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雲南各地少數民族地區的環境、文化等也發生了巨大地變化,有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甚至呈現出逐步消失的趨勢。為更好地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我校

藝術學院赴文山州廣南縣調研壯族文化小分隊在曾婉琳、劉樂樂兩位老師地帶領下,於2018年7月30日至8月2日,到廣南縣及者太鄉開展了文山壯族非遺文化調研、傳承宣傳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30日,小分隊平安抵達廣南縣。進行短暫休息後,小分隊便前往廣南縣非遺中心觀摩。在非遺中心的展廳中,王雲仙老師從壯族的生活文化、服飾文化、節慶文化方面,為小分隊成員作了詳細講解,並解答老師及隊員的相關問題,這使得小分隊成員對壯族文化有了更為全面地認識,也為接下來的調研開展打下了基礎。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王雲仙老師為小分隊講解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館內局部場景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參觀完非遺中心後,小分隊參觀了文山州級刺繡傳承人陸懷芳老師的刺繡店。在店裡,隊員們見到了陸老師的很多優秀作品。陸老師介紹,刺繡主要包含三種繡法:平繡、扣繡、泡繡。據瞭解,泡繡相比其他繡法簡單快速,價格相對便宜,而扣繡則耗時更多。陸老師說,現今機器紡織對手工刺繡衝擊還是很大,由於手工刺繡成本高,很多人更願意買廉價的機織品,手工刺繡正面臨極大的挑戰。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陸懷芳老師的優秀作品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陸懷芳為小分隊講解刺繡工藝

下午,小分隊拜訪了廣南縣南秀社區壯族刺繡協會會長高永康老師,他是唯一一位被命名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秀郎”, 高老師細心地為隊員們講述了自己的各類作品,同時講述了自己當初學習刺繡的原因,包括一路走來所經歷的很多有趣的故事,包括自己對未來刺繡產業以及民族服裝行業發展的見解與展望等,他說一定要秉承“繼承發展,不忘初心”的原則,注重刺繡“魂”“形”的結合,將壯族服飾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發揚壯族文化。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小分隊與高康勇老師的合影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高康勇老師的優秀作品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31日上午,小分隊到廣南縣壯族傳統服飾售賣點——王佳恆大姐的刺繡店進行了走訪,店面商品種類很豐富,其中包括壯族傳統服裝服飾、傳統服飾面料、手工刺繡布片等商品。通過和王佳恆大姐的交流,小分隊成員瞭解到:非物質文化傳承還是困難重重,傳統文化正在逐步淡化,工業化、大眾化正影響著傳統手工刺繡產業的發展,比如王佳恆大姐的店裡也有機器繡片,其價格便宜,整體效果也不差,因此,購買機器繡品的人數也相對手工繡品要多些。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小分隊還與偶遇的兩位街邊繡花的老奶奶進行了交流,一位奶奶用扣繡技法正繡著圖案,另一位則用挑花繡製作著鞋墊。奶奶們感嘆現在學習刺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看見小分隊成員對刺繡很感興趣,她們十分高興,還十分耐心地為小分隊演示和講解制作繡品的過程。奶奶們的繡品充滿著很多故事,一針一線都很精美,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的眼睛也越發看不清,增加了刺繡的難度,這也使得她們的手工繡品更加珍貴。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1

1

時至傍晚,小分隊經過88公里的路程,約四個小時的顛簸去到廣南縣者太鄉,去到刺繡省級傳承人張鳳仙老師家中拜訪,張老師熱情地接待了小分隊隊員。在她家裡,小分隊看到了滿牆的刺繡作品和獲獎證書,大家不禁感嘆張老師的高超刺繡技藝。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8月1日,張鳳仙老師為小分隊展示了幾種主要的壯繡技法,如貼金繡、扣繡等,還細心講述了刺繡圖案的寓意,給大家介紹壯族手工紡織布,藍染亮布及火草布等的製作過程。隊員們也從生產經濟、營銷運作等方面向張老師進行了請教,全方位瞭解了壯族刺繡、紡織以及鄉村非遺文化的發展情況。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在此次調研中,藝術學院小分隊滿載而歸,調研的收穫頗豐:古老的手工藍染亮布記載壯族人民的勤勞與樸實;豐富的刺繡圖案是壯族人民智慧的果實;黑色樸素的色調是壯族人民歷史發展的瑰寶。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民族文化更是一種靈魂,它不能在歷史長河中消逝,我們有義務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它、傳承它、創新運用它……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民青實踐丨藝術學院小分隊赴文山州廣南縣展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經過學習調研,有小分隊成員表示:今後也會持續關注文山廣南地區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及傳承情況,要不遺餘力地去宣傳,盡其所能地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一己之力,一定努力呼籲更多人一起行動起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中華文化瑰寶得以源遠流長。

圖文:藝術學院

校對:王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