,我們希望這種基於創新的市場競爭,越多越好。


【科技觀潮】同步上線: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網易號、一點號、大魚號、搜狐號、知乎、鳳凰號、東方號、界面新聞、博客中國、品途商業評論、虎嗅、新浪看點,以及新浪微博等數十家自媒體平臺,文章轉載及商務合作,請加微信:nx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