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身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担任过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此时的汉献帝早已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有生之年统一了北方。那么曹操既已得到了皇帝之权,却为何不想得皇帝之实呢?

曹操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不过随着军队越来大,地盘越来越大,官职越来越大,权利越来越大之后,曹操确实有了想篡汉自立的想法。

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说是汉献帝册封,不如说是曹操自己向汉献帝讨要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汉献帝不敢不给。

曹操在册封魏王之前,发生过一件事,曹操重要谋臣荀彧谏言,极力反对曹操称王,并称汉天子法,异姓不得称王。说白了,其实就是公然反对曹操篡汉自立,盛怒之下,曹操竟把荀彧赐死。

从这件事上看,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有了不臣之心,而且曹操也有自立为帝的实力,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事实上却是曹操的傀儡,任由其摆布,而曹操废帝自立根本是易如反掌的事。

但曹操在讨封魏王之后,确实没有行自立为帝之实,其一是因为荀彧之辈,在当时曹操麾下,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拥护汉朝,想要自立就得诛人心,阻碍太大。

再有就是如果曹操自立为帝,那在政治上就失去了汉天子这张最大王牌,反倒是便宜了孙权。刘备等人口舌之快。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总结一下这个问题的思路,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曹魏的政体。曹魏分为两大集团——拥有军事,政治权力的谯沛集团与拥有社会资源,舆论导向的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汝颖集团。曹操若想称帝,首先要得到内部的支持。但是,我们知道曹操出身于阉宦之后(太监的孙子),这首先是令世族所不耻的。而且曹操为提高自己以及曹氏族人的身价,必然会对世家大族进行打压,提高曹氏谯沛集团的利益。所以,我们看到的强大的曹魏,其实内部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和谐。另外,曹操为自身的定义是汉臣,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以荀彧为代表的世族的合作。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曹操与荀彧的关系很尴尬,曹操成魏王时就有荀彧阻拦,若是称帝必然会使世族们传播不良的舆论,世族与曹氏的关系也会进一步恶化。

另外曹操的时代不是天下一统的时代,孙刘二者的势力仍不可小觑。在这内忧外患之下,曹操不得不把平衡谯沛与汝颖集团与称帝的任务留给曹丕,自己甘愿做周文王。

而那个时候,曹操实际上已经与皇帝没什么区别,与其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如老老实实享受点实际,所以最后曹操并没有称帝。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听易中天的一个观点,三国之前是门阀贵族的时代,各大家族靠互相举孝廉做官,垄断仕途,东汉末年的乱世导致曹操,刘备等军阀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官渡之战军阀还大胜了门阀。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寒门子弟没有上升通道的话,军阀治国还得依靠门阀的支持,曹操一生都没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没称帝。

他儿子曹丕最后为了称帝只能用九品中正制向门阀妥协,换取门阀的支持。最后称帝的后果是让门阀重新掌权,司马家族把曹家废了。

紧接着的东西两晋又是门阀大族的天下,,直到隋发明了科举制,才让寒门子弟逐步取代世袭贵族,让官僚阶层取代门阀掌权。

曹操不称帝,是为了让儿子背篡位的黑锅吗?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非也。曹操不称帝,因为他自以为实力足够强,不必急于取汉而代之;曹丕急于称帝,则因为能力威望皆不及乃父,尽快取得天子之位,才是最优选择。

可以对比三列历史人物:

第一列:曹操、司马师司马昭、宇文泰、高欢高澄;

这类人物虽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权臣,但终身止于臣位;死后方得继承者追封为帝。

第二列:曹丕、司马炎、宇文觉、高洋;

这类人物在短暂接任权臣角色后,很快易代改朝,成为新王朝的开创者。

第三列: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

这类人物则在自己有生之年,便顺利实现从权臣而为新朝天子的过渡。

曹操不称帝,曹操一死,曹丕马上称帝了。

司马师不称帝、司马昭不称帝,司马昭一死,司马炎马上称帝了。

宇文泰不称帝,他一死,他儿子宇文觉马上称帝了。

高欢不称帝,高澄不称帝,高澄一死,高洋马上称帝了。

论能力,论威望,论权力巩固程度,曹丕肯定比不了曹操,司马炎肯定比不了司马昭司马师,

宇文泰是西魏政权实际建立者,他死后,其子宇文觉年纪尚幼,被堂兄宇文护拿来做个招牌;和父亲相比,威望功业差如云泥;

高欢是东魏政权实际建立者,他长子高澄,十四岁起便做为他的代理人,入邺都执政多年;自幼便被轻视,在人前表现庸碌守拙的高洋与父兄相比,同样万不能及。

第一列的曹操们之所以有生之年不称帝,正是因为自身优势太大,自认为可以缓缓图之;若非天不假年,他们一样会是第三列的杨坚李渊们。从来不是不想改朝换代,而仅仅是人寿有限,来不及罢了。

第二列的曹丕司马炎们之所以迫不及待称帝,也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如何比父辈强,形势比父辈更好,正因为他们只是新继任不久的权臣二代,能力威望不及父辈,势力基础不如父辈,所以他们才需要尽快称帝,正是为了确定易代事实,彻底杜绝皇权旧势力反扑的幻想,同时也和本集团重臣们定下不可动摇的君臣名分。

曹操无需天子名义,他也一样终身是大汉帝国大部分疆域的实际控制者;可是曹丕如果不篡位易代,却绝没有信心如其父王那般,仅仅靠魏王和丞相名义便统摄全国了。

PS:从古到今论史时,并没有多少人认为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赵匡胤这些人是逆臣,反而各个都是文治武功名至实归开国太祖,对他们的道德批判,更远远小于曹操和司马昭们。哪怕小皇帝禅位后一个个死的不明不白,旧朝宗亲更大都被杀戮殆尽。(赵宋难得例外)

这就是有生之年就拿到天子名位的好处,天朝君权至上的传统,便导致了以皇帝名义进行的恶行,从来冠冕堂皇不值一提,自有无数皇权拥趸去辩解其如何不得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