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想表達什麼

《道德經》想表達什麼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幾千年來對老子的《道德經》情有獨鍾?

在中國古代哲學文化中,“道”是一個源起。老子《道德經》前三章都在談“道”,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在告訴我們道是一個非常難以說清楚的東西,需要人的耐心揣摩和在生活中的理解。

一、“道”是知行合一為什麼講“道”是知行合一呢?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就“道”字來講,先寫一個“首”,再寫一個“走之”。“首”就是人頭,腦袋的意思,腦袋代表的是人的思想;“走之”代表的就是走路,人的行動。所以,“道”就是有想法,然後付諸行動;有行動,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我們討論來討論去,搞不清老子的“道”,而“道”字的結構就已經告訴我們它的含義。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明了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規律。說到知行合一,中國有一個心學大師,也是一個和老子一樣被稱為為聖人級的人物,可謂把老子這一“道”的思想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就是王陽明,獨創心學一脈,構築了知行合一的理論體系。


《道德經》想表達什麼

二、道就是“無”人類的基本思維就是提到什麼東西,就要在腦海裡想象它的樣子,它的形象,提到“道”我們也想搞清楚它的模樣。可真正的“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就是所謂的大道無形。而我們的人類的主觀認知也不可能想象出道的模樣,人類的認知是有主觀性和侷限性的,而道是客觀的,是不受人思想和意志侷限的。所以,“道”就是“無”,無就是天地生成前的混沌狀態,天地是從無中生出來的。道的原本是空無,我們想要領會大道,就要拋棄所有的雜念,把自己恢復到毫無思想的嬰兒時期,達到一個完全虛無的境界,才能體悟道道的玄機。

三、道就是“有”道是一種“有”,《道德經》說,有名萬物之母,所謂有,就是存在的意思,是一種正在孕育萬物的狀態,是萬物之母,萬事萬物都是一種有。萬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有”來涵蓋,通過包容萬物的“有”,才有了萬事萬物的區別的邊界,分類,才有了善惡美醜,高低長短。小結:《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
《道德經》想表達什麼

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無乃萬物之母”。是對道的高度概括,所有的道可以用有和無涵蓋。道是一種無的狀態,有的能力,體會有無的概念,就能體悟大道,打開《道德經》的妙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